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來自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五個叛逆少年,因為音樂的緣故,各懷心思的走到了一起。他們給樂隊起名“哪吒”,試圖假叛逆之名,以求找到各自擺脫枷鎖、逃離現實的出口。然而在經歷了打架受傷、學校處分、親情疏離、身處險境甚至是生命逝去等種種遭遇之後,他們終於明白,所有的叛逆,不過是各自對缺失已久的關愛的深深渴望,音樂也終於成為他們內心真正的夢想。他們決定為夢想而戰,並在這個過程里完成了對自我、對友情、對親人、對家庭的全面救贖。
五個性格迥異的年輕人和一個看似不靠譜的“哪吒樂隊”,以叛逆的方式,帶著對愛與夢想的渴望,突破學校、家長、老師、社會的重重阻撓,最終成功站上舞台。而意外出現的“瘋子老默”,無意間觸碰到孩子們的心靈,他用瘋癲卻真實的言行,感化孩子們的叛逆。猶如哪吒的師傅太乙真人一般,讓哪吒起死回生。“哪吒樂隊”終於如其名,少年們在燦爛中涅槃重生。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老默 | 駱達華 | |
李子琪 | 曹苑 | |
張揚 | 王藝萌 | |
江欣瑤 | 李佳秋 | |
郭俊 | 申亞偉 | |
林夏 | 敖翔 | |
張老師 | 李梅可 | |
李母 | 王姬 | |
李父 | 王道 | |
江父 | 師小紅 | |
江母 | 謝蘭 | |
張父 | 趙亮 | |
林奶奶 | 王彩萍 | |
郭父 | 句號 | |
郭母 | 王思語 |
職員表
出品人 | 匡達藹,蔣亞萍 | 選角導演 | 王思語 |
製作人 | 蔣亞萍 | 配音導演 | 張磊 |
監製 | 匡達藹,蔣亞萍 | 藝術指導 | |
發行 | 王文水 | 美術設計 | 龔小龑 |
導演 | 王帥 | 動作指導 | |
副導演 | 造型設計 | 夏欣 | |
編劇 | 王帥,孫媛 | 服裝設計 | 姜國萃 |
原著 | 孫媛 | 視覺特效 | 龔敏,王玓,高峰 |
攝影 | 程華 | 錄音 | 張磊 |
配樂 | 劇務 | 陳海冰 | |
剪輯 | 王岳然 | 場記 | |
道具 | 陳正華 | 布景師 | 張榮,洪成 |
燈光 | 李炳山 | 發行單位 | 淘夢網 |
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老默(駱達華飾):男40歲來歷不明,獨自居住在海邊的小木屋,自稱老默,時而瘋癲時而清醒,卻經常語出驚人,頗有世外高人之感。不把規矩禮教放在眼裡,機緣巧合與李子琪(曹苑飾)相識,因誤把李子琪當作死去的女兒而突然清醒。慈父的形象讓李子琪倍受感動,作為精神支柱,為鼓舞既然的夢想被抓進了精神病院。角色介紹王越(李天翔飾):男44歲酒吧老闆,是林夏(敖翔飾)打工地的老闆,好心收留林夏用假期打工,更是林夏的師父。曾經也混跡過搖滾圈,在扶持年輕一輩的音樂人才不遺餘力。
李父(王道飾)、李母(王姬飾):超級富豪疼愛兒女卻不得法,總用金錢和物質來彌補孩子,卻缺少時間,一年難得回幾次家。夫妻感情很好。
李子琪(曹苑飾):女16歲高一學生,性格張揚、仗義。富二代,父母忙於生意不在身邊,在酒吧與林夏不打不相識,從最初的看不順眼到被折服,是哪吒樂隊的發起人和主唱。
林夏(敖翔飾):男16歲高一學生,桀驁不馴,不服輸。家境貧寒,跟奶奶一起生活,自尊心極強。在學校沉默寡言沒什麼朋友,課餘時間打工,並跟隨酒吧老闆學習打鼓。被李子琪(曹苑飾)僱傭成了樂隊鼓手。
張揚(王藝萌飾):男16歲高一學生,魯莽、衝動愛打架是個令老師家長頭疼的問題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遇事總喜歡用拳頭解決。對李子琪(曹苑飾)言聽計從,充當著她身邊“打手”的角色,是樂隊的吉他手。
江欣瑤(李佳秋飾):女16歲高一學生,班長,品學兼優,典型乖乖女。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從小秉承著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教育理念,成為眾人眼中的好學生。本性高傲、冷漠自私。有輕微抑鬱症,後診斷出白血病。
郭俊(申亞偉飾):男16歲高一學生,性格懦弱有些娘娘腔,經常被同學欺負嘲笑。在家中卻是眾人嬌寵的小王子,因張揚(王藝萌飾)維護過他,讓他視張揚為偶像,總纏著張揚希望拜託壞孩子糾纏。因貝斯彈得好被李子琪拉進樂隊成了貝斯手。
張父(趙亮飾):卡車司機,單親父親,妻子因意外喪命,一直內疚,經常酗酒,雖然很愛兒子,但教育孩子只會動拳頭。
郭父(句號飾)、郭母(王思語飾):女強男弱家庭,母親做生意,父親在郵電局上班,典型女主外男主內家庭。郭母溺愛兒子,讓孩子有些娘娘腔。
影片評價
《逆愛》的故事架構里,五個年輕人之間的關係一開始就撲朔迷離亦敵亦友,但正是因為那些小分歧讓觀眾覺得真實。最後,他們與學校、家長、老師、社會的博弈逐漸組合成經典戲碼,他們渴望愛、渴望自由,“合乎情理、出乎意料”的風格進一步推進。王帥說,《逆愛》聽起來很文藝的樣子,其實劇情一點都不悶,它的衝突性一直粘著時尚元素,當你被代入劇情時,會不自覺地期待“潮”一樣的矛盾爆發。《逆愛》的另兩個賣點也就魚貫而出:一方面,真實呈現95後成長蛻變的戲劇衝突性讓其規避了尿點;另一方面,叛逆為基因的內心渴求令其成為中國式反烏托邦青春片的樣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