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遊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遊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是2011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立群。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遊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書 名: 遊走在歷史與現實之間

作 者:王立群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1-1-1

ISBN: 9787301182154

開本: 16開

定價: 33.00 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真正意義上雅俗共賞的原創之作,是作者首次發表的第一部雜談隨筆作品集。作者以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力和極大的人文關懷激情,思考人生社會的現狀,關注現實日常生活,為一些日常生活做學理上的詮釋。本書史與思結合、古今有機貫通、人文氣息濃厚、文字感染力極強。它在歷史的大視野中解讀現實問題,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給日常生活帶來人文學的關懷。作者憑藉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功底,把歷史文化問題大眾化,引導大眾讀者在與現實密切聯繫的閱讀中,理解歷史人物事件,感悟現實理想人生,汲取歷史上的人生智慧,使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明智。

作者簡介

王立群,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主講人。他是學者,人生經歷卻豐富而坎坷,從國小教師、中學教師、專科教師、本科教師、碩士生導師,成為博士生導師,指導博士後,他是學者,卻以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的《讀<史記>》系列,而成為人們喜愛的學術普及主講人,他是學者,卻以自己的專業知識關注生活,用人文情懷感悟人生,以史鑑今,縱論天下,為熱點問題帶來學理上的思考,開啟智慧人生。

目錄

歷史

呂后二題

項羽的殘暴

劉邦二辨

欺騙世人兩千多年的愛情神話

曹無傷並非漢奸

劉邦是私生子嗎

東方朔豈是胸無大志之徒

《史記》與《孫子兵法》

華人神醫華佗

曹操殺華佗

孔子與自然山水——《中國古代山水遊記研究》片斷

“十二月生子”與“十四月生子”

《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引子與尾聲

現實

歷史與現實之間

……

試讀章節

歷史

劉邦二辨

“屠城”辨

項羽嗜殺,為人殘暴,尤其是“屠城”(殺盡一城)一事,最為後人詬病。但是,人們只記住了項羽“屠城”,似乎忘記了劉邦也有“屠城”的記錄。《史記·高祖本紀》載:“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這條歷史文獻明確無誤地告訴我們:劉邦和項羽曾經聯手“屠城”。對於這條文獻記載,人們好像得了集體失憶症一樣,都淡忘了。

“屠城”是一種發泄,更是一種威懾。但是,“屠城”的殘酷歷來都受到人們的嚴厲抨擊。

劉邦不僅在反秦之戰中有“屠城”的記錄,而且在誅殺項羽之後也曾經想“屠城”以泄憤。

項羽自殺之後,西楚諸地都向劉邦投降了,只有魯地不降。劉邦聞訊,最初想率天下大軍屠滅魯地(“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但是,他後來卻改變了態度。

劉邦對項羽從來都是一路追殺,決不留情;即使鴻溝議和項羽釋放了太公與呂雉等人質,劉邦也不顧信義,撕毀協定,追殺項羽。為什麼魯地為項羽堅守,劉邦卻放過屠滅魯地的初衷呢?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劉邦滅項之後,清醒地知道自己已經大功告成,就要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了,此時的劉邦已經在考慮“後項羽時代”的輿論主旋律了。

項羽的敗亡宣告了劉邦稱帝的開始,面對這么一個新時代,在輿論宣傳上提倡什麼,是劉邦必須要考慮的問題。劉邦經過慎重思考,深知自己必須提倡忠誠;只有忠誠,才能使剛剛建立的大漢王朝不再遭遇諸侯割據、天下分崩的慘禍。要提倡忠誠,必須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項羽最初被義帝封為魯公,魯地百姓為項羽堅守城池,正是忠誠於魯公的表現,因此,劉邦不能讓自己一時的衝動破壞了即將到來的新時代的主流輿論。所以,楚地皆降,唯魯不降引發的怒氣,不能不服從於倡導忠誠的主流輿論。

正是基於這種深謀遠慮,劉邦放棄“屠城”泄憤之願,以項羽的人頭昭示魯城父兄,魯地百姓確信項羽已經死亡,才放棄抵抗,投降了劉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