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

青枯病是土壤傳播的一類細菌性病害,病菌的主要侵入途徑是通過作物根部的傷口侵染。病菌侵入作物後進入維管束,並通過增殖堵塞輸導系統,使水分不能進入莖葉而引起青枯。病菌一經進入維管束,就很難清除,因此,生產上防治青枯病,預防是關鍵。

表現症狀

植株的細根首先褐變,不久開始腐爛並消失。切開接近地面部位的病莖,可以發現維管束微有褐變,並從該部位分泌出白色混濁污汁。青枯病是番茄、茄子、辣椒、馬鈴薯等茄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主要症狀是植株迅速萎蔫、枯死,莖葉仍保持綠色。病莖的褐變部位用手擠壓,有乳白色菌液排出。在高溫高濕、重茬連作、地窪土黏、田間積水、土壤偏酸、偏施氮肥等情況下,該病容易發生。

青枯病菌,可以同病株殘體一同進入土壤。長期生存形成侵染源。土壤水分對其在土壤中的生存影響極大。在濕度大的沖積土中,可以生存長達2~3年,而在乾燥的土壤中,只能生存幾天。青枯病菌,在土壤中並非以休眠狀態生存,而是在上述發病植株或某種雜草的根際進行繁殖。 生存在土壤中的青枯病菌,主要是由作業過程中造成的傷口或者是由根瘤線蟲、藍光麗金龜幼蟲等根部害蟲造成的傷口侵染植株,在莖的導管部位和根部發病。有時也會由無傷口細根侵入植株內發病。 青枯病菌在10—41℃下生存,在35—37℃生育最為旺盛。一般從氣溫達到 20℃時開始發病,地溫超過 20℃時十分嚴重。

發病條件

辣椒青枯病 辣椒青枯病

該病害多發於連作田和地下水位高、濕度大的沖積土田。應及時消毒和更換床土,並且有計畫地進行輪作,同時,採用嫁接栽培方式加以防範。一旦發現病株,應立即剔除並燒毀。

發病規律

病菌主要隨病殘體在土中越冬。翌年春越冬病菌藉助雨水、灌溉水傳播,從傷口侵入,經過較長時間的潛伏和繁殖,至成株期遇高溫高濕條件,向上擴展,在維管束的導管內繁殖,以致堵塞導管或細胞中毒,致使葉片萎蔫。病菌也可透過導管,進入鄰近的薄壁細胞內,使莖上出現水浸狀不規則病斑。當土壤溫度達到20℃時,出現發病中心,25℃時出現發病高峰。久雨或大雨後轉晴,氣溫急劇升高,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1、實行輪作。有計畫地輪作,能有效降低土壤含菌量,減輕病害發生。

2、改良土壤。

3、最佳化栽培方式。採用高壟或半高壟栽培方式,配套田間溝系,降低田間濕度,同時增施磷、鈣、鉀肥料,促進作物生長健壯,抗病能力提高,能減輕青枯病發生。

4、培育壯苗。採用營養缽、肥團、溫床育苗,培育矮壯苗,以增強作物抗病、耐病能力。

5、噴施微肥。噴施微肥可促進植株維管束生長發育,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

藥劑防治

預防方案:專業植物疫苗進行灌根、沖施、葉面噴灑,7—10天灌1次,連灌2-3次。具體詳見產品說明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