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錦屏山南麓,有一道峻岭夾岸、九曲回折的桃花澗。1979年,考古人員在此清理漢墓時,在地表以下55厘米處的黃土層里,發現了十幾塊用燧石打制而成的的舊石器,其加工方法可以追溯到50萬年前周口店北京猿人的加工技術。後來,又在黃土層和基岩之間發現了以石英石為主要原料的100餘件舊石器和文化材料。經過專家鑑定,桃花澗是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唯一的有明確層位關係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反映了四、五萬年前古人類的生活情況。
桃花澗,是雲台山脈第一大澗,三十六景遍布其間,雲霧繚繞、流泉飛瀑、石壁陡峭、步移景換、沿澗茂林、修竹吐翠,滿山野花、閒草秀髮,宛如一幅畫中仙境.
將軍崖岩畫被稱為“東方天書”是上古勾芒氏部落的歷史遺存,是七千年前東夷先民的朝聖中心、觀天測象的原始實錄。岩畫上的太陽、星相、桃花澗,是錦屏山最大最長的一條山澗,全長4.4公里,發源於馬耳峰, “兩岸桃花夾古津”的美景重現人間。馬耳峰上細流千迴百轉匯集成滔滔澗水,從山上挺拔的林木叢中幽幽穿過,與裸露的山峰石骨,共同構成一幅頗具風味中國畫,最後流向了南坡。景區的下面,還有著名的錦屏磷礦區。
桃花澗舊石器時代遺址,積物厚約2米,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通過採集和試掘,得到的石器標本有舟狀石核、兩極石核、漏斗狀石核,半錐體石核、刮削器、尖狀器、人工石片和小石葉等。據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鑑定,這批石器標本為舊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存。桃花澗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是迄今發現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唯一含有小石葉工業的遺址,對研究古文化的發展和古人類的遷徙有重要意義。特別是有些石核的製作技術與日本出土的石核頗多相似之處,又為中日古交通的研究提供了極其寶貴的材料。1982年公布為連雲港市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
桃花澗兩側象形石很多,形態各異,造型逼真。有形似兔子的,稱之為“玉兔望月”,名列桃花澗景區奇石之首。整個桃花澗南側的崖頭像一個猿人的頭部,而且五官相當清楚,這處景點叫做“猿人嘯峽”。“猿人嘯峽”的下方有一巨石形似觀音,稱之為“觀音說法”。對面有一處古祭台,祭台中間供奉的是石祖,又叫“泰山石敢當”,當地人稱之為“石乾大”。在桃花澗景區既有石祖崇拜,又有石母崇拜,這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桃花澗的東北側還有紫竹庵、彩雲硯等遺址,並有多處古人的石刻銘文。禾苗、人像、社神造型古樸、形象詭異,充滿了神秘色彩,為人類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財富。
正在建設中的桃花澗風景區已經初具旅遊觀光價值,但管理水平還很低。主要表現在門票管理、衛生管理、服務管理等方面。
據了解,任何人持有連雲港市旅遊年卡刷卡即可入內。
預訂須知
① 景區開放時間:7:30—17:00
② 兒童票:身高1.2米—1.5米半票,1.2米以下免票;憑學生證享受半價優惠
③ 70歲以上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