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

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

《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是2010年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泛森。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復旦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8月1日)

叢書名: 人文書系
平裝: 187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32
ISBN: 9787309074048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文章所涵蓋的範圍大概是晚清最後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偏重的是“變”的部分,而尚未來得及仔細分析在新史學甚囂塵上之時,舊史本身的風貌。

作者簡介

王泛森,台灣大學歷史系學士、碩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台灣“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特聘研究員。主要研究範圍是思想文化史、學術史、史學史,關注的時間是從明清到民國時期。

目錄

序/1
晚清的政治概念與“新史學”/1
近代中國的線性歷史觀——以社會進化論為中心的討論/29
從經學向史學的過渡——廖平與蒙文通的例子/69
什麼可以成為歷史證據——近代中國新舊史料觀點的衝突/103
錢穆與民國學風/141
作者簡介/185
著述年表/186

序言

我一向關心近代史學史方面的問題,但是從未有寫成專書的計畫,而是以有什麼就寫什麼的方式,希望最後能累積成一本集子,題為《近代中國的史家與史學》。在我原先的構想中,除了以前發表而未收入本書的幾篇之外。至少還有一些正在構思的文章(譬如劉鹹忻的史學)。但是因為平原兄最近積極催促我整理一本十萬字左右的小書加入“三聯人文書系”,所以進一步的增添必須俟諸他日了。
本書文章所涵蓋的範圍大概是晚清最後十年到1930年代左右,前後將近三十年的時間,偏重的是“變”的部分,而尚未來得及仔細分析在新史學甚囂塵上之時,舊史本身的風貌。
在將近三十年中,史學的意義、題目、史料、方法、概念、辭彙、評價、敘事架構等都起了重大的變化,以至於要想回過頭去用傳統方式寫史,幾乎不可能。譬如在近代以前,人們多用“史”而罕用“歷史”,近代則用“歷史”而少用“史”。由“史”到“歷史”,在隱微之間有某種深刻的改變,這一類改變在近代的史學實踐中可謂不勝枚舉。收在本書中的五篇文章,對前述變化有若干討論,此處不一一介紹。
在這篇短序中,我倒是想記錄我在思考近代史家與史學時的一些想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