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鄉村國小教師易明堂看到周邊農村有許多留守兒童的成長環境十分惡劣,心裡很是著急。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是由年高體弱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撫養,不僅缺乏文化上的教育,甚至連人身安全也沒有保障。對此,易明堂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在他看來,這些孩子就是發展家鄉的希望,他們不能再重複父輩的路,沒有知識文化,只能外出打工。於是,易明堂決定開辦一所家庭幼稚園,讓已下崗又沒有找到工作的妻子當園長,並招收了國中剛畢業準備外出打工的李響任幼兒教師。
接送孩子沒有機動車,易明堂就做了一輛板車;沒有像樣的教室和活動場所,就騰出磚木結構的老房子;沒有錢買遊戲器材,就自己動手製作。幼稚園開學後,招收到了幾十名三至五歲的留守兒童。這些父母在外務工的幼兒有著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一言難盡的苦衷,有的幼兒家裡連低廉的學費也交不起,但易明堂又不忍心讓他們“放羊”,更讓人操心費力的是,這些不懂事的孩子也難管理。
條件簡單的幼稚園開班之後,卻並非易明堂想像 的那么簡單,隨之而來的困難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讓之焦頭爛額。小男孩陀陀由於遭到老師李響的誤會和責罵而從幼稚園出走,李響為此深感愧疚,決定重返學校去考師範。小女孩秀秀的媽媽打工歸來,發現女兒已對自己十分陌生,而丈夫又有了外遇,一氣之下離婚返回深圳打工。由於易明堂辦的幼稚園沒有辦理手續,其教學設施、安全保障等都達不到標準,鄉教育辦責令其停辦幼稚園。最後,一直在虧損邊緣掙扎的幼稚園關閉了。
但有的孩子卻送不回去了,父母離異的秀秀原先跟著伯母生活,但伯母卻因秀秀父母不負責任而不願帶她;砣砣跟著雙目失明的奶奶沒人照料,奶奶怕他玩水出事而用布帶把他拴在自己身上等。看到這些情景,讓易明堂十分心酸。沒有辦法,易明堂只有收養他們,並經常帶著想念爸媽的孩子們爬上村前的小山頂,遙望爸爸媽媽打工的地方。正在易明堂為此遭受妻子抱怨的時候,又有新生留守兒童被送至家中。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易明堂 | 易志兵 |
馬鳳秀 | 何偉欣 |
李響 | 謝媛 |
砣砣 | 付子豪 |
秀秀 | 易文星 |
大哥 | 易族勇 |
大嫂 | 何遠蘭 |
黃繼勇 | 黃繼勇 |
劉斌 | 劉斌 |
易文才 | 劉川 |
文才媳婦 | 曹園 |
元根 | 張元根 |
瘦根 | 易建友 |
精彩視點
《遙望南方的童年 》是第15屆大學生電影節入圍影片的一部原汁原味的江西電影。該片由易寒導演,以留守兒童為題材,反映了農村教育現狀。片中採用的全部是非職業演員,裡面的孩子最小的只有3歲,最大的14歲,為影片的拍攝增加了難度。在第15屆大學生電影節的放映會上,《遙望南方的童年》以“樸素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品質獲得觀眾一致好評。同時,影片編劇孫海軍也在業內頗有名氣,收視率非常高的《我們遙遠的青春》也是由其編劇。《遙望南方的童年》憑藉優良的製作和深刻的主題奪得了第15屆大學生電影節教育題材創作獎。
影評
一群可愛的孩子,南方農村美麗的自然風光,《遙望南方的童年》以自己“樸素天下莫能與之爭美”的品質征服了現場的觀眾。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部很容易被忽視和誤解的電影。沒有明星,沒有大的場面,沒有多少故事,甚至也沒有農村的田園之美。一個想照顧孩子同時也想掙錢的鄉村教師,為掙不到錢滿腹牢騷卻又心地善良、沒有教師資格證的幼稚園園長,沉默的兒童,幾個打工者悲傷的背影,校車“駕駛員”智障人瘦根,基本沒有多少“時尚的元素”,比如鄉村愛情、愚昧與悲劇、傳奇的鄉村創業等。而且,在種種“時尚的元素”下,許多觀眾的口味已經壞了,習慣於煽情和粉飾太平的調子,比如有人希望影片的結尾是孩子對著大山喊點抒情的話。
歧義
《遙望南方的童年》,這個名字是有歧義的,很容易被理解成遙望“南方的童年”,這是一個抒情的名字。顯然這部影片不是抒情的,而且導演的意圖並不是這樣,他是想說“遙望南方的”童年,或者換個好理解的說法是在遙望南方的童年,“在遙望南方”而且不是短時間地遙望南方,而是整個童年都在遙望南方,這是一個很殘酷的事實。
童年本該有許許多多的快樂,而遙望不在其中。導演易寒說,像他這一代出生在上世紀70年代農村的人,雖然有著更困苦的生活,但童年的精神生活是飽滿和快樂的,因為父母都在身邊。孩子因為“南方”的存在,而不得不過著殘缺的生活,成為一個孤獨的成長者。
在拍攝影片的過程中,易寒曾對當地一所國中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南方”在影片中不但是一個缺席的在場者,而且是一個強大的在場者,它吸引孩子們的父母背井離鄉。
“南方”在中國當下的語境中,向來是富庶的象徵,是希望的所在,而且對那些背井離鄉的打工者而言,確實如此。但對孩子而言,“南方”卻是傷害。影片中砣砣的父母把他寄養在瞎眼的老婆婆家裡,沒有人陪伴的砣砣只能常常安靜地坐在村口的大樹下,成為一個被遺忘、被忽略的孩子。影片中只有砣砣和秀秀是有著較為鮮明的形象,其他孩子都是以群像出現的。這是一種群體性的孤獨,他們沒有多少台詞,處於集體的沉默中,這種沉默是不得已的選擇。
但悲傷的不只是孩子。影片中秀秀的母親在外打工,給家裡蓋起了很好的房子。但由於長時間在外打工,秀秀見了她感到很陌生,不願意叫媽媽。這種打擊對秀秀母親是巨大的。加上和丈夫長期分開,丈夫和別的女人好上了,親情、愛情都因為“南方”失去了。但在這之後,她別無選擇,還是要回到“南方”。更讓人悲傷的是,在這種讀書無用論的環境中,會有更多的當地人,甚至是那些留守兒童成長後,仍會走上這樣的道路。是什麼把他們從可能貧困但相對自足的生活中拖出來,推上了很難停止的掙扎中。
評論
這是一部在第十五屆大學生電影節中脫穎而出的電影。導演易寒從原生態寫實的角度,刻畫了那些父母南下打工後留守兒童的溫暖和悲傷。文章中的一張黑白色彩的照片吸引了我:一個寬大的屋子,十幾個孩子在埋頭學習,一位年輕的教師俯身跟孩子說些什麼,兩個男孩在張望著,摘片下方有一行文字--忍受著“南方”父怒的煎熬,卻又不得不咱家讀書的孩子。孩子們渴望親情的那種寂寥的眼神,淡薄的身影,深深的觸動了我。
童年對孩子來說應該是快樂的,無憂無慮的,而這些留守的孩子卻離開了父母的關愛,孤獨的成長。影片的導演曾經在拍攝的當地做過調查,近90%的學生的父親或母親在南方打工,這對孩子們來說無疑是一種缺失。南方在中國當下的語境中的確是富足的象徵,是希望的所在,但是對孩子而言,帶來卻是不完整的童年,一種親職教育的不健全。這部電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的教育和留守兒童的生活現狀,引起了觀者的思考。看到這部電影讓我聯想到了《渴望讀書的大眼睛》這篇課文,對這些貧困地區的孩子而言,他們過早的背負了生活的艱辛,幼小的心靈承擔了本不該承擔的重負。然而,儘管生活是不完美的,但在生活的磨礪中這些在遙望中成長的孩子變得更加堅強,經歷也是一種財富,希望這些孩子能在老師的鼓勵下,在老師的關愛下勤奮的學習,快樂的成長,在期待中實現心中的夙願。
反思
第一部電影
遙望南方的童年》是導演易寒的第一部電影。易寒是江西宜春袁州區下浦人,電影中的事就發生在他的家鄉,是他的父老鄉親兄弟姐妹們的身邊事。他拍電視劇,執行導演了《天下奇謀》、《搭錯車》、《幸福像花兒一樣》、《新上海灘》等電視連續劇。
他為這部電影投入了很大的心血,這裡所謂的心血不是時間、金錢甚至精力等,而是他表達的姿態,即他以怎樣的方式去敘述他所見到的農村和農村現實,比如農村的教育和留守兒童等。在當前的影視劇中,農村題材的作品似乎不少,而且有些還是熱播劇。但易寒為此感到憤怒,他來自底層又熟悉底層民眾的生活真相,但對那些表現農村的影視劇感到陌生。有人在拿農村和農民當雜耍,而農村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似乎並不在意。他們在意的是如何通過娛樂化農村或粉飾農村來獲得某種利益。這讓易寒不能忍受,他開始了自己的敘述。
留守兒童為題材
這是一部以留守兒童為題材的電影,導演卻不認為是一部兒童片,因為它不是專門為兒童而拍攝的電影,它的理想觀眾是那些思考農村現實(當然包括農村教育的現實)的人們。
鄉村教師易明堂在村民異樣的眼光中開辦了一所家庭幼稚園,讓沒有工作的妻子當老師,又招聘了一個國中學歷準備外出打工的李響擔任幼稚園的老師,讓自己的大哥用板車接送孩子(因為影響農活,工錢少,易明堂的大嫂不同意,後來又找了一個名叫瘦根的智障人接送孩子,這是一個很有意味的設定,在以往的影片中,這個角色應該交給一個體弱美麗的女教師更合適)。招生很順利,那些由老人撫養的孩子都被送到了幼稚園。易明堂的妻子希望能夠掙到錢,但很多家長賒欠費用,各種開支算下來,反倒是賠錢了。易明堂儘管想支持下去,卻因為幼稚園沒有辦理手續,教學設施、安全保障等都達不到標準,鄉教育辦責令其停辦幼稚園。他們也只好藉機把在虧損邊緣掙扎的幼稚園關閉了。但有的孩子卻送不回去了,如父母分開的秀秀原先跟著伯母生活,其伯母因秀秀父母不負責任而不願帶她;砣砣跟著雙目失明的婆婆沒人照料。無奈之下,易明堂只好收養他們。
視窗
影片以易明堂開辦家庭幼稚園的故事為視窗,向我們展示了一幕幕關於農村留守兒童、農村教育乃至整個農村的現狀。從題材和風格上講,很多人會聯想到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教育題材、使用民眾演員、紀錄片的風格,在少之又少的關於農村教育的影片中,人們很自然地會把它們放在一起,但顯然它們是有區別的。簡單地說,《一個都不能少》有更強的主流意識,歌頌人的某種職業精神;而《遙望南方的童年》則無意強調教師的奉獻,更多地在展示艱苦的農村教育現實和作為教師的易明堂在這種境況下無力的掙扎和人性的美好。
高明之處
這就是《遙望南方的童年》更高明之處。它不是頌揚教師的奉獻精神,而是直指人的內心,張揚一種基本的人性的力量。儘管,這個力量並不強大,但它卻是在困境中的人們唯一能夠相互溫暖和自救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