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遼寧省委黨校是在省委直接領導下培養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的學校。她的前身是1949年上半年相繼建立的中共中央東北局黨校和遼東、遼西省委黨校。現在的中共遼寧省委黨校,是中共中央東北局黨校和遼東、遼西省委黨校先後合併發展演變而來的。1954年8月,中央作出《關於撤銷大區一級行政機構和合併若干省市建制的決定》。隨著東北大區的撤銷,中共中央東北局黨校改為中共中央第一中級黨校,中共遼東、遼西省委黨校合併,建立了中共遼寧省委黨校(1956年2月改為初級黨校)。之後,黨校開始走上了正規化辦學的道路。1959年7月,中共遼寧省委根據中央第一中級黨校已下放給省委領導和本省體制變化的實際,決定將中、初級黨校合併,建立中共遼寧省委黨校。1966年到1976年,黨校在“文化大革命”動亂中被徹底“砸爛”,停辦達十年之久。粉碎“四人幫”以後,於1977年5月恢復重建。黨的十一三中全會之後,黨校教育為適應黨的工作重心的轉移,改革開放,四化建設的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
機構編制
遼寧省委黨校實行校務委員會領導體制,校長由省委副書記 夏德仁同志兼任,常務副校長於言良,副校長孔秀娥、曲明哲、戴茂林、韓偉,校委委員周永生。校務委員會工作由常務副校長主持。現設處級部門27個,其中參照《公務員法》管理部門12個,事業部門15個。現有教職工313人。教研人員101人,其中教授38人,副教授58人。國務院特貼專家4人。省優秀專家5人。國家社科規劃同行評議專家18人。省社科規劃同行評議專家28人。學校還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理論水平較高、善於課堂講授的黨政領導幹部、企業管理人員、專家學者擔任兼職教師。
學校主管遼寧省領導科學學會、遼寧省市場經濟學會、遼寧省委黨校系統黨史學會、遼寧省委黨校系統文史研究會、遼寧省委黨校婦女/性別研究基地等學術團體。學校有50名教研人員在國家級、省級及黨校系統承辦的各類學術團體中兼職,其中,在國家級學術團體中擔任副會長的1人,擔任秘書長的1人;在省級學術團體中擔任會長的1人,擔任副會長的10人,擔任秘書長的2人;在全國黨校系統學術團體中擔任副會長的1人;在遼寧省黨校系統學術團體中擔任會長的1人,擔任秘書長的3人。
培訓工作
學校的主要任務是培訓輪訓遼寧省黨員領導幹部和理論幹部。主要開設有進修班、中青年黨員領導幹部培訓班、專題研討班等班次。進修班分為進修一班、進修二班、進修三班、進修四班、進修五班,任務分別是輪訓市廳級領導幹部、省直機關處級領導幹部、縣區委書記、市直機關正職領導幹部、鄉鎮黨委書記。中青年黨員領導幹部培訓班負責培訓縣處級黨員領導幹部中的廳局級後備幹部。專題研討班的任務是緊緊圍繞中央的重大戰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需要,開展重大理論與現實熱點難點問題的培訓與研討。此外,還開設有黨校師資培訓班,哲學社會科學教學科研骨幹研修班。近五年,學校培訓輪訓各級領導幹部12000餘人次。
教育及科研
學校還開展有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在職研究生教育、本科和專科函授教育。碩士學位研究生教育有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含黨的學說和黨的建設)、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等四個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2009年,科學社會主義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共黨史(含中共黨建)被省政府學位委員會和教育廳列為全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並列入遼寧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職研究生教育設有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經濟學、法學等專業。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教育設有經濟學、法學專業。函授本科教育設有經濟學、會計、法律、工商管理、社區管理、計算機、政治教育、政務信息、建築企業管理等專業。函授專科教育設有經濟學、法律、社區管理等專業。
學校的科研工作堅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不斷推進理論研究、理論創新與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充分發揮為省委和省政府決策服務的思想庫作用。近五年,學校承擔國家課題7項,省社科規劃課題65項,中央黨校委託課題26項,省委及各部委課題85項。發表論文1597篇。出版著作124部。科研成果獲全國黨校系統優秀成果獎10項,入選全國紀念性理論研討會1項,全省社會科學優秀學術成果獎20項,全省優秀調研成果獎7項,校優秀科研精品獎25項。學校主辦的《黨政幹部學刊》和《遼寧黨校報》是遼寧省一級刊物,在國內公開發行,發揮了宣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的重要陣地作用。
學校本著開放辦學的方針,積極開展國際學術合作與交流。現已同俄羅斯、朝鮮、美國、英國、丹麥、比利時、韓國、越南等國家的研究機構或院校建立友好合作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