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

保證期間是指保證責任的存續期間,連帶保證責任也不例外。如果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依法向連帶責任保證人請求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不得拒絕,這就是連帶責任保證中,保證期間效力的積極方面。那么如果在保證期間內債權人沒有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則保證人免除保證責任,這是連帶責任保證中,保證期間的消極效力。
根據擔保法第十八條之規定,保證人與債務人分別就同一債務對債權人承擔全部清償義務的,為連帶責任保證。因契約關係產生的債務,債務人到期不履行時,債權人既可要求債務人清償,也可要求保證人清償。債務人和保證人對債權人履行債務並無順序和主次之分的限制。債權人可以不問債務人是否具有實際履行或賠償損失的能力。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加重了保證人的負擔,對債權人卻更加有利。就債務人的內部關係而言,各債務人可能依約定或依過錯按份承擔責任。就債務人的外部關係而言,各債務人對同一債務不分先後均負有全部清償的義務,也就是說,債權人既可以向全體債務人主張債權,也可以向某一個或某幾個債務人主張債權,各債務人不得以其內部另有約定對抗債權人。保證人與主債務人屬同一順序的債務人,在具體承擔實體責任時不分先後,誰有償付能力誰先予償付。在審判實踐中應當注意的是,如果主債務履行期限尚未屆滿,或主債務人具有履約能力並已開始實際履行時,債權人不能向保證人主張債權。只有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且主債務人以種種理由拒不履行契約約定的償付金錢義務時,債權人才可向保證人主張債權,此時主債權人既可向主債務人主張權利,也可向保證人主張權利,還可同時向主債務人與保證人主張權利。比如甲公司為確保乙公司契約債權的實現,與乙公司簽訂一份擔保契約,約定契約到期如丙公司不依約履行償付義務,則由甲公司無條件償付,並可單獨訴訟。這種約定顯然是連帶責任保證,在契約到期丙公司不依約履行債務,或乙公司向丙公司主張債權,丙公司不予理睬或暫時無力歸還的情況下,乙公司可直接向甲公司主張債權,並可就保證責任糾紛單獨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特點
連帶責任保證的特點在於:
1、連帶責任保證是由保證人與主債權人在保證契約中約定和法律推定的保證方式。作為保證方式的一種,當事人應當在保證契約中明確約定連帶責任保證方式。但我國《擔保法》規定,如果保證人與保證權人對連帶責任保證和一般保證沒有作出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推定為連帶責任保證。
2、由保證人與主債務人對主契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這意味著保證人與主債務人對主契約債務均負有全部清償的責任。
3、主債務人在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在連帶責任保證的情況下,一旦主債務人到期不履行主契約債務,債權人既可以要求主債務人清償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
區別
一般保證責任是指當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由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因此一般保證的保證人在主契約糾紛未經審判或者仲裁,並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連帶責任保證是指保證人與債務人對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當債務人在主契約規定的債務履行期屆滿沒有履行債務的,債權人可以要求債務人履行債務,也可以要求保證人在其保證範圍內承擔保證責任。
保證契約中一般都明確寫明保證人承擔的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責任保證,但如果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的,按照連帶責任保證承擔保證責任(在《擔保法》生效之前即1995年10月1日前,被認定為一般保證責任)。保證契約中如明確約定保證人在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時始承擔保證責任的,視為一般保證;如明確約定保證人在被保證人不履行債務時承擔保證責任,且根據當事人訂立契約的本意推定不出為一般保證的,視為連帶責任保證。
存在問題

還應當引起重視的是,在發行私募債券糾紛案件中,銀行既作發行債券企業的代理人,又作購買債券一方的代理人,同時還承諾到期由銀行負責將發行債券款本息支付給購買債券一方;在委託投資、委託貸款等糾紛案件中,銀行承諾到期將投資款(或貸款)本息支付給出款方(即委託方)。在這幾種糾紛中,銀行實際充當的是中間人的位置,但其承諾又象是一種擔保。實踐中,應當審查清楚出款方與用款方是否另有契約關係,如另有契約關係,則應由雙方按約定辦理;實際上在所接觸的案件中,是查不出雙方有契約關係的,具體處理時,應當判由債務人(用款人)向銀行支付款項,同時判由銀行向原出款人(或委託方)支付款項,因為畢竟銀行與用款人的契約中沒有約定“銀行從用款人處索回款後支付給出款人”,否則,銀行也不會處於第二債務人的位置。銀行在這種案件中按其承諾承擔法律責任,但卻不是任何一種保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