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逝者攝影術(memorialportraiture,mourningphotography或mementomori),是19世紀維多利亞時期盛行的一種專為逝者拍下死後照片的攝影技術。在那個貧窮、醫學科技發展落後的時代,死亡對家人甚至自己而言往往突如其來,無可避免。這種無處宣洩、對死亡的恐懼和對逝者的思念或許就造就了這種攝影術的流行。維多利亞時期的幼兒死亡率極高,所以嬰兒和小孩子尤其常見於這些作品之中。由於逝者照片主角生硬的動作和表情都帶來絲絲詭異之感,令人望而生畏,更不會想到要把相片掛在居室之內欣賞。然而在那個貧窮的年代,往往這些照片都是逝者唯一的肖像相,令家人對此珍而重之,亦會為有能力為家人拍照而自豪。歷史
早在逝者攝影術發展前,早已有為逝者留影這個概念。那時人們以繪畫的方式為逝者留影,但由於需要很高的價錢,通常也是只有富家子弟能為逝去家人繪畫肖像畫。為逝者留影的概念得以真正流行,有賴攝影技術的發展。1839年,銀版攝影法的出現取代了繪畫,讓人們可以在一個更快的時間(相比沉長的繪畫過程,銀版攝影法只需要15分鐘左右就可以完成拍攝)以更低的價錢完成逝者的留影。後來乾版玻璃攝影法及錫版照相法的出現令逝者攝影術的成本一再下降。然而成本下降,逝者攝影術的收費卻反而不斷提高,所謂有供必有求,可見逝者攝影術在那時候的確十分流行。
直到1859年,名片格式肖像(CDV)引起逝者攝影術的另一種潮流。由於CDV可以一份負片翻印成多份複本,讓家人可以把逝的相片翻印並送贈予親朋好友。其細小的相紙,亦方便把逝者照片收藏在吊飾或懷表之中隨身攜帶。
20世紀初,KodakBrownie相機的發明成為相機工業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點。新攝影技術擺脫了過去需要長時間曝光的需要,讓拍攝可以簡單、快速地完成。基於拍攝的便利,相機和照片亦漸漸變成司空見慣的消費品,同時醫學技術的發展亦讓死亡率逐漸下降。人們對逝者照片的需要不復當年,逝者攝影術亦自始漸漸息微,遺留到今天的作品,則成為我們眼中這些奇怪、詭異的相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