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衛坦克第4師歷史:
1.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納粹德國進攻波蘭,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納粹德國憑藉自己建立的龐大裝甲軍團,以雷霆之勢在短短的半年時間內拿下了波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及法國,橫掃整個西歐大陸!納粹德國的這支裝甲雄獅震撼了全世界,這其中震動最大的也許就是蘇聯了。蘇聯曾經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裝甲部隊,但由於政治上的原因和對裝甲兵發展的誤判導致裝甲兵的發展一直處於停滯。此時納粹德國的威脅迫使蘇聯重新發展自己的裝甲部隊。
1942年的6月26日,蘇聯坦克第17軍建立,這便是近衛坦克第4師的前身。就在坦克第17軍組建後的第二天,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爆發,剛剛組建的坦克第17軍迅速的投入戰鬥。戰場上,坦克第17軍表現英勇,在反攻史達林格勒的“小土星”計畫中從德國第4裝甲軍團手中奪回了坎捷米羅夫卡——一個開戰僅十天就淪陷的小鎮,這也是首個從德軍手中奪回的小鎮。鑒於坦克第17軍的優秀表現,在奪回史達林格勒後坦克第17軍被授予“近衛部隊”的榮譽稱號,並被改編為近衛坦克第4軍。之後近衛坦克第4軍加入科涅夫元帥的烏克蘭第一方面軍,開始了對納粹的大反攻——庫爾斯克會戰、奪取烏克蘭、解放波蘭的克拉科夫、惡戰德勒斯登、易北河會師、解放布拉格,都留下了近衛坦克第4軍的足跡。二戰中該軍轉戰4000餘公里,為衛國戰爭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近衛坦克第4軍共有3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獎章,5人獲得全部3級“光榮”勳章(地位等同於“蘇聯英雄”獎章),超過2萬人獲得過各種獎章、嘉獎。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將坦克軍和機械化軍縮編為坦克師和機械化師,作為坦克軍的近衛坦克第4軍也被縮編為近衛坦克第4師。為了紀念坦克部隊和機械化部隊在衛國戰爭中的特殊功勳,1946年7月11日蘇聯2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頒布命令,規定9月第二個星期日為坦克兵節。當年的坦克兵節,近衛坦克第4師組成一個方陣,列隊經過紅場接受檢閱。在那次遊行之後,近衛坦克第4師被史達林授予“坎捷米羅夫卡”(蘇聯有用戰鬥地點給部隊命名的傳統)榮譽稱號。
3.風雲九十年代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發生了重大變化。時任蘇聯總統的戈巴契夫提出的“新思維”改革政策,在原本就分崩離析的蘇聯政壇產生了空前的衝擊和震盪,蘇聯政壇分化為三個主要派別:以葉爾欽為首的激進派、以利加喬夫為首的傳統派和以戈巴契夫為首的中間派,各種派別的鬥爭愈演愈烈。1991年8月19日,傳統派發動政變,軟禁了總統戈巴契夫,這就是震驚世界的“八一九事變”。
事變中誰掌握軍隊誰就掌握主動權。事變發生不久,駐莫斯科郊外的兩支精銳部隊——近衛坦克第4師和近衛機械化步兵第2師(即“塔曼”師)重裝開進莫斯科,明確表示支持葉爾欽。在近衛部隊的強大壓力下,政變僅僅維持了三天便宣告失敗。
蘇聯解體後,立大功的近衛坦克第4師與同樣參與政變的近衛機械化步兵第2師一道,成為了俄羅斯總統葉爾欽的禁衛軍。1993年9月21日,葉爾欽違反憲法解散反對他“新自由主義”改革的議會,議會強烈反對,拒絕解散並投票彈劾葉爾欽。9月28日,反對葉爾欽的民眾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並爆發流血衝突。一周之後危機不斷升級,在10月2日達到高潮,衝突使俄羅斯走到了內戰的邊緣。在關鍵時刻,近衛坦克第4師和近衛機械化步兵第2師再次站出來,它們包圍、炮擊了議會大樓,驅散了議會。10月5日,針對葉爾欽的武裝對抗潰散,葉爾欽安然度過危機。
1994年車臣戰爭爆發,近衛坦克第4師隨第144摩托化步兵師一起歸入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作戰,戰爭結束後,近衛坦克第1集團軍和第144摩托化步兵師相繼解散,只有近衛坦克第4軍得以保留並被重新調回莫斯科,歸入第20集團軍的建制。
部隊現狀
近衛坦克第4師編制包括:第12坦克團、第13坦克團、第14坦克團、第423機械化步兵團、第275炮兵團、第538防空團、第137獨立偵察營、第413獨立通訊營、第996獨立電子對抗營和第616獨立防化營。
由於政治上的“正確”,該師也成為了了解俄羅斯軍隊裝備發展的一扇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