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江

白石江

白石江是南盤江的支流,全長3l里,由東向西穿回曲靖壩子南北兩翼。江流距曲靖城一公里,中上游地勢險惡,是古代北行古彈道和普安路(東行古驛道)的交匯口,歷史上是曲靖的咽喉要塞和打通雲南的必經之地。

名稱:白石江
英文名:baishi river
地理位置:中國雲南
白石江是南盤江的一條支流,全長31里

白石江白石江

幹流概況

白石江是南盤江的支流,全長3l里,由東向西穿回曲靖壩子南北兩翼。江流距曲靖城一公里,中上游地勢險惡,是古代北行古彈道和普安路(東行古驛道)的交匯口,歷史上是曲靖的咽喉要塞和打通雲南的必經之地。在麒麟城北火車站附近,有一條今天看來並不起眼的小江—白石江。白石江是南盤江的一條支流,全長31里,由東向西迥護著曲靖壩子的南北兩翼。

流域概況

曲靖有2500多年的歷史,而白石江更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古戰場,諸葛亮與孟獲優久的文化歷史在民間廣為流傳。曲靖是爨文化的故鄉,爨龍顏碑,爨寶子碑被稱之為中國的南碑瑰寶,白石江水長流不息,記載著兩岸興衰變遷。白石江畔,曲靖這座雲南第二大城市日新月異,曲靖捲菸廠這個全國聞名的現代化捲菸企業在改革中樹立新形象。縱橫交錯的公路、鐵路貫穿其間,沃野良田養育著辛勞的人民民眾。江水奔騰向前,昭示著白石江兩岸的明天將更加美好。

旅遊資源

白石江公園
白石江公園位於曲靖市北市區。是目前曲靖市政府重點發展的區域之一,東面為麒麟北路距離市區車程5分鐘就可

白石江白石江
以到達,西面廖廓北路緊連曲靖市煙廠,北面的瑞和西路東西兩側分別是曲靖火車站和曲沾大道。新建的瑞和東路連線了曲靖最主要的二條幹道麒麟北路和廖廓北路,今後將連線正在修建的瑞和西路,使曲靖東西片區相連,整個地塊占據了未來曲靖重要的樞紐區位。
“白石江公園”的建設一直受到了曲靖廣大市民的廣泛關注,也是政府大力扶持的市政工程;於2005年12月26日,在“白石江公園”舉行了隆重的奠基儀式;並於2006年3月25正式開工,預計在2007年全線完工並開園使用。安居地產投資新建的“白石江公園”建設項目預計投資7660萬元,占地240餘畝。建成後將成為曲靖市最大的城市水體森林公園(90%的綠化率)
曲靖市母親河南盤江支線——白石江,自西向東整個貫穿了整個曲靖市市區,形成了不可複製的稀缺性的自然資源。目前,政府對白石江水質的清理排污工程正在進行當中,力求在三年內使白石江水質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營造出親水公園的完美景觀

白石江戰役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元順帝朱元璋趕到大漠以北,但仍保有殘餘勢力,史稱“北元”。雲南被控於梁王

白石江白石江
把匝瓦爾密之下,臣屬於“北元”。明王朝初建之際,尚無力以武力征討地處西南邊陲的雲南,便想用政治方式來統一雲南,故派使臣王祚、吳雲先後兩次來到雲南招降梁王,但兩名使臣均遭梁王殺害。朱元璋政治招降、和平統一雲南的策略宣告失敗。

經過十數年的苦心經營,明王朝囤力逐漸強盛,統治逐漸穩固,具備了征服雲南的實力,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九月,朱元璋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為副將軍,率領三十萬大軍出征雲南。征南大軍出師之日,朱元璋親自帶領滿朝文武為出師將士餞行。長江之上,旌旗蔽日,鼓樂喧天,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循江而上。軍行之處,所向披靡,十一月克普定,十二月下普安,年底逼近滇東重鎮——雲南曲靖。梁王把匝瓦爾密獲悉明軍到來,急忙派遣司徒平章達里麻,領精兵十萬屯於雲南曲靖北郊的戰略要地——白石江以拒敵。明軍日夜兼程,迅速逼近白石江。當明軍距白石江還有約五千米時,忽降大霧。明軍乘霧疾進,霧散之時,已抵北岸。達里麻恍惚中以為明軍從天而降,倉皇應戰。

白石江江寬僅里許,水淺的地方甚至徒步可以涉水。沐英一邊虛張聲勢,令全軍鳴金鼓,作欲渡狀;一邊暗遣數百名游泳高手,攜旗幟征鼓,從上游先渡江,沿寥廓山一帶,繞到元軍陣後,吹角擂鼓,於深林中樹旗為疑兵。達里麻果然中計,急換後軍為前軍禦敵。傅友德、藍玉、沐英則乘勢揮師渡江,搶登南岸。頓時,矢石炮銃齊發,呼聲震天動地。沐英身先士卒,沖人敵陣。最後達里麻被生擒,俘獲甲士兩萬,馬萬匹,橫屍數千米,元軍全部覆沒,雲南曲靖為明軍所占領。白石江之戰,是平定雲南的決定性戰役。

 白石江元軍覆沒的訊息傳到昆明,梁王自殺。右丞相觀音保等舉昆明城投降。明軍人城,肅清元朝殘餘勢力,雲南全境歸順明王朝,至此明統一了全國。從這個意義上說,白石江之戰,是明朝統一全國的最後一次大戰。
白石江古戰場
明洪武元年(1368),元順帝被朱元璋趕到大漠以北,但其殘餘勢力仍在,史稱“北元”。雲南在梁王把匝刺瓦爾

白石江白石江
密的控制下,仍臣屬“北元”。朱元璋剛剛建立明王朝,尚立足不穩無力征討地處西南邊陲的雲南,便先後派使臣王棉,吳雲到雲南招降梁王,意在用政治方式來統一雲南。但王瑋、吳雲均遭梁王殺害。朱元璋政治招降、和平統一雲南的策略失敗後,便蓄勢以武力討伐梁王。
經過十多年的醞釀,到了洪武十四年(1381),明朝的統治基本得到鞏固。這年的九月,朱元漳對文武大臣們說:“雲南自昔為西南夷,至漢置吏,臣屬中國,今元之遺孽把匝瓦爾密等自恃險遠,桀驁梗化,遣使招諭,輒為所害,負罪隱匿,在所必討”(《明太祖實錄》)。他親自指揮部署,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休英為左右副將軍。調集30萬大軍征討雲南。十二月大軍渡過南盤江,爆發了著名的白石江戰役。
 白石江戰役是明朝時期在雲南境內的第一大戰役。戰役遺址沿白石江皆是,明朝時曾有戰功碑立於此地,後不知下落。1982—1984年在三寶鎮雷家莊村發現的“明昭信授尉百戶雷雲碑”、盤江鄉大樹屯發現的“鼻祖碑”上,分別記錄了白石江戰役所發生的時間、地點,同史籍記載相吻合

相關文化

古代的白石江卻不是這個樣子,它寬闊,浩蕩。一直是曲靖北部的一道天然屏障,明洪武元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將元順帝趕到了大漠以北,自己很威風地坐上了龍椅,然而讓這個皇帝大傷腦筋的事是。雲南這個叫把匝刺瓦爾密的梁王憑藉著邊疆山高皇帝遠,一直沒把這大明王朝放在眼裡,仍然與北部邊塞的元朝殘餘勢力遙相呼應,權屬上仍舊臣屬於“北元”。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傢伙隨時都在虎視眈眈地望著他的寶座,企圖取而代之,這當然不是一件小事。對於這些地方,朱元璋不是沒有想法,只是,這裡的問題太複雜,,西南夷地區,從秦漢以來就一直是朝廷非常棘手的地方,他們的那種封疆置吏政策,實際上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實際的政權還是當地夷人掌握。

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聰明人,在對待雲南夷人的辦法上最後也是以夷治夷的辦法。唐代在中國歷史上更是一個不能小看的昌盛時代,然而,一個小小的南詔王國一樣讓大唐的軍隊屢次敗北。把匝刺瓦爾密有十萬軍隊,這當然算不了什麼,雲南交通落後,大軍行動困難這也不是問題,讓人頭疼的是遍布全滇的那些土酋部落,這些部落都有自己的武裝,他們長期以來占山為王,既相互吞併又聯合抵抗外部勢力,就像山上的野火一樣,將這裡撲滅,那裡又起火。解決這裡的問題不能按照常規。

 朱元璋經過幾年的慎思,最後決定採取的方法還是“雲南僻遠,不宜煩兵”。他先後數次派出使臣去召諭梁王,力爭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邊疆問題。然而,梁王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仍然自恃僻遠,朝廷無奈其何,拒不歸順不說,反而將明王朝派出的使臣殺害。朱元璋政治招降,和平統一雲南的策略失敗之後,只好採取最後一招,武力征討。《明太祖實錄》記錄了朱元璋對大臣們所說的一段話,“雲南自昔為西南夷,至漢置吏,臣屬中國,今元之遺孽把匝刺瓦爾密等自恃險遠,桀驁梗化,遣使招諭,輒為所害,負罪隱匿,在所必討”。這是1381年9月的事,這時候,這位明太祖已經上任13年之久,這時候大明王朝的地位也基本得到了鞏固。於是,他親自部署,命穎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大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為左右副將軍,調集了三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從南京出發,先從水路循江而上,穿過八百里洞庭湖,從武陵踏上陸路,沿著東行古道過湘西、進貴州,走過雄峙在滇黔交界處的勝境關,於這年十二月,一個北風呼嘯的日子逼近了曲靖,終於爆發了歷史上著名的白石江戰役。

梁王把匝刺瓦爾密在明軍逼近曲靖之前,急忙派遣司徒平章達里麻精兵十萬屯於曲靖北郊的白石江拒敵。六百年前的曲靖白石江當然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現在的白石江只是空留了一個江名,狹窄的河溝里只有幾汪黑色的臭水浮著,看不見水流蕩盪,看不見漁翁垂釣,看不見舟揖撥浪。

古時候的白石江是真正意義上的江,那個冷冷的初冬的一天,明軍距離白石江還有十餘里的時候,寬闊的江面上突然起了大霧,濃霧像棉團似的先在江面上滾動,然後,又上江岸, 越過樹叢,在更廣大的田野上泛濫開,一個世界就讓霧籠罩著,充填著。幾米之外什麼也看不清楚。明軍大喜,這是天助我矣。明軍就這樣趁著大霧的封鎖,悄悄進入了白石江的北岸。金鼓齊鳴,達里麻哪裡想到會是這樣一種局面,連忙倉惶應戰,久經沙場的沐英這時候一面令全軍鳴金擊鼓,作渡江之勢,一面派部分善游的勇士“將旗幟征鼓,從上流先渡,循山而出其陣後,吹銅角以張聲勢,于山林深谷間,樹旗幟為疑兵”(諸葛元聲《滇史》)。達里麻果然中其計謀,急令後軍為前軍禦敵。主帥傅友德則乘勢“麾兵進戰,矢石齊發,呼聲動天覆地。戰罷數合,(沐)英縱鐵騎搗其中堅,敵眾披靡,遂而大敗,生擒了達里麻,俘其兵眾萬計。友德悉撫而縱之,使其各歸其業。夷人見歸者皆喜慰,而軍聲皆振,遂平曲靖,留兵鎮其地。友德自率眾數萬搗烏撒,分遣左副將軍藍玉、右副將軍沐英率師趨雲南。”《明太祖實錄》里這段精彩的描述應該是當時這場戰役的真實寫照。這一戰役消滅了盤踞在雲南的元梁王的主要殘餘勢力。打開了通向雲南的通道,明軍據此一鼓作氣,繼續進軍昆明,直搗把匝刺瓦爾密的老巢,這時的梁王已經沒有了往日的銳氣,他深知昆明難保,自己命在旦夕。只好領其左右百餘親信逃往滇池島中,後來自殺在這個美麗的小島之上。明軍奪取昆明之後,接著又平了烏撒、大理,雲南全境最終歸服於明王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