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低地之國”荷蘭以圍海造地知名,眼下卻開始考慮“退耕還海”部分土地,一方面挽救不斷惡化的生態系統,一方面根據早前協定為比利時拓寬海上出口。 不過,這一計畫不乏反對者,尤其是世代受益於“開拓地”的農民,不願輕易拱手讓地。計畫實施
荷蘭近三分之一國土面積低于海平面。自13世紀起荷蘭開始圍海造陸,通過修建堤壩和水利設施,圍成的土地約占現有國土面積的五分之一。
由於海平面不斷上升導致生態系統惡化,荷蘭開始考慮推倒部分堤壩淹沒土地。一些環保人士認為,這有利於維持原有生態系統平衡。
眼下爭議最大的是南部澤蘭省西斯海爾德水道邊的海德維赫“開拓地”。 淹沒海德維赫的計畫也與荷蘭2005年與鄰國比利時簽訂的協定有關。根據這一協定,荷蘭疏浚西斯海爾德水道,為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拓寬海上出口,但疏浚工程會破壞原有自然棲息地,淹沒土地可幫助恢復這些棲息地。
農民反對
“退耕還海”看似兩全其美,卻遭到世代受益於海德維赫的農民反對。海德維赫占地約300公頃,1904年開始由西斯海爾德水道圍建,現仍有約20多名農民在這片可能重新回歸海底的土地上開墾。埃瓦爾德·貝克一家在海德維赫種植土豆、洋蔥、玉米等作物。“看,這裡多么美麗,”他說,“土地富含礦物質……但現在卻要將它變為長滿雜草的海灘,實在沒有意義!”
荷蘭政府尚未決定,淹沒海德維赫後如何補償當地農民。埃瓦爾德說:“你可以認為自然是可以補償的,但卻沒有價格。肥沃的農田是無價的。”
反對者擔心的不只是自己的農田,還有兇猛的洪水災害。
澤蘭省1953年遭洪水襲擊,死亡人數超過1800人。“要重演1953年發生的一切,是錯誤的。那時,海岸決堤,海水摧毀房屋,衝散家庭!”埃瓦爾德說,“這太荒謬了!”
數百名反對者已組成一個名為“拯救我們的開拓地”的遊說團,多次前往荷蘭議會尋求支持。
各方分歧
海德維赫農民的抗議也曾讓政府鬆口,表示將放棄淹沒這片土地的計畫。但這一構想立即遭到環保人士的反對。
一些環保人士說,政府在過去10多年裡一直在兩方爭執之間左右為難,試圖尋找一個替代計畫,但均以失敗告終。
兩方各執一詞,政府猶豫不決。荷蘭國務委員會為支持環保人士,叫停西斯海爾德水道疏浚工程,這讓比利時也頭痛不已。
比利時安特衛普港發言人蒂內·范登德里斯赫說,如不疏浚西斯海爾德水道,大型油輪只能在漲潮時駛入安特衛普港,每年損失達7000萬歐元。
不過,即使政府下定決心“退耕還海”,還得看海德維赫的擁有者、比利時工業家熱里·德克勞特是否願意將其出售。而德克勞特的法律顧問透露,他不樂意“失去這塊土地”。
批准
荷蘭政府批准“退耕還海”方案
荷蘭政府2009年9日批准一項“退耕還海”方案,作為實施一項水道疏浚工程的“補償”。
根據這項方案,政府將推倒西斯海爾德水道兩岸堤壩,淹沒南部澤蘭省300公頃海德維赫開拓地。荷蘭內閣認定,這是現行法律框架內既環保又能保護西斯海爾德水道自然棲息地的唯一方式。方案尚需荷蘭議會批准。
荷蘭政府希望,方案能安撫環保組織,促使荷蘭國務委員會批准疏浚西斯海爾德水道的計畫。
荷蘭政府原計畫疏浚西斯海爾德水道,方便大型貨船進出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但一些環保組織認為工程會破壞原有自然棲息地,荷蘭國務委員會今年7月因此一度叫停疏浚工程,引發荷比兩國關係緊張。
“退耕還海”計畫在荷蘭國內為敏感話題。1953年海水漲潮時,大水衝垮圍堤,導致1850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