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義務教育制度選擇論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選擇論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選擇論》是2009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艷。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選擇論
作 者:李艷
出版社: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年08月
ISBN: 9787303104215
開本: 16開
定價: 25.00 元

內容簡介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選擇論》作為對此決策的支持者,通過對義務教育制度、教育政策以及對職業教育備受冷落的歷史和文化學考察,認為義務教育國中階段滲透職業教育有利於教育適應農村生產力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的需要,有利於建設現代農業,有利於轉移教育的順利實現、開發農村人力資源,解決因學而無用導致的選擇性失學和選擇性輟學現象。然而,由於在我們目前已經較為穩定的教育制度的框架下,過早地讓學生接受職業教育意味著將來很難獲得接受正規高等教育的機會。而現有的義務教育制度體系之所以能夠延續下去,不僅是因為制度的慣性造成的,而且有其合理存在的社會基礎,這種社會基礎源於對普通教育中的學術知識的崇拜與熱愛;源於“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文化的影響;此外,最重要的原因是源於政府的政策偏好導致的培養精英人才的價值觀,等等。如何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實際上不僅關涉到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的相互關係問題,以及提供一套保障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有序發展的制度體系,從根本上講,解決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貧窮落後的經濟狀況是關鍵因素,因為目前在農村,義務教育問題更多原因來自於貧困,經濟發展水平制約著義務教育的發展,特別是貧困地區,還有兒童因經濟貧困都沒能受到完整的國小教育,還何談對教育制度的選擇。《農村義務教育制度選擇論》僅對選擇性失學和輟學問題的解決思路從理論上對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滲透職業教育的合理性進行論證,力圖以此作為肯定性的說明與回應。

作者簡介

李艷,1965年生,山東省牟平人。2005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育學博士。曾任教於大連大學人文學院,現任北京廣播電視大學遠程教育研究所、學習型城市建設研究所副教授。發表論文十餘篇,參編著作三部,主持及參與國家、北京市“十五”、“十一五”課題十餘項。研究方向是教育社會學。

圖書目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哲學本體論
第一節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核心概念
一、義務教育的統一性
二、義務教育的同一性
三、義務教育的差異性
四、義務教育的制度選擇
第二節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研究方法
一、歷史分析法
二、政策分析法
三、文化分析法
第三節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研究綜述
一、學位論文中的相關研究
二、其他論著中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現實本相論
第一節 農村教育的背景
一、農村教育的社會背景
二、農村教育的經濟背景
第二節 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
一、普通義務教育的困境
二、職業國中教育的困境
三、分級管理形式
四、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之間的相互補充
第三章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社會本質論
第一節 義務教育的財政體制及其問題
一、國家財政支持及其問題
二、農民支付能力及其問題
第二節 宏大教育目標與鄉村社會
一、理想與現實的差異
二、政府行為與民族文化認同和義務教育
第三節 傳統文化對職業教育發展的影響
一、傳統文化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影響
二、文化隔離對職業教育的制約
第四章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教育本色論
第一節 辯證唯物主義的教育觀
一、教育要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狀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教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第二節 人力資本理論與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選擇
一、人力資本投資理論的基本思想
二、人力資本投資理論的主要內容
三、人力資本投資理論的基本觀點
四、教育投資決策
五、人力資本理論對農村義務教育制度選擇的啟示
第三節 公平理論與農村義務教育的制度選擇
一、公平理論的概述
二、不同視野的教育公平理論
三、公平理論的幾種代表性的觀點
四、公平理論對農村義務教育的啟示
第四節 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
一、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同一性、統一性與差異性
二、農村國中義務教育階段滲透職業教育符合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
第五章 農村義務教育制度的發展本位論
第一節 我國農村國中義務教育階段滲透職業教育的客觀原因
一、社會發展的需求
二、農村教育政策的拉力
三、教育券(教育憑證)的實驗
第二節 合理農村義務教育制度體系的構建
一、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並行——體現義務教育內涵的
一個具體方式
二、建立適合農村發展模式的農村義務教育制度體系
參考文獻
後記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