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證解釋

演變

到了唐宋時期,男人逛窯子的藉口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更加具有文化色彩,更加重視情趣和品位。青樓的妓女為了迎合男人的這種升華,她們一改過去的沒文化,在詩詞歌賦、吹拉彈唱上下功夫,而且摒棄禮教束縛、性情放蕩,成了女人中的佼佼者,男人心目中最可愛的人。所謂文人愛妓女,正是這樣的結果使然,並不是文人集體下賤,而是除了妓女有些文化、可以溝通之外,當時實在沒有其他的女人可以與文人擦出火花。
宋代柳永是典型的“無品”文人,他一生都在窯子中討生活,與妓女們的關係可以用水乳交融來形容,他把自己的才能儘量發揮在詞的創作上,以此博得坊曲娼妓們的青眼,並將此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柳永的詞完全是為妓女創作的,內容幾乎都是“羈旅悲怨之辭,閨帷淫媟之語”,情感也大都發生於“偎紅倚翠”之時,取材多半是出自“煙花巷陌”,同時大半是在“淺斟低唱”中做成的,堪為宋代文人逛窯子的代表。
藉口

可以說,秦觀逛窯子的藉口就是“失意”。有個宋人筆記里還說了這樣一個故事,宋真宗年間,汴梁城裡有個鐵匠鋪的老闆逛窯子,按照當時民風,似乎不會有人計較,偏偏就有好事者來湊趣,問他怎么啦?這個鐵匠說,別提了,鋪子連續三個月虧本,鬱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