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擁擠費

道路擁擠費

2009年7月29日,歷時3年的廣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實施方案已經獲得全國專家評審通過,如果廣州市政府批准,未來廣州將在天河區等交通擁擠區域,學習新加坡的經驗,收取道路擁擠費。

背景

道路擁擠費道路擁擠費

10至15年後,廣州所有的停車場將有可能對外開放,市民可以在一些捷運站隨意轉換公車或開私家車,而且除了上下九,北京路外,廣州市民將擁有更多"綠色"步行街。

2009年7月28日從市政部門獲悉,歷時3年多研究規劃的廣州市城市交通改善實施方案已經獲得全國專家評審通過,正抓緊形成最終報告報廣州市政府批准。一旦獲批,該方案將成為廣州未來10至15年交通發展的參考依據。

已經提前曝光的部分方案內容介紹,未來廣州將在天河區等交通擁擠區域,學習新加坡的經驗,收取道路擁擠費。在中,遠期規劃中,廣州大道,三元里大道至解放北路也將修建BRT。

根據方案計畫,在2010年前安排包括道路改善項目76項,公交改善項目156項在內的356個實施項目,投資估算為260億元。2015年前安排實施項目726項,投資估算為410億元。

方案亮點

公交優先:在黃沙大道,機場路,廣園路,人民路,沿江路,東曉路,工業大道,天河路等道路規劃設定公交優先車道。

收擁擠費:學習新加坡收取道路擁擠費,嘗試通過紅外線感應等方式,對進入某收費區域的車輛實施自動計費。收費試點區域先考慮老城區或者天河地區。

泊位共享:鼓勵各類配建停車場對外開放,規劃路外公共停車場194 個,泊位43491個。鼓勵實施開車接駁捷運等軌道,設定24 個捷運換乘停車場

未來廣州道路路網將著重於“內優外拓”,提高路網承載能力,主城區將重點最佳化道路網結構,主要包括環城高速的市政化改造,珠江以及海珠區,荔灣區芳村區域,老城區過江通道體系,主城區堵塞點改善,東風路改造方案等。

重點改善天河中心區與新城市中軸線,琶洲-員村地區,老城區,海珠區中西部,同德圍地區,金沙洲-大坦沙地區,白鵝潭地區,白雲新城,奧體地區,大學城及周邊,新客站地區等17 個重點地區的路網。

“公交優先”將一如既往,近期規劃23公里的中山大道BRT,中期還將規劃廣州大道15.7公里的BRT,遠期規劃三元里大道至解放北路7公里的BRT。同時在黃沙大道,機場路,廣園路,人民路,沿江路,東曉路,工業大道,天河路等道路規劃設定公交優先車道。廣州未來公交將著重“樞紐帶動”,布局4個一級樞紐和31 個二級樞紐,選取公園前站,魚珠站,潯峰崗站三個典型樞紐進行示範性設計。在這些捷運站點,不但是捷運重要的換乘點,還將建成完善的公交接駁,腳踏車停放點等,多種交通方式實現一體化。

聲音

道路擁擠費道路擁擠費

“道路擁擠費”是什麼費?明明已經交了購置稅、使用稅、養路費、私車牌照費等等,現在又要收什麼“道路擁擠費”,是否有重複收費的嫌疑呢?既然道路擁擠也要收費,那么按照這種邏輯推論,當道路不擁擠,秩序井然時,就應該把相關費用返回給有車族才對。事實上,道路擁擠的原因多多,而總習慣於祭出“收費”這張牌,對職能部門來說,是一種懶政;對有車族,特別是那些私家車主而言,則顯失公平。憑什麼總是讓他們“埋單”呢?據統計,在某些大城市公車與私車比約為4∶1,可見,公車更應該對道路擁擠“負責”。這一次,廣州似乎吸取了以往只提對私家車徵收“道路擁擠費”,從而引發巨大爭議的“教訓”,可是,如果大量公車的“道路擁擠費”都用納稅人的血汗錢報銷,最終只會收到“不擠白不擠”的奇效。
有關部門究竟想過沒有,此舉不就是徒具觀賞性嗎?又見拿國外的先進經驗說事,殊不知,新加坡本身已擁有了較發達的公交體系,因此在徵收這項費用後,人們改用公共運輸並不會增加出行難度。而我們呢?在沒有完善的替代出行方式前,貿然收費的結果要么是“掏錢”,要么是“繞道”,只是把擁擠簡單轉移到別處罷了。
假如“道路擁擠費”到我們這裡“水土不服”了,又該怎么辦呢?是繼續提高收費標準、延長收費時間,還是擴大收費區?當這一切都不管用了,抑或,重新求助於其他所謂的“洋經驗”,不知道屆時又會冒出來什麼奇奇怪怪的這個費、那個費了!總之,欲收之費,何患無辭?

嘗試收費

方案提到,將通過交通政策和經濟槓桿等方法對小汽車過度使用進行控制,落實“公交優先”的國家戰略。廣州將保持對中心城區機車和電動腳踏車的限制措施,並將其實施範圍擴大到花都,番禺等區。

方案還建議收取道路擁擠費,減少繁忙時段和繁忙路段的交通負荷。道路擁擠收費在廣州採用先小範圍試點,再逐步擴大的策略,收費試點區域先考慮老城區或者天河地區。據介紹,道路擁擠收費在新加坡最早實施,廣州可以嘗試通過紅外線感應等方式,將進入某收費區域的車輛自動計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