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是1999年7月26日由國家教育部(教發89號)批准成立的一所公立的、專科層次的普通高等學校。學校位於吉林省遼源市。北校區位於遼源市區北部東山腳下,南校區在市中心西寧大路中段。學院占地面積3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建有設施齊全的教學大樓,五座宿舍樓,兩座實驗樓。
招生情況
學院面向全國19個省區招生,以全日制教育為主,兼辦成人教育和社會培訓。現有全日制在校生8842人,開設43個專業。
學院面向參加普通聯考高中畢業生招生,按照省招生辦公室有關規定錄取;繼續招收參加對口升學考試的考生,畢業時頒發專科畢業證書。
教育形式
學院辦學有全日制和成人教育兩種形式。建院以來,經省教育廳批准,同長春工業大學、長春師範學院、吉林師範大學等院校聯合,進行“2+2”試點辦學。已取得初步成果。學院堅持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方向,實行訂單教育,2001年和2002年為遼源礦務局、遼源煤機廠定向培養兩百多名採礦和機電技術人員。
獎學金制度
學院實行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助學金和貸款制度,對特困生實行補助,為學生勤工助學提供方便條件。學院設有學生就業指導中心,主動到環渤海經濟圈、長江三角洲地區的企業開展合作,與一些知名企業開展“定單式”培養,在廣州、深圳、天津、大連、瀋陽等地建立校企合作關係,推薦學生就業,為學生就業創造有利條件。學院確定了礦業、機電和建築三個重點專業群。
國際交流
學院重視發展國際間教育教學交流活動。2005年同韓國湖原大學簽訂了互派留學生的協定;2006年8月7日與加拿大凱恩學院瑪麗分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係。2007年4月與俄羅斯沃洛格達州立大學和切列波維茨國立大學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開展互派留學生和多層次教育合作。
歷史沿革
1958年8月,遼源礦業學院;
1959年8月,更名為遼源礦業專科學校;
1962年9月,遼源礦業專科學校與當時的遼源煤礦學校、遼源煤炭衛生學校、蛟河煤礦學校四校合併,成立遼源煤礦學校;
1969年11月,學校因“文革”停辦,教職員工解散,校舍被遼源煤礦機械廠占用;
1971年2月開始重新辦學,1972年恢復遼源煤礦學校,建設現址校舍;
1997年5月,根據學校發展需要,更名為吉林工業學校,隸屬國家煤炭工業部;
1999年7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由吉林工業學校與遼源市職業大學、吉林廣播電視大學遼源分校合併組建遼源職業技術學院;
2006年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高職高專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
2007年被吉林省教育廳確定為首批重點建設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
師資力量
學院現有教職工518人,其中專任教師323人。在專任教師中,教授49人、副教授179人,“雙師”型教師142人。教師的學歷結構、職稱結構高於國家規定的標準。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4年,學院有教職工518人,其中專任教師291人。在專任教師中,教授49人、副教授179人,“雙師”型教師133人。
教學建設
截至2014年,該校有省級特色專業1個、省級示範專業3個、校級重點建設專業3個、省級精品課程4門、校級精品課11門。
省級特色專業:會計電算化;
省級示範專業:礦山機電專業、煤礦開採技術專業、建築工程技術專業;
校級重點建設專業:建築工程技術、礦山機電專業、煤礦開採技術專業;
省級精品課程:煤礦採煤方法、計算機基礎、建築及安裝工程計量與計價、巷道施工技術;
校級精品課程:煤礦電工技術、煤礦安全、外語寫作、數控加工編程與操作、單片機、數位化測圖、成本會計、建築施工技術、計算機網路與區域網路組建、C語言程式設計、思想道德觀修養與法律基礎。
院系設定
截至2014年,學院設9個基本教學單位,開辦43個專科專業。
建築工程系 | 建築工程技術、建築工程管理、工程造價、工程監理、道路橋樑工程技術、環境藝術設計 | |||
機電工程系 | 礦山機電、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醫療儀器維修技術、數控設備套用與維護、農業機械運用技術 | |||
資源工程系 | 礦山地質、煤炭開採技術、礦井建設、礦井通風與安全、礦山運輸與提升、選煤技術、工程測量技術、礦山測量 | |||
經濟管理系 | 會計、會計電算化、市場行銷、醫藥行銷、物流管理 | |||
信息管理系 | 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電子信息工程技術、電子商務 | |||
醫學技術系 | 醫學檢驗技術、康復治療技術、口腔醫學技術、醫療美容技術、衛生監督、衛生信息管理 | |||
藥學系 | 生物製藥技術 | |||
護理系 | 護理 | |||
基礎教學部 | 導遊、酒店管理 | |||
外語教學部 | 商務英語、旅遊管理 |
學術研究
科研機構
截至2014年,該校有一個校級科研機構。
校級科研機構:遼源職業技術學院高等教育研究室。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根據2014年9月學校官網顯示,該校圖書館館藏藏書36萬冊。
學術刊物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是由遼源職業技術學院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刊發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及其他社會科學研究和自然科學研究的學術論文。
學院領導
黨委書記 | 趙廣忠 |
院長 | 董禮 |
副院長 | 紀霖、冉德勝、劉智博 |
紀委書記 | 王永君 |
文化傳統
校徽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校徽
校訓
篤學強能、厚德立業
篤學:指專心好學。語出《論語.泰伯》:"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強能:強化自身的技能。
厚德:心胸寬廣不以個人得失為主,重公輕私,謂之厚德。
立業:建樹功業、建立事業。
學科建設
學院有建材、液壓、電子、通風等30多個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語音室、計算機中心、英語教育電台和校園閉路系統為學生學習提供服務。機電實習基地、金工實習基地、汽車實訓室、暖通實訓基地、體育實訓室等為學生實踐動手提供十分方便的條件。遼源職業技術學院報告廳可容納1300人。現有教學儀器設備總值9103萬元,圖書館藏書36萬冊。校內建有功能齊全的實驗、實訓室30個。校外實訓基地20個,擁有信息暢通、資源豐富的校園網路。
辦學理念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堅持一切為了學生,堅持構建品牌特色,堅持加快學院發展”的辦學理念,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具有從事職業所需要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的高技能人才。
學院黨委帶領全院教職工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努力踐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團結興院,從嚴治院,提高質量,構建特色,依據三校合一的實際,提出了一系列工作思路,辦院宗旨是“提高人才素質,服務經濟建設”,工作定位在為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培養高等技術套用型人才。院風是“團結、務實、勤奮、創新”。教風是嚴謹治學,為人師表。學風是勤于思考、勇於創新、樂於實踐。學院工作總的要求是“一切為了學生”。學院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全面發展的“四有”大學生。開辦業餘黨校,進行系列黨史教育,組織學生鄧小平理論業餘學習小組,開展評選首屆“十佳大學生”、“十佳中專生”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力促進了學生正確政治方向的形成。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教學改革為動力,制定了教學改革獎勵規定。
辦學成果
遼源職業技術學院建院以來,省教育廳批准的教研改革立項四項,科研立項一項,已全面啟動實施,兩項院級教研課題已進行成果鑑定。優質課評選和學生心目中最佳教師評選活動有力推動了課堂教學工作。學院聘請外教來院講學,受到師生歡迎。經吉林省考試辦公室批准,計算機等級考試和英語等級考試考點設在該院,遠程開放教育工作在全省處於領先地位。學院注重教育研究工作,首屆教育教學論文交流會,徵集各類論文近百篇,40多名教師撰寫的論文參加國家、省、市級研討會交流獲各類獎勵,12名教師著書參與教材編寫,2名教師參加省職業技術教育技能大賽,雙雙獲一等獎。學院有多門課程被吉林省教育廳評為優秀課。學院學生先後參加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吉林省高等學校學生語言文字基本功比賽,獲多項大獎。
學院連續六年(2000~2005)被吉林省委、省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稱號;2001年以來,學院連續五年被遼源市政府教育督導室授予年度“完成教育目標”優秀單位;2002年遼源市綠化委員會授予學院為園林式單位;2003年遼源市總工會授予學院“五一”勞動獎狀;2004年遼源市教育局黨委授予學院黨委為先進黨組織;2004年學院被教育部、建設部確定為全國71所建築行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點校之一;2005年學院又被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資助煤礦安全實訓基地建設點校之一,學院被吉林省命名為綠色生態校園;2006年學院黨委被評為遼源市先進基層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