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亦作“ 遺孼 ”。 1.指殘餘的壞分子或惡勢力。
2.後代;後裔。
3.留下的罪孽。
出處
1.南朝 陳 徐陵 《為貞陽侯與陳司空書》:“雖復搖盪谷,驅電乘雷,殘厥凶渠,曾靡遺孽。” 唐 徐彥伯 《比干墓》詩:“鋒劍剿遺孼,報復一何迅。” 宋 田錫 《論軍國機要朝廷大體》:“先帝恢張皇業,開闢天下,平 吳 取 蜀 ,易如破竹,唯 河 東遺孽,終不能平。” 清 姚鼐 《孫忠愍祠記》:“﹝ 孫興祖 ﹞始以雄傑之材,從 高祖 於 淮 上,渡 江 開國,數立戰功,終奮伐 元 遺孼,深入失援,身沒沙漠。”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八章第二節:“乃 民國 新造,反棄此權利,恐 滿清 遺孽,亦當笑人矣。”
2.《明史·雲南土司傳三·孟養》:“ 思陸發 者, 思任發 之遺孽也。”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典禮·旌表節孝》:“有老奴輔遺孽,而竭力興家;有義僕嬰賊鋒,而捨身救主。” 聞一多 《死水·祈禱》:“請告訴我誰是 中國 人,誰的心裡有 堯 舜 的心,誰的血是 荊軻 、 聶政 的血,誰是 神農 、 黃帝 的遺孽。”
3.《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一:“今日死了無可怨悵,只得護喪南還。單苦了 朱氏 下半世,亦是 滿生 之遺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