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別長短

辨別長短就是通過學生觀察,初步感知物體有長有短;通過學生操作學會 一般比較物體長短的方法;知道長和短是比出來的,產生對物體進一步的認識。

有的家長認為,讓孩子認識長短是一件很簡單的事,實際上,對孩子來說,很困難,因為三歲之前的孩子,是具體形象式思維,我們必須給他具體形象的東西,讓孩子進行比較,加深認識,我們在讓孩子反覆操作這些玩教具當中,認識長短,加深印象,慢慢地孩子對這些具體形象的東西在頭腦中有了印象,我們就可以過渡成抽象的東西。

兒童思維的抽象性也在數學學習中逐漸發展起來。同樣是“數的組成”的學習,兒童都必須經歷一個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起初兒童在分5個蘋果、5個梨子、5個玩具……,他們把這些具體的操作都看成孤立的、不同的事情,而沒有看到它們在本質上的共同點。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操作練習以後,兒童突然發現,分5個蘋果和分5個梨子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它們都是分5”。再以後,只要遇到是分5個東西,兒童都知道怎樣分了。在這個過程中,兒童不僅理解了數的組成的抽象含義,而且也發展了初步的抽象思維的能力。

心理學的研究告訴我們,兒童的思維起源於動作。抽象水平的邏輯來自於對動作水平的邏輯的概括和內化。兒童在兩歲前,就已具備了在動作層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是,要在頭腦中完全達到一種邏輯的思考,則是在大約十年以後。之所以需要這么長的時間,是因為兒童要在頭腦中重新建構一個抽象的邏輯。這不僅需要將動作內化於頭腦中,還要能將這些內化了的動作在頭腦中自如地加以逆轉,即達到一種可逆性。

這對兒童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我們讓一個成人講述他是怎樣爬行的,他未必能準確地回答,儘管爬行的動作對他來說並不困難。他需要一邊爬行,一邊反省自己的動作,將這些動作內化於頭腦中,並在頭腦中將這些動作按一定的順序組合起來,才能概括成一個抽象的認識。兒童的抽象邏輯的建構過程就類似於此,但他們所面臨的困難比成人更大。因為在幼兒的頭腦中,還沒有形成一個內化的、可逆的運算結構。所以他們的思維具有外化的、動作的特點。而抽象的邏輯思維,則是通過對這些動作的內化而獲得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