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導思想
二、具備的條件及可行性分析
(一)道真自治縣職業教育培訓中心於2000年獲得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稱號、2005年獲得全國職業教育先進單位稱號,近年來一直被省、市、縣列為重點建設和扶持的農村縣級職教中心。
(二)已啟動了校門建設、運動場征地等前期準備工作。
(三)學校規模穩定,辦學情況好,近10年來一直以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建設標準規範辦學,學校辦學特色明顯。
(四)學校內部管理規範,紀律嚴明,著力開拓創新,全校上下“申示”氛圍濃烈。
(五)已聘請專家(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教授楊黎明)來校具體指導“申示”工作。
三、學校特色及示範性建設目標
(一)辦學特色
突出“農”字特點。服務“三農”,服務市場,服務地方經濟。
(二)示範性建設目標
1.有良好的辦學條件及育人環境
(1)校園占地面積不少於6.7萬平方米。
(2)專任教師120人以上,“雙師型”教師占60%。
(3)具有滿足各專業教學所需的校內實訓場地和設備,有較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
(4)有配置較高,功能齊全的校園網。
2.突出改革創新,著力內涵發展
(1)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辦學方針。
(2)創新辦學體制和辦學模式,積極開展校企合作辦學、東西部聯合招生合作辦學。
(3)推進人事分配製度改革為重點的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推行教職工全員聘用制和目標考核管理制。
(4)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以“八大建設”突出骨幹示範作用。
①根據道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開設、調整專業和培訓項目,挖掘民族民間文化,著力規範化、特色化的專業建設與示範。
②改革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建立與職業能力標準相銜接的課程體系,積極開發校本教材,著力規範化的課程體系建設與示範。
③努力探索工學結合、半工半讀、“訂單式”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學生職業道德培養和崗位實踐技能訓練,著力規範、穩定的校企合作機制建設與示範。
④推行學分制,建立彈性學習制度。著力創新、高效、規範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建設與示範。
⑤積極探索“模組式”德育教育內容與管理,創新工作方法,重視以誠信、敬業為重點的職業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職業指導,以先進的校園文化引領人,豐富的教育活動塑造人,著力育人為本的德育創新建設與示範。
⑥落實專業教師企業實踐制度,實施專業帶頭人培養培訓,提高教師隊伍的專業化水平和綜合素質,著力適應學校辦學需要的“雙師型”隊伍建設與示範。
⑦實現學歷教育人數達3000人以上,農村勞動力及實用技術培訓等各類培訓年均3000人次以上,努力拓寬招生範圍,著力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骨幹示範建設。
⑧確保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95%以上,“雙證書”獲證率95%以上,著力完善學生就業服務體系建設與示範。
四、存在的主要困難及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困難
1.辦學基礎條件方面
(1)急需補征土地30畝,用於建設運動場。
(2) 各專業實訓室有待進一步完善。
(3) 校園網需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2.軟體建設方面
突出改革創新,著力內涵發展的四大方面建設需專業化、科學化的指導及規範化的資料建設。
(二)措施
1.爭取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加大統籌力度和資金扶持力度。
2.成立專門領導小組,落實專人,明確責任,加快各項工作進展,確保完成目標任務。
3.外聘專家指導。
4.加大骨幹教師及“雙師型”教師培訓力度。
五、籌建工作時限及步驟
(一)籌建時間規劃為10個月,即2009年1-10月,2009年11月申報迎評。
(二)工作步驟
1.2009年1月,校內動員,向各級匯報,將“申示”工作列入政府2009年工作報告。
2.2009年2-3月,啟動校園東大門建設,力爭2009年6月竣工使用。
3.2009年3月,學校自查,力爭將“申示”工作列為縣人大審議範疇,著力解決申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4.2009年4月,建立申示工作領導小組,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完成籌資征地工作。
5.2009年4-10月,外聘專家指導。
6.2009年6-8月,完成中央財政支持的電子電工實訓基地建設,完成網站、電視、廣播網建設。
7.2009年6-10月,完成運動場建設。
六、資金投入概算:總計1475萬元,其中學校自籌60萬元,校企合作75萬元,縣級投入670萬元,爭取市級90萬元,爭取省級400萬元,中央投入180萬元。
(一)校園東大門建設:200萬元,其中征地40萬元,建設160萬元。資金來源:縣財政投入200萬元。
(二)運動場、館建設:790萬元,其中征地240萬元,建設550萬元。資金來源:縣政府貸款投入300萬元,爭取市級90萬元,省級400萬元。
(三)校園網建設:103萬元,其中計算機75萬元,光纖10萬元,電視機5萬元,網路年費5萬元,網站建設8萬元。資金來源:校企合作投入75萬元,學校自籌28萬元。
(四)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陳列室建設:70萬元,其中圖書30萬元,閱覽室5萬元,電子閱覽室30萬元,陳列室5萬元。資金來源:縣財政投入50萬元,學校自籌20萬元。
(五)外聘專家、資料建設:12萬元,其中外聘專家7萬元,資料建設5萬元。資金來源:學校自籌。
(六)電子電工實訓室建設:300萬元,其中設備180萬元,配套設施120萬元。資金來源:中央財政180萬元,縣政府貸款投入12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