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客現象

員工過客和管理者過客都是相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的,而第三種類型的過客就很特別了。 一方面,民族企業的短期觀念所致。 有了人的努力,企業就會得到發展;企業提供了必要的環境,人也可以得到發展。

百科名片

“過客”現象,是我國著名管理學家、教育學家、經濟學家,五行管理學創始人寇北辰老師在2010年提出的重要命題,也是博鰲亞洲論壇2010年年會的重要議題之一。寇老師在分析制約中國企業發展和導致民族企業“短命”的原因時,從普遍存在於我國民族企業的“過客”現象入手,首先對這種現象進行描述分析,認為有員工過客、管理者過客與企業過客三種類型;然後詳細闡述這種現象給個人、企業和國家帶來的不利影響,並指出根本原因是企業的短期觀念和人的浮躁心理;最後提出企業和職員長期共同發展是消除這種不良現象的根本出路。

民族企業過客現象

1.過客現象及特徵

無論是古代的客棧還是現在的旅館,都有這樣的一種功能:暫時為路過的人有償提供膳宿。人總是忙於奔波,旅途中累了就找個店,洗滌風塵、養精蓄銳,重新上路,他很明白,只是路過,絕非歸宿;而這個店則是迎來送往,年年月月,店老闆很清楚,這些人只是過客,匆匆地來還會匆匆地走。於是,客人付錢,旅店提供食宿,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我國的很多企業里都有這樣一種現象: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也無論其薪資是否合理,他們的任職時間普遍較短,職位工作還沒有完全熟悉,就已經開始為下一站行程做打算了。這種頻頻跳槽的現象與“住店”非常相似,他們只是“過客”,在這裡不會停留多久就會繼續征程,此時企業就成了一個旅店,任歲月變遷人來人往卻無從發展。我們形象地稱之為“過客” 現象。
“過客”現象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
一是絕對短暫性,雖然個人與企業合作的時間永遠無法超越企業生存時間和個人的職業生涯,但是民族企業同國外企業相比,職員從業時間短,跳槽頻率高;我國企業的壽命也遠遠短於國外同行業企業壽命。
二是相對獨立性,個人和企業之間只有一紙契約,一方提供勞務,另一方付出薪酬,其他的事情各算各的帳,各走各的路,彼此不相關。

2.過客類型

當前我國民族企業的“過客”主要有員工過客、管理者過客和企業過客三種類型。
員工過客是經常更換工作的普通員工,這些人通常在企業里不擔任職務或者職務較低。在計畫經濟體制下的國有企業里職工端的是“鐵飯碗”,不存在這種情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國有企業的改制,我國民族企業較多地出現了這個問題,尤其在民營企業比較嚴重。據某機構的調查顯示,員工平均在職時間僅為1~2年。
管理者過客則是經常跳槽的職業經理人或其他管理者,這些人在企業中主管中高層管理工作。經理人在我國企業發展史中出現沒有多久,但其跳槽頻率卻非常之高,“2年一小跳,5年一大跳”的說法與現實相比也非常保守。
員工過客和管理者過客都是相對於一個企業來說的,而第三種類型的過客就很特別了。在新中國短短的六十年時間裡,匆匆登台瞬間又蹤跡全無的企業不在少數,曾經名揚一時又江山不保的企業亦不在少數,他們何嘗不是過客呢?這些企業過客中,既有實力雄厚的國有企業,又有胸懷壯志的民營企業,還有滿腔熱情的個體企業。

過客現象危害

當前,“住店”的“過客”越來越多,這似乎已經成為職場人的一種生活方式,企業短壽也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宿命。對這樣的一種現象,人們很寬容地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甚至有的專家還說“這樣的速度跳得還不夠快”,言外之意就是說頻繁跳槽是人們追求個人發展的合理需要。果真如此嗎?動機無可厚非,但是結果並不理想,不但不利於個人發展,還給企業發展和社會經濟進步帶來了不利影響。

1.制約個人進步

絕大多數的人對生活對工作都抱有期望,對個人進步也持有信心。謀求個人發展的同時為社會創造價值,這令人欣慰。但是頻繁變動工作,個人的能力並不能真正得到提高。一般來說,一份工作,從了解到熟悉再到精通,大概需要2~3年時間。如果尚未真正掌握前一份工作,就開始了後一份工作,這多多少少有點像寓言中掰苞米的那隻猴子,扔掉手裡的,去掰那個“更好的”,結果卻是一無所獲。尤其是經理人,前期拉人力、搞人脈,後期做準備、找出路,發展又從何談起?

2.影響企業發展

人員頻繁流動會造成企業經濟損失和管理“低效”。不管是普通員工還是管理者,頻繁跳槽都會給企業造成一定的損失。首先表現在增加招聘、培訓新人的成本。其次新職員不熟悉工作會降低工作效率,尤其是中高層管理者的變動,不僅降低了管理效率,還會影響到下屬的工作情緒。再次,一些缺乏職業道德的管理者還會造成企業財富流失。有的人因公肥私,利用管理者的職權趁機大撈一把,然後一走了之;有的人則是竊取商業秘密,要么盜走核心技術,要么帶走客戶名單,然後另起爐灶或出售給他人。
人員頻繁流動還會造成企業過早死亡。人力資本是企業最大的資本,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一個企業沒有穩定的團隊,就不可能集中精力搞發展。做好管理,提高效率,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這需要企業組織上下齊心協力、堅持不懈。如果管理者經常變動,每個“新官”上任都點三把火,卻不能持之以恆,結果可想而知,如果企業本身較弱,肯定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3.不利民族經濟振興

我們知道,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動對社會發展是有利的,但是過於頻繁的的流動並不利於經濟發展。當前的社會,是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是全球化愈演愈烈的時期,國家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中華民族要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必須與時俱進,必須培養大量人才。企業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細胞,自身得不到發展,也無法培養真正的人才,必然會影響到民族經濟的振興。

過客現象產生原因

“過客”現象存在之普遍,對個人、企業和社會影響之大,不能不使人深思:隱藏在這種現象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筆者經過一系列的調研和思考,認為民族企業管理中“過客”現象產生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一方面,民族企業的短期觀念所致。第一,企業沒有樹立長遠目標。人沒有遠大的理想就不會有所成就,同樣企業沒有宏偉的目標也不會有長足的發展。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目標就是多賺錢,這些企業只看到金錢的誘惑而看不到更有價值的東西,其目光淺短就注定為員工“開店”、做社會“過客”的結局。第二,企業用人持有臨時觀念。終身員工一說在國外的企業並不新鮮,而在國內企業尤其是民營企業就少之又少,上到董事長和經理人,下到普通員工,都在為企業“打工”,充其量是個“高級打工者”,暗含的意思是你永遠都是臨時的。這種情況下,企業一味要求“忠誠”是非常荒謬的,職員頻頻跳槽也就不足為奇。第三,企業短期觀念下相關制度缺失。在臨時思想的影響下,企業最多會出於利益考慮對職員進行技術培訓,而不會考慮其個人發展的需要,因而沒有建立相應的機制,或擺花架子有制度無實施。有進取心的人看到前景渺茫,自然不願屈居於此,只好另謀出路以求發展。
另一方面,人們浮躁心理作祟。主要表現在:第一,倉促就業。每個人都會面臨“就業”或“擇業”的困惑,尤其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畢業生,對“先就業再擇業”還是“先擇業再就業”眾說紛紜。無論是出於個人打算還是受他人影響,很多人帶著一種“騎驢找馬”的心態倉促就業,然後再尋找機會以最快的速度更換工作。第二,價值易位。當前社會上一小部分人的浮躁產生了一些不和諧音,如官員腐敗、教授剽竊、商人造假、明星犯罪,這些經過包裝了的人外表光鮮,錯誤引導了年輕人的價值觀,使人盲目追求物質,急功近利,造成頻繁跳槽的現象。第三,屈服於壓力。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現代人不可能再和從前一樣平平淡淡、悠閒自在,必須堅持學習保持進步,必須迎難而上努力拚搏,在這樣的壓力面前,不少人放棄了挑戰,在工作中不負責任、虛度時日,混不下去就換單位。

過客現象應對思路

面對這樣的現象,看著過客匆匆的背影,是該歡送,還是該挽留?企業畢竟不是旅店,所以不能任客來客往,而是應該積極思考對策。

1.過客變親人

過客之所以不停留,是因為旅店不同於家;要想讓過客留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旅店變成他的家。所以說,民族企業要從根本上改變職員頻繁跳槽的狀況,就必須堅持與職員長期共同發展,讓職員在企業的大家庭里真正做主人翁。
長期,是指較長的一段時間。不一定是三十年還是五十年,但也絕非三年五載。我們看看國際公司職員的發展路徑:起步時是助理,3年後是高級助理,2年後成為經理,3年成為高級經理,5年後成為合伙人。如此清晰而明朗的發展路徑,折射出的道理值得民族企業思考。共同,是指企業和職員雙方。企業和職員的利益不僅不衝突,而其還可以統一起來,通過雙方的共同努力,達到共贏的目標。俗話說:“一個巴掌拍不響”,企業和職員一起奮鬥肯定會贏得的成功的掌聲。發展,是任何個人和組織的目標。有了人的努力,企業就會得到發展;企業提供了必要的環境,人也可以得到發展。人通過在企業的工作得以實現個人的價值,企業通過人的奮鬥獲得利潤回報。
長期、共同和發展就像是三角形的三條邊,如果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那么這個三角形就非常穩定。偏廢任何一邊,都會喪失其功能。我國民族企業管理中,堅持做到企業和員工長期共同發展,“過客”就會停下腳步,在這裡安營紮寨,那么“做強做大”也就並不遙遠了。

2.長期共同發展

民族企業怎樣才能實現與員工長期共同發展?這也是必須回答的問題。筆者從企業出發,認為必須做到:樹立長期觀念,建立相應機制。
我國民族企業必須樹立長期觀念。首先,民族企業要有長期發展的宏偉目標,要做就竭盡全力爭最好;其次,企業要貫穿長期合作思想,職員就是企業的主人翁,工作就是經營終生事業;最後,責任和道德是和睦興家的基本規範,是樹立企業品牌和個人品牌的根本保證。
我國民族企業必須建立長期發展機制。企業的宏偉目標與職員個人的人生理想結合起來,打造一個平台,使職員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全面發展。這樣的長期發展機制有利於形成“企業發展→教育和培訓職員→職員個人發展→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