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實驗中學

遼寧省實驗中學

遼寧省實驗中學位於遼寧省瀋陽市,是遼寧省教育廳直屬的學校,遼寧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第一任校長由遼寧省副省長、著名教育家車向忱擔任。建校以來,在全省始終發揮著實驗性、示範性作用,享有“遼寧第一校”的美譽。

基本信息

學校概述

遼寧省實驗中學,位於瀋陽市皇姑區昭陵附近,是遼寧省教育廳直屬的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前身為東北實驗學校,創辦於1949年5月4日,是由老一輩無產階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革命家、教育家林楓車向忱董純才郭明秋親手締造的新中國第一所實驗學校。第一任校長是著名教育家、東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長車向忱。 建校以來,始終發揮著基礎教育龍頭學校的作用,成為遼寧省教育對外開放的“視窗”,享有廣泛的社會聲譽,被譽為“遼寧第一校”。 學校占地面積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萬3千平方米。校內有教學大樓、逸夫圖書樓、永志科技樓、現代教育技術中心、體育館、大禮堂、外教留學生公寓、學生宿舍、塑膠運動場等設施。現有教學班52個、學生2800名、教職工246名,其中教師190名(特級教師7名、高級教師9r7名、外籍教師5名、研究生50名、博士生3名)。校園布局合理,格調高雅,綠樹成陰,繁花似錦,是一個充滿文化科學底蘊和體現育人功能的著名學府。

辦學特色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遼寧省實驗中學在半個多世紀的辦學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形成了“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全面發展,學有特長”、“堅持素質教育、堅持特色教育”的辦學理念和“以人為本的思想,和諧發展的理論,改革創新的精神”的治校方略,以及“四高、三特、兩和、四美”的辦學目標和“五改、四建、三高、一放”的管理目標。並不斷發揚“團結、愛校、敬業、奉獻”的實驗精神,銳意進取,奮力拚搏,學校發展迅速,成就輝煌。學校先後在德育、教學、科研、現代教育技術、心理健康教育、科技活動、體育軍訓、藝術教育、檔案管理等方面榮獲國家級14項榮譽稱號。 學校多年堅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了許多品學兼優、特長突出、全面發展,富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學生,成為培養優秀人才的搖籃。聯考升學率一直名列全省前茅,考人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名牌大學學生逐年上升;學生在生物學“奧賽”上連續三年奪得金銀牌;在國內外科技創造發明大賽上頻頻獲獎;每年出國留學的學生日益增多。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蓬勃發展,與國際交流工作顯得越發重要。1998年學校成立了國際交流中心,開辦了國際班,接納了法國加拿大韓國等國留學生。1999年,我校與國際套用教育學會共同創辦了遼寧省實驗中學中外友好合作學校。中外友好合作學校經過六年的運作,已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被省教育廳命名為AAA級學校。 2005年,為了進一步滿足遼瀋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經省教育廳批准,我們在於洪區環北經濟開發區建立了遼寧省實驗中學中外友好合作學校,即北校區(合作校),金秋9月正式開學。 在“內聯外通,開放辦學,交流合作,共享效益”思想指引下,學校先後與東北師大附中哈爾濱師大附中上海向明中學北京四中等近百所著名的中學建立校際協作關係;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澳大利亞、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多所學校結為友好學校。這些都為學校走向全國乃至世界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建校56年,學校為國家培養了近三萬名優秀畢業生,其中有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共中央委員,全國人大、政協常委,著名的科學家、學者、教授、高工、教師、作家和藝術家,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以及在海外留學的碩士、博士等等。 今日的遼寧省實驗中學全體師生員工正以嶄新的姿態,在校長王兆和的帶領下,屹立於新世紀教育改革的潮頭,昂首闊步,與時俱進,向著"全國著名、世界知名"的一流中華名校目標奮勇前進!

歷史沿革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1949年,新中國歷史的開元之年。

1949年5月4日,在解放全中國的炮聲中,在迎接新中國的曙光中,東北實驗學校誕生了!  

“天欲曉,莫道君行早”。從誕生的那一天起,東北實驗學校便當仁不讓地擔負起歷史賦予的重任——建設一個新政權的樣板校,打造一方新教育的實驗園 

1954年,東北大區撤銷,東北實驗學校更名為遼寧省實驗中學。然而,她——實驗人的使命依舊。

歲月如梭,功業如歌。60年承前啟後,一往無前,實驗人與時俱進,向著實驗性、示範性、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國際化、全國著名、世界知名的節節標高不斷跨越,以對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無限忠貞打造出“一所影響學生一生的學校”。

奠基實驗,恩澤後人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她——東北實驗學校,是一所由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家親手締造的學校,是一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廢墟上涅槃而生的學校,是一所開啟新中國國民教育之先河的學校,是一所肩負實驗性、示範性歷史使命的學校。她與生俱來就帶著強烈的革命、民主與科學的價值取向。建校之初,她史無前例地制定了“愛國進步,敦品勵學,尊師愛校,全面育人”的育人方針;時至今日,她繼往開來地確立起“面向全體,因材施教,全面發展,學有特長”的辦學宗旨。60年間,實驗人秉持優良傳統,建樹良好校風,在奠基與發展之中,香熏校園,陶冶學子。

1948年11月,東北地區全境解放。時任中共中央東北行政委員會主席的林楓與東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長車向忱、副部長董純才、東北婦聯主任郭明秋等同志深謀遠慮,共商大計。百業待興,人才為重,舊式教育再也無法滿足建設新國家的需要,必須創辦“新型正規化”教育,為即將誕生的新中國探索教育模式,培育建設人才!

1949年5月4日,東北實驗學校宣告成立!

東北實驗學校為東北教育部直屬。東北人民政府任命:車向忱同志任校長,郭明秋同志任副校長;同時,委派董純才同志指導學校工作。她是新中國的第一所實驗學校,從建校那一天起,就確立了“以老解放區教育經驗為基礎,吸收舊教育有用的經驗,藉助蘇聯教育的經驗,建設新民主主義教育”的指導思想;她努力肅清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影響,重思想教育,重勞動教育,重學業教育,重全面發展;她大張旗鼓地學習和引進蘇聯教育的理論、學制、課程、教材、教法及管理實驗;她扎紮實實地開展綜合技術教育,建立學校實習工廠和農場,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她奮勇承擔起實驗性、示範性的重任,為東北乃至全國教育樹起一面高揚的旗幟。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第一任校長車向忱,是一位傑出的革命家和教育家,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被譽為“東北的甘地”。他堅定的政治信念、先進的教育思想和豐富的人生閱歷,深刻地影響著後人。他走進學生中間,從自己傳奇般的革命生涯中擷取幀幀片斷,像慈祥的爺爺,給學生講“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的壯舉,講東北救國會南京請願的豪情,講冒死進山慰問抗聯將士的甘苦,講鬥智鬥勇創辦“白區抗大”的波折……
一位實驗學子在回憶中寫道:“車老兼任校長,可不是徒有虛名,他是一位名副其實的校長。每周,他都多次來到學校辦公,同其他校領導研究工作,解決問題;他深入教研組和課堂,聽課,評課,研究教改;他走進學生宿舍、食堂、禮堂、操場,查問學生的生活情況。”  

在車老的領導下,實驗人繼承老解放區教育的優良傳統,將蘇聯教育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堅定地將德育放在育人的首位,堅定地將智育放在育人的核心,大幅度地提高了教育質量。車老與郭明秋副校長等校領導一道,提出了一個極富時代感和革命意義的響亮口號:“祖國交給我們的任務就是學習!”而後,車老親自研墨執筆,為每個班級書寫了懸於教室黑板之上的大字橫額——“為祖國而學習!”

為祖國而學習——它是德育與智育的高度統一,它是教風與學風的有機結合。剛剛進入20世紀50年代,作為一種指導思想,它即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並載入當時的辦學指導方針——“愛國進步,敦品勵學,尊師愛校,全面育人”。

為祖國而學習——實驗園定期舉辦報告會,請林楓、李富春講長征故事,請高崇民、丁玲講文學革命,請中國的保爾——吳運鐸、下肢傷殘的文化工作者王化南講事業與理想……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為祖國而學習——聽從祖國的召喚,實驗園師生深入工廠、農村,參加工農業生產,開展文藝演出,進行社會調查,向勞動人民學習。

為祖國而學習——1951年,“鄰朝烽火危東疆,投筆從戎別同窗”,全校學生踴躍報名,200多名學生應徵入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為祖國而學習——1953年,回響國家號召,50餘名學生留學蘇聯,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爾後建功立業,報效祖國。

30多年後,一直關注實驗園發展的時任教育部副部長的董純才懇切地說:“實驗中學好就好在一是全面發展,二是基礎紮實。”

1962年至1973年,對於第二任校長張景義來說,是一段“雲譎波詭”的難忘歲月,更是一段“烈火真金”的人生磨礪。10年間,為消除“教育革命”的消極影響,為擺脫教育“大躍進”的混亂局面,為抵制“文化大革命”的災難性浩劫,張景義帶領教師抓“雙基”、抓教學方法改革、抓考試制度改革,與極“左”風潮默默抗爭,盡顯實驗人獨立不倚、矢志不移的優良傳統。

1985年,第五任校長姬慶生來到北京,專程看望老校長郭明秋。郭明秋,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北平市委組織部長、中共晉西南區委婦委書記、中共中央婦委秘書長,建國後歷任東北實驗學校副校長、全國婦聯東北工委主任、全國婦聯宣傳部部長、中共中央黨校政策研究室主任、教育部顧問。與車老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一樣,郭老的革命情操對實驗園的建設薰陶至深。一番懇談後,郭老贈姬校長一首古詩:“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並囑託:“我們的學校是具有優良傳統的學校,我們學校正確的辦學方向一定要堅持!”

60年裡,實驗園先後產生8任校長。8任校長繼往開來,率領著實驗人這支遠征的艦隊,承前啟後,首尾相望,從容於波谷之間,傲立於潮頭之上,而於茫茫間引導他們乘風破浪的點點航標,正是實驗人引以為豪的優良傳統——全面發展,為國育才。

以德立教,與時俱進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驗人以德為綱、以德立教。注重行為養成,是基於實踐的德育;注重潛移默化,是持之以恆的德育;注重知情意行,是協調發展的德育;注重聯繫實際,是與時俱進的德育。進入21世紀,實驗人堅持不懈地將德育活動規範化、科學化、系列化,並創建了獨具特色的“德育432211工程”,把德育推上一個嶄新的高度——“發揚優良傳統,立足德育建設,培養政治方向明確、思想品德高尚、行為規範優秀、身體心理健康、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求真務實的創新型人才

實驗園的德育,是不斷傳承、不斷創新的德育。

上世紀60年代,是崇尚理想、激情澎湃的年代,但遠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不會在自然而然中生成,它來自於感知的陶冶與心靈的震盪——實驗人深諳此理。1961年1月5日下午1點半,應實驗人之邀,瀋陽軍區戰士標兵雷鋒來到了實驗園,為全校1200名師生作主題為“助人為樂,甘於奉獻”的報告。據當時主持全面工作的副校長李人朴回憶:雷鋒穿著一套洗得發白的黃軍裝,樸素,謙虛。報告結束,在學校一再挽留下,雷鋒走進食堂與師生共進晚餐。臨行前,雷鋒交給學校一斤糧票和5角錢,李副校長不肯收,雷鋒說:“這是紀律!”

雷鋒的報告和風範感動了實驗園師生,從此,“向雷鋒同志學習”便成為實驗園歷久彌新的優良傳統。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值得提及的是,實驗人把雷鋒近兩個小時的報告全程錄音,從而為後人留下了雷鋒僅存的錄音資料。1976年,這份錄音資料被中央一新聞單位徵調收藏,成為珍貴的教育資源和精神財富。

1999年,在50周年校慶的那一天,一尊雷鋒銅像聳立於實驗園“雷鋒廣場”中央。每學期,都會有一隊隊學子來到雷鋒銅像前,舉行入團宣言、成人儀式和瞻仰緬懷等活動。“披一身雪花,留一行深深的足跡。親切的微笑,莊嚴的軍禮,那是我們永遠的記憶。啊,實驗的師生,多么的驕傲,雷鋒來過我們學校……”在嘹亮的《雷鋒來過我們學校》的歌聲中,雷鋒精神穿越時空,永駐校園。

學習雷鋒——開展各種服務社會、參與社會、感知社會的學生“志願者行動”,錘鍊高尚的品德;學習雷鋒——學軍、學工、學農、學商,在廣泛的社會實踐中體驗人生的責任與追求;學習雷鋒——走進高等學府,走進科研院所,走進文藝團體,走進國防機構,以豐富的見聞和時代的感受,滋養遠大的理想;學習雷鋒——實驗人年年相繼,代代相承,始終把“學習雷鋒”作為德育的“切入口”和“生長點”,讓傳統的風帆鼓滿時代的新風,讓“釘子”精神和“奉獻”精神陪伴學子們的一生。

德育,永遠是一門發展中的科學。順應時代的變革,實驗人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行為習慣、法制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等領域,從未停歇過創新的腳步。為了抵禦學校德育普遍存在的政治化、運動化、成人化、公式化等流弊的浸染,幾代實驗人敢為人先,進行著堅持不懈的探索。進入21世紀,實驗人緊扣新時期德育工作的規律和特點,遵循激勵性、民主性、教育性原則,突出“全員育人”與“全程育人”的要求,制定了“德育432211工程”——辦好4所學校:新生軍校,青年學生黨校,創造發明學校,家長學校;加強3個建設:德育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德育科研建設;建立2個基地:校內德育基地和校外社會實踐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基地;貫徹2個規範: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高舉1面旗幟:向雷鋒同志學習;強化1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將實驗園的德育納入規範化、科學化、系統化的軌道。

朱錫傑,1991年上任的第六任校長。他大力倡導“治學必先修德,德不修則學不優”的教育觀,堅決主張“先做人,後成才”的人才觀,繼承實驗園“以德為綱,以德立教”的光榮傳統,提出“培養學生健全和諧的人格是教育工作的第一要義”的辦學理念。

王兆和,1997年上任的第七任校長。他著文:“人格是品德與性情的合金。育人先育魂,健全和諧的人格是一個人的魂。塑造健全和諧的人格是育人的主要任務。”他和實驗人一起共同規劃出新時期德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和途徑,創造性地提出了德育“432211工程”。

2009年2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發來賀信:“欣聞今年是遼寧省實驗中學成立60周年,特向全校師生表示熱烈祝賀!1986年7月,我任遼寧省省長時,參加了在你校召開的遼寧省德育教師座談會。當時,我提出,希望你們帶頭把德育工作抓好,堅持全面發展。20多年來,你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把教書育人擺在學校工作的首位,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為這所具有光榮傳統的學校增添了光彩。”

德育,一個有著鮮明特色和完整體系的德育,如一面獵獵旌旗,高高飄揚在實驗園的上空!

團結愛校,敬業奉獻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實驗人歷來把一流教師隊伍視為一流教育的根本保障。60年,長路漫漫,坎坷沉浮,卻始終葆有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始終葆有一個傑出的名師群體,這正是實驗人百戰不殆的“大智慧”與“大手筆”。2000年後,基於長期理論與實踐的積澱,實驗人以嶄新的理念提出——“人才強校”。在2000年出台的《五年發展規劃》中,實驗人以言立訓:“打造一支師德高尚、學識淵博、業務精湛、身心健康、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個體有特色、群體有優勢、富有事業心與責任感、深受學生歡迎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學校始終堅持的‘人才強校’發展戰略!”

走進實驗園300平方米的校史館,如同走進了一段崢嶸而光輝的歲月。在這裡,60載春秋被劃分為7個歷史時期,而在每個歷史時期的板塊中,都突出陳列著教師隊伍建設的舉措與成就,而貫穿其中的基本理念正是實驗人堅定不移的戰略——人才強校!

1948年,正是實驗園籌建之時。為高起點、高水平、全方位創辦“新型正規化”教育,實驗人通過三種渠道,一是從解放區學校徵調,二是從舊學校遴選,三是從青年知識分子中選拔教師,由此締造了朝氣蓬勃、奮發圖強的第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

楊明書,就是這支隊伍的傑出代表。楊明書是生物課教師,他只身前往新賓、桓仁山區,一峰一壑地尋找,一鍬一鎬地挖掘,歷時一個多月,採集到30多種、100多株樹苗。當他把樹苗運回校園時,同事們驚呆了:這個又黑又瘦,滿身泥土的人,還是那個儒雅文弱的青年才俊嗎?“理論就是要和實際結合起來,生物教學就是要和綠化校園結合起來!”在他的帶動下,全校師生紛紛行動,僅一年裡就栽種下1500多株植物,使半個世紀後的實驗園依然掩映在幽香浮動的綠陰之中。楊明書一生嚴謹治學,坦蕩為人,無私奉獻,鞠躬盡瘁,被後人譽為“一代名師”。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20世紀50年代,國運將興,民心激越,實驗人乘風就勢,培養出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名師。他們團結愛校、敬業奉獻、育人有方、技藝精湛,贏得了校內外、省內外乃至東北地區教育同仁的敬重。於是,就出現了一種有趣的現象:人們根據他們在教學和學術領域中的獨到之處,親切地稱呼他們為“楊生物(楊明書)”、“錢三角(錢永耀)”、“馬代數(馬學成)”、“趙語文(趙北柯)”和素有“武俠作家”之譽的語文教師王度廬。

杏壇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弄潮頭。多年來,實驗人堅守信念,始終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第一要義,狠抓教師六大素質的提升,即師德修養、思想觀念、知識構成、能力結構、教育科研、教育技術,確保了“遼寧第一校”的品牌,越磨越利,越挫越堅 

近10年來,實驗園在人才培養機制的常態運行之外,結合深化素質教育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科學規劃,循序漸進,實施了多種校本培訓工程。

1998年,啟動以培養青年教師為主的“一三五八工程”;2002年,啟動“名師工程”;2004年,啟動“青藍工程”;2005年,啟動第二屆“名師工程”……同時,實驗人更適時穿插一些“微型”、“短線”的校本培訓活動,如“教學百花獎大賽”、“說課比賽”、“優秀教師示範課評比”、“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擂台賽”等,為形成“團結,愛校,敬業,奉獻”的優秀師德,為營造“嚴謹,務實,靈活,求精”的優良教風,為展現實驗園特級教師、學科標兵教師、科研先進教師、“奧賽”優秀指導教師、碩博學位教師人才濟濟、群星璀璨的局面而開疆擴土、鋪路架橋。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現任校長劉玉華上任後,即對教師隊伍建設投入了極大的關注。“以人為本,首先要以教師為本;唯有一流的教師才能培育一流的學生”,她對此篤信不疑。她開創性地制定了“關注教師生存狀態,緩解教師職業倦怠,為教師打造專業發展平台”的舉措,每年為此籌措專項經費,提供人力、財力、物力的全面支持。

以人為本,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提升教師的幸福指數——實驗園的領導班子向來以“官兵一致”的革命傳統自律,向來以“人民服務員”的特殊身份自勉,他們千方百計地最佳化教師工作條件,不遺餘力地排除教師生活憂難。在今天的實驗園裡,身體疲勞了,可以去“茶歇室”品茗小憩,可以去“馨書苑”閱覽休閒;頭腦睏乏了,可以去健身室按摩肌膚,可以去體育館舒展筋骨;心理失衡了,可以在同事間溝通傾訴,可以去心理室一吐心曲……教師們早已把實驗園看作溫馨的家。在這個家的溫馨中,他們的生活壓力、職業倦怠得到最大限度的消除;他們的素質潛能、工作熱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發。人才,是這樣鍛造出來的!

今天的實驗園中,藏龍臥虎,人才濟濟。在175人的教師隊伍中,有高級教師80人、特級教師13人、碩士學歷教師58人、博士學歷教師3人,其中,獲得國家、省、市級認定的教育專家、拔尖人才、骨幹教師、名校長和名教師接近三分之一!正是在這支隊伍整體推進、一往無前的凱歌聲中,實驗園被譽為遼寧教育的旗幟、東北教育的品牌、全國教育的標兵!

持實驗,積極改革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堅持實驗,積極改革”——這既是實驗人始終不渝的優良傳統,又是實驗人堅定不移的治校方略。實驗人堅信,沒有實驗就沒有創新,沒有改革就沒有發展,沒有實驗和改革,就不能擔負“實驗性,先行性,示範性”的歷史使命!誠然,實驗需要成本,改革伴隨風險,但“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實驗人義無反顧地在學制、辦學體制、領導體制、管理體制、課程、德育、教學、培訓、科研等領域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為引領基礎教育的改革與發展衝鋒陷陣!

縱觀實驗園的歷史,是一部實驗的歷史、一部改革的歷史。起初,實驗人吸取蘇聯經驗,引進凱洛夫教育理論,揚棄舊式教育,創辦新型規範化、示範性實驗學校,破舊立新,敢為人先,由此奠定了實驗人時代先鋒的地位。

60年間,隨著自身的成長與教育的發展,實驗人將探索的觸覺伸向更高更遠,伸入更加深刻、更加前沿的領域。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的歷史洪流勢不可當。值此之時,第五任校長姬慶生和他的實驗人領潮流之先,已在教育“整體改革”的全新領域中深入探索。他們敏銳地預見到人才多元化需求的時代已經到來,為改變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為發展學生的綜合性素質,他們打破“禁區”,率先開始了課程結構體系的改革。第一,以思想改革為先導,樹立科學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學觀;第二,以“三個面向”為指針,正確處理社會發展需要與個人發展需要的關係,培養學生的愛好和特長;第三,加強創新教育和社會實踐教育;第四,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實驗人大刀闊斧,“壓縮必修課課時,開設勞動技術課,增加選修課課程,大力開展課外活動”,為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個性特長搭建平台,廣開渠道。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師生關係是教學矛盾體中承當主導作用的一種關係。在素質教育起步階段的1988年,怎樣認識師生關係,怎樣理解“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辯證統一,成為怎樣看待素質教育的關鍵節點。還在人們為此爭論不休時,實驗人已通過教育思想大討論達成了認識的統一:“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應當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基本原則。然而我們要清醒地看到,在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被教師的主導作用所決定;如果就教學過程這個矛盾體而言,教又處於矛盾的主導方面。可見,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決定著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與發揮。”

實驗人認為,就一定領域和意義來說,教育科研恰是教育實驗與教育改革的前導,教育科研就是教育的“生產力”。因此,實驗人堅持“科研興校”的方針,立足校本研究,以科研帶教學,以教學促科研,極大地加速了教師專業化的發展,並於潛移默化中薰陶著學生積極的思維習慣和求新的思維方式。

“八五”期間,實驗人承擔了“高中政治方向教育的實驗與研究”等3項省級科研課題;“九五”時期,實驗人承擔了“教師能力標準的研究”等8項國家、部、省級科研課題;“十五”時期,實驗人承擔了“多種辦學體制改革的研究”等6項國家、省級科研課題;“十一五”時期,實驗人承擔的“新課程背景下學科教學方式的新探索”等7項國家、省級科研課題正在研究中。

上述所有結題課題均通過驗收,並獲國家和省級獎勵。實驗人科研意識的濃厚、科研能力的高深,由此可見一斑!目前,一項教師全員參與、學科全面覆蓋的新型校本研究方式——“小課題研究”,正在實驗園中方興未艾、全面展開。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2000年後,實驗人開啟了“內聯外通,開放辦學,交流合作,共享效益”新思路,先後同國內近百所著名高中建立了校際友好合作關係,與之取長補短,共謀發展。在“遼寧省重點二十校協作體”中,他們深入研討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在“東北三省三校協作體”中,他們研討教育現代化的學校內涵和實現條件;在“東北三省十二市科研協作體”中,他們探索區域教研和區域交流的新型學習模式;在“全國重點中學十九校聯合體”中,他們商榷關注教育全球化,推進教育國際化的嘗試和收穫。

2006年後,實驗人瞄準教育發展的全球化趨勢,提出了“國際化戰略”的命題。他們在《2007-2009三年發展規劃》中提出:“進一步確立國際化的辦學理念,擴大國際交流覆蓋領域,提高國際合作層次,提升國際影響力。”3年來,實驗人立足遼寧,放眼世界,開拓性地實施了“加強和改進外語教學,加強國際友好往來,大力開展留學生教育,提高教師國際化水平,加強國家漢語國際推廣培訓基地建設”等一系列舉措,將“國際化戰略”推向規範化操作、跨越式發展的軌道。

改革開放後的30年,是實驗人思想更加活躍、改革更加深入的30年。其累累碩果、種種創新,為黨和國家決策教育提供了可靠的依據,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桃李芳菲,砥柱華夏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遼寧省實驗中學的大門坐臨瀋陽市區南北交通幹線之上。在現代人的眼裡,雖幾經修繕,它仍算不得氣派,更與豪華甚遠。然而,過往的人們依舊會放慢腳步,投來敬慕的目光。他們也許知道那雍容秀麗的校匾是出自郭沫若先生的親筆,他們也許知道那透視牆裡便是臥虎藏龍的“遼寧第一校”,但他們也許不知道,60年中,已有4萬學子從這裡出發,他們意氣風發,走向長城內外;他們壯懷激烈,趕赴大江南北。他們是華夏的驕子,他們是祖國的驕傲。  

“任憑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太多的磨難反而使實驗人越發執著:全面發展,為國育才,永遠是實驗園的唯一的主鏇律!憑著這種信念,無論是30年前“突出政治”的誤導,還是30年間“應試教育”的偏向,都不能動搖實驗人堅定正確的辦學方向!實驗園值得驕傲、值得自豪。因為,無論是今天還是以往,她無愧於歷史重託,無愧於祖國的召喚——她是英才的搖籃!  

在校史館,在題為“真情永駐母校,才幹奉獻社會”的“光榮牆”旁,在“科學巨擘”、“人民公僕”、“為人師表”、“文藝之星”、“企業英才”、“桃李芬芳”、“哲人風範”等20個陳列板塊中,在近百位傑出學子的照片、簡介和作品前,令人肅然起敬,感佩之至。這裡,有首屆全國勞動模範馬恆昌;有新中國第一位女火車司機田桂英;有世界射擊冠軍趙璧;有“軍中百靈鳥”、歌唱家任麗蔚;有中共中央委員、部長劉忠德、朱育理;有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眼科醫生何偉;有法學博士、中央電視台駐華盛頓記者申家寧;有中國寬頻產業基金董事長田溯寧;有國際歐亞科學院通訊院士趙新力;有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馬在田、王永志、張懿、李未、柴天佑……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王永志,1952年畢業後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1988年任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1992年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被評為“2003年十大中華英才”,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作出了重大貢獻。2005年,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命令,授予他“載人航天功勳科學家”榮譽稱號及解放軍一級英模獎章。對母校充滿眷戀的他著文說:“遼寧省實驗中學是我事業的搖籃、成功的起點……”為表彰英才,激勵後學,實驗人將學校科技樓命名為“永志科技樓”。

心懷社稷,為國分憂——實驗人以高度的國家意識肩負起廣泛的社會責任——1950年,創辦了“工農速成中學”,招收工農幹部和勞動模範入學,將其培養為新中國的建設骨幹;1997年,創辦“明佳聯考補習學校”,為高中畢業生提供優質的復讀平台;1998年,創辦“國際交流中心”,在多個國家建立“友好學校”關係,為中外學生互訪、留學提供支持;2005年,創辦“遼寧省實驗中學合作校”,運籌教育資源,滿足人民民眾對於優質教育的需求。

2004年,實驗人創辦“宏志班”,此後每年在全省招收家庭貧困、成績優異的農村國中畢業生。在實行完全免費教育的同時,為每生每月提供助學金和贊助金200元。遼寧省副省長魯昕在致“宏志班”同學的信函中說:“省實驗中學積極回響和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的決定,表現出了很強的全局觀念和政治意識,為‘宏志班’在全省範圍內的順利開展作出了貢獻和表率。”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實驗人“國家利益至尊,人民利益至上”的博大胸懷和高風亮節,猶如一顆顆飽滿的種子,埋入莘莘學子的心田。

1999年初,實驗園50年校慶之際,大連校友會發來賀詞:“我們是‘實驗’的驕子——‘實驗’的精神,‘實驗’的品格,‘實驗’的傳統,‘實驗’的追求,永遠在我們的血液中流淌。”

2009年初,實驗園60年校慶在即,北京校友會發來賀詞:“樸素的作風,高潔的品格,善美的靈性,悲憫的情懷。這,便是母校遺傳給我們的‘文化DNA’。它是實驗學子的‘第二基因’,它深刻的薰陶與久遠的影響使我們享受著離別母校的‘後實驗’教育,它永遠照耀著我們的征程。”

近年,高中的辦學競爭已成百舸爭流、競相超越之勢。記者問:“考生大多把貴校作為第一選擇,請問你們的優勢在哪裡?”劉玉華校長回答:“首先是我們的教育理念先進。我們一向主張,學校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要提供適合每個學生髮展需要的教育,既對聯考升學負責,又對終身發展負責,還要為學生的個性和特長發展負責。其次是我們學生的成才率高。學生的升學率、特別是報考重點大學的升學率高,而且他們心理健康,後勁十足,大多成為學生幹部或中堅力量。再次是我們已開闢出人才發展的多元路徑——一是國內聯考路徑,二是特長生髮展路徑,三是國際升學路徑。”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斯言善矣!多年以來,實驗園堅持全面發展,深化素質教育,其碩果纍纍,不愧為人才培養的高標園、高產園。今天的實驗人,正步步求索著教育的本真,雖然名牌大學升學率年年在省內獨占鰲頭,但他們已不屑對此誇誇其談;雖然省市“聯考狀元”常常花落實驗園,但他們已不再對此津津樂道。他們寄厚望於學子的,是綜合素質的提升,是步入高校後的發展,是走向社會後的成功……唯其如此,實驗人更樂於訴說各類特長生的出類拔萃,更樂於展示科技創新的顯赫成績,更樂於重溫校女子籃球征戰南北的所向披靡,更樂於言表全國生物奧賽六連冠的驕人戰果,更樂於回味校健美操隊勇奪全國冠軍的輝煌一刻,更樂於談論眾多學子為英國、美國、加拿大等世界著名大學爭相錄取的殊榮。

走進今天的實驗園,仿佛走進一座典雅古樸的文化園區,寧靜而生機一片,熱烈而肅穆莊嚴。在10萬平方米的占地面積上,在6萬平方米的建築旁,松柏與花草相偎,甬路和雕塑相依,看松鼠草地跳躍,聽喜鵲鳴叫枝頭,而實驗人精心打造的“八大中心”——教學中心、體育中心、科技中心、藝術中心、國際交流中心、生活中心、信息中心、教工健身中心——雅致和諧,交錯其間,恰與實驗園厚重的歷史和深邃的底蘊互動點綴,相映成輝。

在校史館的展窗中,一個獨立的單元懸掛著實驗園學生培養目標——“培養志向高遠、基礎紮實、素質全面、特長突出、身心健康的,具有合作意識、進取精神、競爭能力、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求真務實的創新型人才”——這是一個高品質的培養目標,是一個彰顯特色的培養目標,是一個令實驗人60載不懈追求的培養目標,是一個令4萬學子受益終身的培養目標。  

遼寧省實驗中學遼寧省實驗中學

歷史是一座豐碑!60載風雲際會,60載春華秋實。回望來路,那深深扎進泥土裡的,是實驗人一串串光輝的足跡:全國文明單位、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示範學校、全國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全國體育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先進單位、全國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全國學生軍事訓練先進單位……

豐碑永存!豐碑,是追隨共和國崛起的腳步;豐碑,是締造實驗園光輝的里程;豐碑,是為人師者教書育人的耕耘;豐碑,是莘莘學子建功立業的汗水;豐碑,是一所影響學生一生的學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