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280千字?本書是一部從科學哲學的層次系統地探索中西科學不同發展歷程及其特徵的學術專著。篇幅共十章。?
首先,本書對著名的“李約瑟難題”本身進行了質疑與分析。固然“李約瑟難題”作為一條紐帶對中西方科學與文化的比較與融通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本書認為該難題本身作為問題而言難以成立。在16世紀以前,本書堅持中國科學處於一種厚生型技藝與境;與此不同,西方科學則遵循著探求自然之法的理論取向(如歐氏幾何),所以該難題斷言16世紀以前中國科學超過西方是不恰當的。?
其次,擬科學的視角。本書認為應從發生的角度來理解科學的劃界。科學並非產生於非科學(non-science)而是根植於擬科學(puasi-science),這一點往往被人們忽視。16世紀以前擬科學作為一種認識形態為東西方人們的自然探究所共同具有。但中國擬科學與西方擬科學的性質及演進過程不同:中國擬科學一直以工匠型NRA的形態發展,而西方擬科學則由古希臘的理論性NRA發展到中世紀的技藝型NRA,並實現了兩者的整合,走向健全。這導致近代科學孕育並誕生於西方擬科學而沒有發生於中國的擬科學。?
第三,對科學精神的理解不應僅限於符合事實、具有真理性,而應作歷史的認識。近代科學的精神主要的指近代科學世界形成過程中表現出的“合理與境”,即,使近代科學成為合理的與境。這種與境既具有科學自身的合理性成份,同時又包含科學自身之外的因素:①近代科學家對自然之法存有的確信。②把自然之法推進到自然規律的精神,如實證精神與數學化精神、分析精神與重建精神、存疑精神與求真精神等等。③近代科學具有的能為同時代文學家(作家及詩人等)熱情頌揚的認同性。?
第四,科學合理性與合理性連續統。本書立足於人類自我的兩大與境譜系,充分並動態地展示了中西方科學不同的演進過程:西方標準化合理性連續統發生有序的破裂,其中科學合理性的標準化地位是在近代科學價值體系的建立過程中形成的。這一過程體現為近代科學合理性對形而上合理性與宗教合理性而言不僅構成最大的異質與境,而且維持了最大的連續性;而中國標準化的合理性連續統卻保持長期穩定性不變,致使中國擬科學一直處於厚生型的經驗與境中。(朱成全)?
來自中國哲學年鑑1998目錄
作者介紹
哲學博士,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技術哲學教研室主任。研究領域和興趣
科學哲學、科學與宗教、科學知識社會學,尤其對科學中信譽、選擇、合作的哲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