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送范山人歸泰山
魯客 抱白鶴 ,別余往泰山。
初行若片雲,杳 在青崖間。
高高至天門 ,日觀 近可攀。
雲山望不及,此去何時還。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魯客:指范山人。
魯客抱白鶴:據《抱朴子》載:“欲求仙革,入名山,帶靈寶符,牽白犬,抱白雞,以白鹽一斗及開山符檄著大石上。”《續博物志》又載:“學道之士,居山宜養白雞、白犬”。這裡說“魯客抱白鶴”,既寓有求仙學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雞”、“白犬”更美。
杳:遠。
天門:指泰山的南天門。《初學記》引《泰山記》云:“盤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餘盤。徑小天門、大天門,仰視天門,如從穴中視天窗矣”。
日觀:日觀峰。在泰山玉皇頂東南。為岱頂觀日出處。“旭日東升”為岱頂四大奇觀之一。
1.魯客:指范山人。
2.魯客抱白鶴:據《抱朴子》載:“欲求仙革,入名山,帶靈寶符,牽白犬,抱白雞,以白鹽一斗及開山符檄著大石上。”《續博物志》又載:“學道之士,居山宜養白雞、白犬”。這裡說“魯客抱白鶴”,既寓有求仙學道之意,在形象上又比“白雞”、“白犬”更美。
3.杳:遠。
4.天門:指泰山的南天門。《初學記》引《泰山記》云:“盤道屈曲而上,凡五十餘盤。徑小天門、大天門,仰視天門,如從穴中視天窗矣”。
5.日觀:日觀峰。在泰山玉皇頂東南。為岱頂觀日出處。“旭日東升”為岱頂四大奇觀之一。
白話譯文
東魯范山人抱著求仙的願望,告別我又要回到泰山。
入山群岩如片雪,山路杳在青崖間。
過去南天門,日觀峰即可登攀。
多少雲山可望不可及,此去不知何時回還?
創作背景
范山人,李白在東魯時的友人,名字、生平不詳。李白詩中有《尋魯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蒼耳中見范置酒摘蒼耳作》之范居士,杜甫詩中《與李十二白同尋范十隱居》之范十,與此范山人可能同為一人。此詩為李白辭朝歸東魯時所作。
作品鑑賞
“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范山人自身的色彩本不鮮明,但詩人讓他“抱”上一隻“白鶴”,這樣就引人注目了。於是,李白的目光隨著這片白色的行進向泰山移去。“初行若片雪”,瞭然在目;“杳在青崖間”,距離遠了,看上去更小,但因為出現了青色(“青崖”)作為襯托,仍很清晰;“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更高了,更遠了,更小了,這時,詩人又巧妙地使用紅色(“日”暗藏著紅色)作底,所以還依稀可見;最後,“雲生望不及”,“白鶴”終於被飄浮的雲朵遮住了,范山人的身影看不見了,佇立送行的詩人不禁油然而生惆悵之情:“此去何時還”?
此詩完整再現了初唐送別詩三部式的結構。首先,詩人用首聯“魯客抱白鶴,別余往泰山”介紹了送別事件以及友人的去處。其次,詩人用中間兩聯按時間順序進行風景的描寫,友人離開初期是“初行若片雲,杳在青崖間。”接下來是“高高至天門,日觀近可攀。”最後,詩人用尾聯抒發別情。從詩人對這一片白色的依依不捨的目送中,直到“雲生望不及”,表達出李白對范山人的一片深情。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