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連翹三錢,赤小豆三錢,銀花三錢,杏仁三錢,葶藶三錢,生甘草八分,象貝二錢,廣鬱金二錢,生石膏六錢。
用法用量
先用陳年竹燈盞,煅炭研細。每服二錢,開水送下。服後宜吐,吐去穢痰二次後,服連翹赤小豆湯。
主治
熱毒乘肺,肺癰咳吐膿痰,右脅隱痛,右寸脈數有力。
附方
名稱:連翹赤小豆湯
組成:連翹、赤小豆、銀花、杏仁、葶藶各9克,生甘草3克,象貝、廣鬱金各6克,生石膏18克
用法:先用陳年竹燈盞,煅炭研細,每次6克,開水送服。服後宜吐,吐去穢痰2次後,服連翹赤小豆湯
主治:熱毒乘肺,肺癰咳吐膿痰,右脅隱痛,右寸脈數有力
出處:《鎬京直指醫方》
名稱:連翹赤小豆湯
組成:連翹、赤小豆各15克,麻黃、甘草各6克,生薑3克,生梓白皮、杏仁各10克,大棗12枚
用法:為散,水煎頻服
主治:小兒傷寒,身熱發黃,小便不利,屬淤熱在里,衛表失宣之黃疸
出處:《證治準繩》方
功用:宣肺清熱,利濕退黃
名稱:連翹赤小豆湯
組成:連翹、赤小豆、麻黃(去節)、甘草、生薑、生梓白皮各二兩,杏仁四十一粒,大棗十二枚
用法:剉散,清水煎服,或加生小麥苗搗汁沖服
主治:小兒傷寒,發黃身熱,傷寒辨熱在里,身必黃
出處:《傷寒論》
功用:清熱解毒,化濕利溲
名稱:連翹赤小豆湯
組成:麻黃、連翹、甘草、生薑、赤小豆、生梓白皮,杏仁二粒,大棗一枚
用法:水煎
主治:小兒傷寒,發熱身黃
出處:《廣嗣全訣》
中藥方劑之連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