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相傳這裡曾是一片茂密的原始森林,天母岩洞包藏其間,仙女之峰崛立其頂,虎狼棲息之穴隨處可見。據《安多政教史》記載,從前這裡確有老虎之穴,常有虎狼出沒,加之山神妖魔作崇,危及有情眾生,蓮花生大師在此降妖伏魔,壓邪扶正,除害安民。最早啟開這處聖地之門者為東科·雲丹嘉措,撰有《聖地記》並賜予授記,認為此處乃二十四聖地之一,吉祥天母現顯居住,故而得名“達合倉郎姆”。歷史
藏曆第十繞迥水虎年,三世格爾德·洛藏丹巴熱卜吉(1564—1643)到![達合倉郎姆賽赤寺](/img/7/659/nBnauM3XyEjN0MDOyYDMxUDO4MTM3ADNyMDO3MTNwAzMxAzL2AzL4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直到藏曆第十三繞迥之土龍(公元1748)年,甘丹寺第五十三任金座法台——赤欽·堅贊桑蓋選定此址,始將寺院建在北岸章吉山陽面的林間山腰,與南岸陰面谷口江邊建起的格爾德寺隔河相望。達合倉郎姆四周紅岩環繞,山巒疊峰,山頂白雪皚皚,山間蒼松翠柏,山腳綠草如茵,江水清澈見底,風景獨具一絕,加之兩寺建築風格獨特,金碧輝映,使這裡的自然景觀裝扮得更加壯麗迷人。“賽赤”、“格爾德”兩地因此而聞名遐邇。
達合倉郎姆賽赤寺自創建後的近兩個半世紀中,經過歷輩賽赤活佛的精心護持和不斷擴建,到藏曆第十六繞迥土陽狗(公元1958)年民主改革前夕,已建有聞思、續部、時輪、醫學、雕版等五所僧院,僧侶達五百餘人。大小經堂及彌勒、金瓦(靈塔)、馬頭明王、護法、怙主、蓮花生、獅面母等佛殿、佛塔等五十餘座。賽赤活佛及其下屬各大堪布、活佛的囊欠十幾處,僧舍一百四十餘院。擁有屬寺部落幾十座處,現分別為甘、青、川三省所轄。
建築特色
寺內供奉的主要依止聖物有從印、尼、漢、蒙、藏等地迎請的![達合倉郎姆賽赤寺](/img/2/525/nBnauM3XyUzM2ADMzYDMxUDO4MTM3ADNyMDO3MTNwAzMxAzL2AzL0A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達合倉郎姆賽赤寺](/img/f/dc5/nBnauM3X0ATN3QTMzYDMxUDO4MTM3ADNyMDO3MTNwAzMxAzL2A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重建
遺憾的是,這座寺院在“十年動亂”中未能倖免惡運,被徹底摧毀化為一片廢墟。前述寺記憶體藏的大量依止聖物和珍貴文物全部毀於一旦,連赤欽·堅贊桑蓋的肉身也被焚之一炬,其損失之慘重將永遠無法彌補。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隨著撥亂反正,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政策又得以貫徹,1980年,該寺準許重新開放興建。是年九月二十二日,三十餘名僧人在原寺址廢墟上支起一頂帳篷,作為臨時誦經堂舉行了開光誦經儀式,從此拉開了重建寺院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