內容簡介
《還原與給予:胡塞爾、海德格爾與現象學研究》內容簡介:自笛卡兒以降的近代西方哲學,以意識哲學占據主導地位。而海德格爾的橫空出世,則讓存在論幾乎成為現代哲學的代名詞。與此同時,以德希達、勒維納斯、H·亨利為代表的一批法國哲學家,不約而同地以現象學的方法踏上了超越存在論的道路。
馬里翁以獨特而全新的眼光,重新審視了胡塞爾和海德格爾的早期思想,以及前者對後者在微觀意義上的影響。通過嚴格的文本學考察,馬里翁指出,胡塞爾在《邏輯研究》中所做出的突破,被海德格爾正確地理解為“被給予性”。
然而在此基礎上,海德格爾在《存在與時間》中所進行的還原的努力,卻以失敗而告終。這種失敗的原因,恰在於海德格爾沒有認識到“還原越多,給予越多”。
作者簡介
讓-呂克·馬里翁(Jean-Luc Marion),1946年出生於法國,曾先後就學於巴黎第十大學和巴黎高師,現在索邦大學和芝加哥大學任教。
馬里翁是當代法國最知名的哲學家之一,是法國現象學運動第三代的代表人物,也是現象學的神學轉向的主要推動者。
圖書目錄
前言
引論:現象學本身
第一章 突破與拓展
第1節 兩種解釋與一項拓展
第2節 直觀的諸領域
第3節 在場的完成
第4節 對含義不了解?
第5節 無直觀的在場
第6節 被給予的明見性
第7節 作為問題的被給予性
第二章 存在者與現象
第1節 對存在論棄而不用
第2節 存在論的方法
第3節 “被還原”到當下客觀性的“現象”
第4節 從不顯現的現象到“存在的現象”
第5節 還原的兩種含義
第6節 雙重還原——“此在”
第7節 雙重還原——虛無
第三章 本我與此在
第1節 笛卡爾在海德格爾道路上的形象
第2節 原初交鋒的現象學主旨
第3節 第一個耽擱:未經規定的“我在”
第4節 第二個耽擱:世記憶體在者的持留性
第5節 “此在”作為對“本我”的“拆解”
第6節 “此在”作為對“本我”的確證
第7節 “本我”的重複性
第四章 存在的問題或存在論差異
第1節 突破與差異:“存在與時間”
第2節 顯現與延遲
第3節 出現與按語
第4節 最根本的不可思議之處
第5節 “存在問題”無法還原到“存在論差異”
第6節 存在問題作為發問在存在者層次上的優先性
第7節 通過“存在論差異”無法認清存在論
差異
第五章 存在與區域
第1節 存在論的可能性
第2節 作為“普遍的和真正的存在論”的現象學
第3節 匿名的存在論概念
第4節 對象性的形式特徵
第5節 第一個不足:根據普遍性
第6節 第二個不足:根據還原
第7節 在存在之外的“自我”
第六章 虛無與要求
第1節 通向“存在的現象”
第2節 “此在”之情緒
第3節 虛無作為存在之詮釋學
第4節 最後的呼聲——要求
第5節 深度無聊
第6節 第三個還原
第7節 在存在之外的“此”
結束語:被給予的諸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