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溪黃草植株地上部分乾燥品,具特有的清香氣味,滋味苦。形態包括整株、切段和碎末。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莖肥大,粗壯,有時呈疙瘩狀,向下密生纖細的鬚根。莖直立,高達1.5(2)米,鈍四棱形,具四淺槽,有細條紋,帶紫色,基部木質,近無毛,向上密被倒向微柔毛;上部多分枝。莖葉對生,卵圓形或卵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3.5-10厘米,寬1.5-4.5厘米,先端近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粗大內彎的鋸齒,草質,上面暗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僅脈.上密被微柔毛,餘部無毛,散布淡黃色腺點,側脈每側4-55與中脈在兩面微隆起,在邊緣之區域網路結,其間平行細脈多少明顯;葉柄長0.5-3.5厘米,上部具漸寬大的翅,腹凹背凸,密被微柔毛。圓錐花序生於莖及分枝頂上,長10-20厘米,下部常分枝,因而植株上部全體組成龐大疏鬆的圓錐花序,圓錐了毛序由具5至多花的聚傘花序組成,聚傘花序具梗,總梗長0.-5-1.5厘米,花梗長1-3毫米,總梗、花梗與序軸均密被微柔毛;苞葉在下部者葉狀,具短柄,長超過聚傘花序,向上漸變小呈苞片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約與總梗相等,苞片及小苞片細小,長1-3毫米,被微柔毛。花萼鐘形,長約1.5毫米,外密被灰白微柔毛,其間夾有腺點,內面無毛,萼齒5,長三角形,近等大,長約為萼長之半,果時花萼增大,呈闊鐘形,基部多少呈壺狀,長約3毫米,脈紋明顯。花冠紫色,長達6毫米,外被短柔毛,內面無毛,冠筒長約3毫米,基部上方淺囊狀,至喉部寬約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外反,長約2毫米,先端具相等4圓裂,下唇闊卵圓形,長約3毫米,內凹。雄蕊4,內藏。花柱絲狀,內藏,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環狀。成熟小堅果闊卵圓形,長1.5毫米,頂端圓,具腺點及白色髯毛。花、果期8-9月。
產地環境
連州溪黃草屬長日照植物,喜光照,怕漬水,怕泥土板結,適宜在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栽培,低洼積水土壤容易引起爛根,常野生在溪邊濕地、村邊、溝邊、田邊及林下。
連州溪黃草栽培歷史悠久,其品質與連州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土壤、氣候因素密切相關。連州素有“連萬山為一山,連眾水為一水”之謂,瀑泉眾勝,林木蔥蘢,空氣清新。市內主要河流發源於各大山脈森林中,水資源豐富,無工業“三廢”污染,水質純淨,大多數溪黃草種植基地可以用天然水進行灌溉。
連州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土質以沙壤、壤土為主,較為疏鬆。有機質含量在3%以上的土壤占全市自然土壤面積的72%,氮、磷、鉀、鈣等微量元素較多,特別有利於溪黃草中有效成分的積累。
連州市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熱資源豐富,春雨、夏暑,秋旱、冬寒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風力小、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日較差9.8℃,光、溫、水自然條件能較好地滿足連州溪黃草生長的需要。由於日照強,光合作用充分,晝夜溫差大,便於植物代謝成分的形成和蓄積。
歷史淵源
“溪黃草”是民間草藥,各地俗名很多,主要有風血草、手擦黃、黃汁草、香茶菜等。
“溪黃草”古籍中未見記載,但作為清肝利膽藥,在連州地區民間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歷史,連州居民迄今還保持著夏天將溪黃草煲水作“涼茶”飲用的習慣。因它喜生山谷溪旁潮濕處,新鮮葉片揉碎有深棕黃色液汁而得名。
連州溪黃草茶在明清時期就因其風味獨特而遠銷南洋各地,在東南亞一帶享有盛譽。連州自清末開始就已經掌握了連州溪黃草的栽培種植技術。
近代出版的《常用中草藥手冊》、《全國中草藥彙編》、《中藥大辭典》等均收載了本品,並配上植物圖。由於溪黃草功效比較獨特,且對B型肝炎、黃膽性肝炎、熱毒、目赤、尿黃、尿痛、咽喉腫痛、心煩肋痛、口苦、口臭等多種症狀有療效,漸漸成為當地居民居家必備的保健品。
20世紀70年代實行合作醫療站,連縣醫療站內建有採藥隊,育藥場,加工廠,在村民中普及中草藥知識。
1986年,連縣政府籌建了連縣中藥廠,把連州溪黃草列入研究開發計畫。
1988年8月,連縣成功研製連州溪黃草代用茶並開始推廣。
1989年3月,連縣政府批准了《關於建立連縣中草藥基地的報告》,成立了縣中草藥基地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為連州溪黃草的發展提供了組織保證。
1992年,廣州白雲山製藥總廠與連縣中藥廠實行聯營,連州溪黃草的開發利用出現了新的轉折點,此時的連州溪黃草早已因其藥用療效顯著而聲名遠揚。
1999年,藥廠改制,部分技術骨幹抓住機遇開始自己創業,並取得成功,連州溪黃草深加工企業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逐漸轉入現代化加工生產。
2004年,廣州中醫藥大學等中醫藥專家對連州溪黃草進行了研究檢測,發現對抑制B肝病毒的有效成分含量非常高,連州溪黃草的藥用價值非常明顯,進一步推動了連州溪黃草規模化、基地化的發展步伐。
生產情況
截至2006年,連州市連州溪黃草種植面積1萬畝,年產量3萬噸,產值5000萬元。同年,廣州中醫藥大學與連州市政府合作發展,以連州溪黃草為重點的中醫藥種植技術項目。
產品榮譽
2006年,“豪爽牌”連州溪黃草被評為廣東省名牌產品。
2007年12月28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連州溪黃草”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連州溪黃草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東省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申請劃定連州溪黃草產地範圍的函》(連府函〔2007〕86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東省連州市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應選用當地原生溪黃草品種,唇形科香茶菜屬溪黃草。
二、立地條件
選擇疏鬆、排水能力強的砂質土壤,有機質≥2%,pH值為6.8至7.5。
三、栽培技術
1.育苗:可用種子、扦插和分株繁殖。
2.移植:陰天無風或晴天傍晚進行移植,移栽時切斷幼苗主根,每公頃栽植數不大於44萬株。植後覆土壓實,澆透定根水。
四、田間管理
1.施肥:包括基肥和追肥,基肥以農家肥為主,每公頃不少於4.5萬千克;移栽後每公頃施尿素不少於75千克。
2.水分管理:幼苗移植後,苗期要經常灌水保持土壤濕潤。雨季及時排除田間積水。
3.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的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五)採收及采後處理
7月至8月下旬,植株開花前選擇晴天及時採收曬乾。每年採收1次。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本品為溪黃草植株地上部分乾燥品,具特有的清香氣味,滋味苦。形態包括整株、切段和碎末。
(1)整株:莖呈四方形,長1.5米至2米,表面綠帶紫色,密被微柔毛;葉片展平後呈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近漸尖,基部楔形,兩面通常呈墨綠色。
(2)切段:莖呈四方形,表面綠帶紫色,斷面有空心髓部,木部白中帶黃色;葉破碎、皺縮,呈墨綠色。
(3)碎末:為不完整的莖碎片和葉碎片共存,莖碎片呈棕黃色,葉碎片呈墨綠色。
2.理化指標:水分≤20%、總灰份≤8%、總萜類(以標準品熊果酸標示)≥19毫克/克。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符合國家對同類產品的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連州溪黃草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廣東省連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