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加工技術套用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加強了農產品加工研發力度, 取得了一大批有影響、高水平的科研成果, 並得到套用。隨著農業技術的進步, 農產品質量普遍提高, 一方面, 推廣良種和先進實用技術, 農產品優質率大幅提高, 另一方面, 農業機械化全面提速, 農民生產效率得到提高。通過儲藏與保鮮技術的推廣套用, 使我國主要果蔬的儲藏與供應期明顯延長, 蘋果儲藏期達6~8個月, 柑橘的常規性防腐保鮮問題基本解決, 芒果儲藏期可達38 d, 荔枝冷藏達34 d, 常溫儲藏達6~7d, 為荔枝的常溫北運提供了可能性。果蔬運輸技術的研究已經開始, 我國自主研製的隔熱通風車, 大規模試驗, 好果率達到90%~95%。貯糧技術有較大的發展, 著重開發了低溫貯糧、氣調貯糧和蟲害治理技術, 減壓貯糧的研究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農產品加工向深度、精度及專用化方向發展。隨著農產品直接消費需求的下降, 加工製品的比重上升, 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品結構開始向多樣化的方向發展, 產品附加值不斷提高, 主要農產品深加工或二次以上加工的比例達到30%以上。開發出各種等級的專用麵粉、玉米粉、變性澱粉、各種專用油、系列植物蛋白, 研製成功具有高附加值的低酚棉籽蛋白發泡粉和乳化劑。新技術在農產品加工業中逐步套用, 例如微波技術、速凍技術、真空壓力技術、膜分離技術、擠壓膨化技術、超微粉碎技術、微膠囊技術以及電子技術等與自身相比技術水平有了一定提高。
農產品加工技術套用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在技術套用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績, 但與經濟已開發國家相比, 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總體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發達同家農產品加工業的產值一般為農業產值的2~4倍, 而中國只有l倍左右;已開發國家初級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80%以上, 而中國只有30%;已開發國家加工品占食物消費總量的80%以上, 而中國還不到30%;已開發國家的種植業、養殖業產品加工成食品的比例都在30%以上, 而我國僅為2%~6%。農產品加工能力低下與人們日益豐富的消費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 已成為現階段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促進我國農產品加工業進一步發展的建議
進一步促進我國農產品加工業發展,不僅有利於我國農業結構調整和現代農業建設,更是促進農民增收和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措施。
積極實施差別化政策
現有農產品加工業支持政策在區域、加工行業、農產品品種、企業銷售市場等方面仍未體現明顯的差別性,不利於引導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向重點區域和重點產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雖明確了重點區域和重點產業,但差別化政策尚未跟進出台。對此,應從地區差異出發,結合農產品加工業向中部地區集聚趨勢,鼓勵東部地區資本向中部流動,解決中部地區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資金瓶頸,加快中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物流業發展,為中部地區承接東部產業轉移提供條件。根據農產品加工行業甚至農產品品種出台更有針對性的加工扶持政策,如制定主食加工業扶持政策、小麥加工扶持政策等。對國內農產品原料豐富、加工利用比重較低的農產品加工給予特殊支持。對以出口為主的農產品加工企業提供出口便利,簡化程式,加大出口退稅支持力度。
建立和最佳化財政投入機制
最佳化財政投入機制,增加財政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有效投入,明確提出財政支農資金對農產品加工業的投資比例,其中食品加工業應是農產品加工業財政扶持的主要方向。整合現有涉農項目資金,適當向農產品加工企業傾斜。根據中央部署,重點培育農產品加工業主導產業,整合國家及各級財政支農專項資金向主導產業傾斜。財政扶持資金應覆蓋更多中小微農產品加工企業,降低競爭型財政扶持項目申報門檻。一些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政策目標的項目應考慮以中小微農產品加工企業為承擔主體,在貧困地區專門為農產品加工企業設定廣覆蓋普惠型財政項目。
引導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更新裝備和工藝
著力加強農產品產地初加工技術的引進、研發、創新和示範推廣,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用於技術創新的其他費用應按實際發生額計入管理費用全額扣除。支持農產品加工企業購買更新加工技術,政府給予補助。建立健全農產品加工機械更新報廢經濟補償制度,對企業採用資源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加工裝備給予財政補貼或信貸支持。允許農產品加工企業享受一次性稅前扣除、縮短折舊年限、選擇雙倍餘額遞減法或年數總和法加速固定資產折舊的稅收優惠政策,適當放寬條件限制,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更新加工機械裝備。
大力創新金融服務方式
政府應繼續著力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大力創新金融支持產品,引導金融機構根據農產品加工行業特點提供手續簡化、貸款周期靈活、授信額度依農產品加工淡旺季調整的貸款品種和服務,將更多信貸資金投向農產品加工企業。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有效擔保物範圍,探索和推動土地使用權、存貨、應收賬款、倉單、倉儲流通設施等多種物品抵押質押,解決農產品加工企業缺少貸款擔保抵押物難題。鼓勵符合條件的農產品加工企業上市融資或發行債券,並提供便利。探索政府出資設立農產品加工企業信貸風險補償基金。加快推進實施農產品加工企業再擔保機制,緩解農產品加工企業資金短缺壓力。
充分發揮農產品加工業行業協會作用
在市場經濟中,行業協會在政府和農產品加工企業間發揮橋樑和紐帶作用。政府應鼓勵建立各類農產品加工行業協會,緩解區域內農產品加工企業間無序競爭。通過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加快社團法、行業協會法的制定,解決農產品加工行業協會法律地位問題。除享受農民合作社支持政策外,建議政府對農產品加工業行業協會給予專門財政、金融等經濟援助和其他優惠政策。支持12個行業各自按產業鏈不同環節分別建立全國性的原材料供給協會、科技推廣協會、產品銷售協會、出口行銷協會等,鼓勵同一行業內成立行業聯盟並給予財政支持。
努力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
從國家層面出台政策,探索地方建設用地指標按一定比例採取定向劃歸方式提供給農產品加工企業使用。將廢棄和閒置的建設用地優先安排給農產品加工企業使用,簡化審批手續。探索和試點小微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廠房臨時用地保障機制。將農產品加工企業所需人才納入當地人才引進計畫,對加盟大學生和專業人才由財政出資提供薪酬補助,為農產品加工企業留住人才創造條件。在外資控制力較強的農產品加工行業,重點支持和培養一批本土戰略性名牌企業,增強國內農產品加工企業抗衡外資企業的能力。建立及時、準確、有效的加工農產品網路信息平台,加大加工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建設力度。
相關內容
“ 十二五”期間,依託豐富的農畜特產資源,做大做強糧食精深加工、畜禽加工和特產品加工業三大優勢產業,重點抓好玉米、水稻、大豆、肉豬、肉牛、禽蛋、乳品、參茸、蔬菜、林特產品等十大系列的加工轉化增值。大力發展生物質化工產業,深度開發礦泉水、人參、林蛙、鹿、食用菌等長白山特色資源,提高加工深度及高端產品、終端產品比重,
(1)玉米精深加工。
實施控制總量,大力發展下游產品,延長產業鏈,重點發展胺基酸、高果糖漿、結晶糖、變性澱粉、乳酸、聚乳酸、酶製劑、優質食用酒精和醫用酒精等產品,不斷提高玉米綜合加工利用水平。
(2)糧食主食品加工。
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糧食資源,重點發展冷凍米麵主食、速食米麵製品、速凍玉米、玉米主食腸、玉米方便粥、玉米纖維食品等早餐、方便、休閒食品。開發專用玉米面粉、營養強化玉米面粉,擴大我省在鮮食玉米生產上的優勢,提高市場占有率。積極推動稻米加工企業整合,大力發展營養強化米、方便米飯、方便米粥等產品,加強對大米加工副產物—米糠的綜合利用,努力打造吉林優質大米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提高產品附加值。
(3)肉乳蛋加工。
大力發展牛羊肉及肉製品加工,積極發展冷卻分割肉、低溫肉製品、各類熟肉精製品,加快推進中式肉製品的工業化步伐,擴大低溫肉製品和功能性肉製品的生產,加快骨、血等副產物的綜合利用,推動皓月集團加快生化製品的開發。乳製品要提高產品質量、保障食品安全。蛋品重點發展全蛋粉、蛋黃粉,蛋清粉、禽蛋營養食品以及免疫球蛋白等產品。
(4)特色生態資源開發。
加快技術進步,推動資源深度開發和精深加工。加大人參、林蛙、梅花鹿產業的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力度,整合礦泉水資源,不斷提升產品層次,提高產品附加值,努力打造人參、林蛙、梅花鹿深加工產業基地和千萬噸礦泉水產業基地。加快發展食用菌產業,突出生態、營養、健康理念,大力發展以方便食品、保健食品、旅遊食品為特色的長白山健康生態食品。加快開發原味保鮮長白山山野菜,深度開發紅景天、蠶蛹、藍莓、蜂產品等。
(5)飲料酒。
充分利用現有山葡萄酒企業形成的產業和市場基礎,提升乾紅酒質量,擴大甜紅酒規模,打造山葡萄冰酒精品,突出長白山山葡萄特色風味,發揮行業的集聚效應,迅速做大這一特色產業。加強與國內名酒企業的合作,不斷提高白酒品質,拓展國內外市場,培育區域優質品牌。
(6)優質菸草製品。
積極推動吉林菸草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實施 “雙調雙百”工程和四平捲菸廠易地技術改造工程。重點發展中式捲菸低害品類。逐步擴大一、二類產品比重。做大 “長白山”品牌。
統計情況
農業部副部長高鴻賓在全國鄉鎮企業與農產品加工業工作會議上稱,2011年農產品加工業實現較快增長,預計全年規模以上企業產值突破14萬億元,增速超過25%。加工業與農業產值比提高到1.8:1,食品工業占農產品加工業比重從上年底的44.3%提高到46.1%。
水平穩定向好
2014年,農業部組織開展了4次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共監測全國31個省(區、市)151個大中城市5大類產品117個品種94項指標,抽檢樣品43924個,總體合格率為96.9%。其中,蔬菜、畜禽產品和水產品監測合格率分別為96.3%、99.2%和93.6%,水果、茶葉合格率分別為96.8%和94.8%,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持穩定。
農業部要求,各地要加強監管,跟進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抽查,依法查處不合格產品及其生產單位。按照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全國治理“餐桌污染”現場會議精神,2015年將繼續以違規濫用獸用抗生素、非法屠宰病死畜禽等為重點,開展專項整治,保持高壓嚴打態勢,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各種違法違規行為。農業部部署啟動2015年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工作,強化春節期間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及時發現問題隱患,確保農產品消費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