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對照
degraded ecosystem
of degradation ecosystem
degraded ecosystems
特徵
退化生態系統的特徵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自然景觀、結構特徵、功能過程(包括 能量流動、 物質循環、 水分平衡等生態過程)、生物的生理生態學特徵等。
特徵:
①服務功能減弱或喪失
② 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降低
③ 生物多樣性降低
④ 生產力下降
⑤基本結構和功能破壞或喪失
⑥ 穩定性和抗逆能力下降
退化原因
(1)植被的破壞與減少
由於人們大量使用木材,特別是用於造紙和飼養牲畜,以及森林大火等原因,迄今世界原始森林有2/3已消失。 (自然植被在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中有極為重要意義,自然森林植被的破壞與減少是陸地生態系統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2)侵蝕
土壤侵蝕的定義是:土壤及其母質在水力、風力、凍融、重力等外營力作用下,被破壞、剝蝕、搬運和沉積的過程。土壤侵蝕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導致生態環境惡化的最嚴重問題,聯合國糧農組織將其列為世界土地退化的首要問題。
(3)荒漠化
荒漠化定義:包括氣候變異和人類活動在內的種種因素造成的乾旱、半乾旱和亞濕潤地區的土地退化。沙漠(desert)化可由自然干擾或人為干擾而形成。植被破壞後嚴重的水土流失是引起沙化的重要原因。地表徑流帶走土體中的粘粒,使表土層砂粒和礫石量相對增多,土壤質地逐漸沙質化。
(4)石漠化
石質化(石漠化)退化是指自然干擾或人為干擾,或二者同時干擾下,使原來土壤連續復蓋的土地上,植被遭破壞、土壤嚴重流失造成大片基岩裸露的一種土地退化過程,是該區域土壤退化的最後階段。
(5)土壤貧瘠化
土壤貧瘠化退化就是土壤肥力減退的退化方式。引起土壤貧瘠化退化的有多種因素,但主要的是水土流失(主要原因)、土地過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6)污染
污染物質主要來源於工業和城市的廢物(廢水、固體廢棄物、廢氣)、農藥和化肥,以及放射性物質等。未經處理的 “三廢”不但惡化了環境,也造成了嚴重的土地污染、水域的污染和大氣污染。
類型
陸生自然生態系統在破壞的干擾下,主要形成以下6種退化類型:
(1) 裸地:又稱光板地。環境條件極端,分為 原生裸地(自然干擾形成)和 次生裸地(認為干擾形成)。
(2)森林採伐跡地:人為干擾造成,其退化狀態因採伐的強度和頻度而異。
(3) 棄耕地:人為干擾形成,退化狀態因棄耕時間而定。
(4)荒漠化地:自然或人為干擾形成。
(5)礦山廢棄地:指被採礦活動破壞的、未經治理而無法使用的土地,包括四類:①廢石堆廢棄地;②開採坑廢棄地;③ 尾礦廢棄地;④採石礦廢棄地。
(6)垃圾堆放場:又稱 垃圾填埋場,是人為干擾形成的堆積來自 家庭、城市、工業等的廢棄物的地方。
驅動力
引起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基本機理是在干擾的壓力下生態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干擾是生態系統退化的驅動力。
干擾包括自然干擾和人類干擾,在現實的生態系統中,造成生態系統退化的,往往是多種干擾力的綜合作用。
干擾體系
性質(特徵):①不連續性與規律性;②多源性和相關性;③干擾量與效應的不一致性(由於環境空間的異質性與生態系統間的異質性所決定的);④干擾因子的協和作用與主導干擾因子。
相關詞條
生態系統 | 生態學 | 生態環境 |
恢復生態學 | 生態恢復 | 統計生態學 |
環境科學 | 污染生態學 | 干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