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無明[佛教用語]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詞義解釋 詳細釋義 典故介紹 文獻記載 -
無明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詞義解釋 詳細釋義 典故介紹 文獻記載 -
《不共無明》
就十二緣起中無明支解之,無明為一切煩惱之根本。 據大乘起信論之說,無明為不覺,此不覺分為根本無明與枝末無明二種。 ’同四曰:‘言無明者,痴闇之心。
-
十五種無明
十五種無明,是佛教的一種佛術用語。
-
《覆業無明》
謂一切結使,覆蔽諸業,不令人知,恐失名譽、利養、恭敬等,是為覆業無明。
出處 相關詞條 -
根本枝末二無明
佛學術語,名數,起信論分無明為根本枝末之二、迷於法界理之原始一念,為根本無明,因根本無明而起三細六粗之惑業,為枝末無明。 依此判,則小乘之無明局於枝末無...
-
《根本無明》
根本無明(術語)無始無明之異名,(參見:無始無明)。傳通記糅鈔六曰:“問:根本無明其相如何?答:我等心性天然迷悟二,其迷本名根本無明,悟本名本覺。此二無始本有,法自性天然理,難及思慮,不出言舌處也。” ...
根本無明 -
大乘止觀法門
非有本性不生今即不滅。唯是一心以不知此理。故亦名子時無明。亦名迷理無明。但細於前迷事無明也。以彼粗滅故說果時無明滅也。又不執虛狀為實。故說妄想滅...。即是果時無明。亦名迷境無明。是故經言。於緣中痴故似識妄執之義。即是妄想所執...
大乘止觀法門(第一卷) 南獄思大禪師曲授心要 -
六即佛
,以示由凡夫修行,乃至佛果的位次,即一、理即佛,一切眾生,雖輪迴六道,日...,知一切法皆是佛法,心觀明了,理慧相應,故名觀行即佛。印光大師文鈔 與泰順...,於觀行即中,愈觀愈明,愈止愈寂,雖未真悟實證,而於理仿佛,有如真證,故名...
簡介 過程 解析 綜述 附: -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
,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僅以二百六十個字,濃縮了六百卷大般若經的要義;攝...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 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 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而不是貪圖功利的小智慧。波羅密:就是到彼岸。即離苦得樂,轉迷為悟的彼岸...
講經的因緣 基本資料 波羅心經 心經全文 經題的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