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簡介
歷代統治者往往“內用黃老,外示儒術”。道家思想博大精深,涉及管理原則、管理環境、管理策略、管理方法等各個方面,孕育著豐富的管理思想。
老子(Laotze)(傳說公元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始祖。相傳生活在春秋時期。老子著有《道德經》,他的學說後被莊周發展。道家後人將老子視為宗師,與儒家的孔子相比擬。
內容
老子的管理思想(Taoistic Management Thought)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無為而治是其管理思想原則
老子所謂無為,並不是說不為,而是順其自然,依據事物自身的必然規律運行和發展,“動合無形”,而不憑加任何外加的力量。老子認為,所有的人們改造自然的活動都是“有為”,必須最大限度地削弱,為了使社會上一切人都遵循無為原則,統治者首先必須帶頭過一種質樸的生活,減少政事活動,同時還要使民失去有為的條件。老子的無為是作為一個政治管理原則提出的,他認為“法令滋彰,盜賊多有”,因此國家要減少頒布法令規章。強調要“政簡刑輕”,反對以繁複苛重的政治、法律手段治理國家。
2、提出以弱勝強的管理策略
《老子》有豐富的辯證法思想,以弱勝強就是重要的內容。老子對對立關係互相轉化有深刻的認識,他認為“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反映在治國、治軍上的表現,老子認為一是“以正治國”,二是後動制敵。“以正治國”即通過做好內治工作加強自己的實力,不但要求對大事、難事必須十分認真,謹慎地乾,對小事、細事和似乎簡單、容易的事,也不得大意。後動制敵要求“以奇用兵”,即後敵而動,等待或誘使敵人暴露弱點,然後制之。
3、提倡清淨安定的管理環境
老子主張安定,“清淨可以為天下正”。“為無為”就是要創造一個“無為而治”的安寧環境。清淨則自治,輕燥則失本,“我好靜而民自正”,“重為輕根,靜為躁君。……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老子對領導者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如居上謙下就要求領導者應當時刻處下,事事居後,不要讓自己高高在上,而應該永遠謙恭、溫和。另外,“知人者智”,要“常善救人”,“故無棄人”,要做到人盡其才,才能做到不遺棄人才。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其學說和老子有同有異,但其根本精神還是趨於老子哲學,世稱“老莊”。莊子強調自然,“知天人之所為者,皆自然也”。自然之道,至玄至妙,含無限生機,孕無窮化理。莊子崇尚自然,敬畏自然,效法自然。從管理角度來說,必須以靜制動,應該像一面鏡子那樣,來者不迎,去者不送,“勝物”而“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