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辛亥革命》是由唐國強、李偉、姜瑞林執導,馬少驊、張秋歌、姚居德、馬曉偉、于榮光、王思懿、蕭薔等200位演員共同出演的史詩歷史劇劇。

該劇講的是20世紀初歷史性事件,主要在反應清朝滅亡後中華民國成立歷史過程。

該劇於2011年9月27日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黃金時段首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念辛亥革命百年(1911-2011)的一部獻禮劇。

劇情簡介

《辛亥革命》劇照 《辛亥革命》劇照

20世紀中國發生的第一次歷史性巨變,一舉推翻清朝政府、結束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國的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以孫中山的革命歷程為主線,圍繞中國同盟會成立、武昌起義、中華民國成立以及革命成果被袁世凱竊取後進行二次革命、護國戰爭到取消帝制等重大歷史事件,歷史地真實地展現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艱難曲折,生動再現了偉大先行者孫中山“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九死不悔的奮鬥歷程,謳歌了暗夜下追求民主自由的民族精英、仁人志士的不屈意志和下層民眾、新軍官兵奮勇投身革命的犧牲精神。揭露了清政府對外投降賣國,對內殘酷鎮壓人民革命的腐敗禍國本質。全劇內容豐富、人物眾多,劇情跌宕起伏。編劇尊重歷史真實、尊重革命實踐,濃墨重彩描繪了一幅中國近代史風雲激盪的多彩畫卷。

分集劇情

第1集

19世紀末頁,甲午中日戰爭後,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孫中山登上歷史舞台,他上書李鴻章失敗之後,甘冒殺頭危險,創建了興中會。此時,各種革命團體紛紛應時而生,華興會的宋教仁,黃興出逃。

第2集

督練北洋新軍的諸位大臣在天津校閱軍隊,各種新式武器一列排開。大臣鐵良認為朝廷的軍隊,卻把辮子都剪了,這簡直是造反。直隸總督袁世凱率領新軍接受檢閱。慶親王等各位大人在檢閱後來到袁世凱處,責備他為何不請各位大人吃慶功酒。

第3集

諸位革命分子集中一處討論如何推翻清朝的革命行動,大家一致認為雖然現在革命團體很多,但所面對的腐朽的清政府依然強大,只有團成了一個鐵拳,才能打敗共同的敵人清朝政府。溥泉認為當務之急是缺少一個革命領袖。

第4集

孫中山在演講大會上發表救國演說,會外是無數要求進場聽演講的青年。孫中山強調,當前要以中華民族的利益為第一,只有團結起來,才能振興中華。這些肺腑之言,引起在場者的共鳴。會外,要求進場的學生越來越多。

第5集

孫中山和陳天華等人討論殺害五大臣的吳越,孫中山認為他是悲壯的烈士,但是他選擇的暗殺行為則是不可取的。陳天華堅決反對孫中山的看法,認為吳越是知行合一的人,令人欽佩。當是一切革命者的英雄楷模。

第6集

在楊度,熊希齡的勸導下,變法大將梁啓超高調出山,寫了一篇文章《東西各國憲政之比較》。同時,楊度也完成了另外兩篇文章,孫中山也與此時回到了東京。孫中山看了梁啓超的文章,認為這是公然向他們挑戰。

第7集

《民報》除了溥泉在張羅,一個專職編輯也沒有,這種情況令人憂慮。章太炎表示必須把國內的國學大師劉師培夫婦請到東京來幫忙辦報,他還批評《民報》的封面太俗,眾人辯解無錢請畫家畫封面。章太炎說蘇曼殊已經到日本了,提議讓蘇曼殊來畫封面。

第8集

老佛爺召見袁世凱,袁世凱以此向秉均詢問召見的後果。秉均推測老佛爺要讓君主立憲儘快變為現實,袁世凱聽後不語,走到門口,反問若老佛爺不這樣做又該如何。袁世凱說明叫秉均來的原因,秉均承諾不僅頑固派,就連文武百官也在他的掌控之中。

第9集

孫中山向諸位闡述革命的終極目的是推翻封建專制政體,創建共和民國。而今中國的局面,哪怕是漢人做了君主,也不得不革命。革命的目的是為眾生謀幸福。而踐行“三民主義”就是最好的行動。這番講話引起在坐各位的熱烈反響。

第10集

秋瑾為孫中山帶來了急需的一千銀元,孫中山十分感激。離開祖國十幾年,第一次踏上國土,面對黃浦江,面對上海灘,孫中山向秋瑾感嘆自己有家不能回。並詢問浙江的情況。秋瑾已經和徐錫麟準備在南方進行起義。

第11集

徐錫麟,陳伯平,馬宗漢一起商討應對之策,徐錫麟認為必須爭取時間,提議七月八日畢業典禮,趁恩明等人來主持典禮的時候突然發起。但時間緊迫,無法通知秋瑾她們,只好讓她們從新聞中得知這個訊息了。

第12集

秋瑾在金氏宗祠里教化學生,用生命去反抗這腐朽沒落的時代,真正的革命者的勇敢的。外面已經被官兵包圍,秋瑾強行將留下來陪她的學生遣走,獨自留下面對。秋瑾被強行帶走。秋瑾在審判中,直言不僅要男女平權,還要推翻滿清朝廷。視死如歸的的氣勢讓審判她的人無言以對。

第13集

譚人鳳向克強解釋,他和孫中山南下發動起義,一盤散沙的同盟會處於群龍無首的境地,宋教仁沒有威信,還有人不聽指揮。而且認為他們只顧搞武裝,已經把會黨工作忘記了。所以有人趁機從同盟會中拉出一干人馬成立了共進會。

第14集

為了加劇革命者之間的矛盾,離間孫中山,章太炎之策正在醞釀中。孫中山,譚人鳳,睽一和克強等人聚在孫中山家裡談論起義事情。章太炎和陶成章也帶信過來,劉師培夫婦也托人帶信。看過信,孫中山不語,拍桌而起,佇立窗前,眾人不解。

第15集

楊度來府里拜見袁世凱,兩人邊走邊聊。楊度說明此次拜訪來意,是為感謝推舉和慷慨解囊,但袁世凱也明說此時不是梁啓超回國的良機。袁世凱語重心長的對克定和楊度說以後你們倆人要交朋友,交知心的朋友。

第16集

孫中山將家裡僅有的錢都給了章太炎,阿芬無奈只能全部交出。孫中山托睽一轉交,還捎話,錢不多,請省著點用;另外還請章太炎放棄畛域觀念,回到痛罵慈禧,痛罵梁啓超的年代。睽一無法用言語表達孫中山和阿芬的幫助,臨走深鞠一躬表示謝意。

第17集

孫中山和大家一起暢聊革命的心得,他表現得很樂觀。眾人要克搶說一下他心中的看法,他覺得缺錢是最大的問題。正當眾人為革命問題討論得熱火朝天之時,有人來找孫中山,說陶成章來到家裡,說要跟孫中山理論。孫中山帶著其他同盟會的成員決定一起去看陶成章。

第18集

皇后突然去見載灃,載灃顯得誠惶誠恐。皇后說皇上讓他告訴載灃皇太后可能不行了,載灃聽了覺得很詫異。鐵良也來找載灃,問他老太后那邊的訊息,但載灃說沒有。載灃還讓他等到太后歸西的時候就派兵保護光緒帝,同時派兵包圍袁世凱的府邸,鐵良點頭答應。

第19集

皇太后召見慶親王,詢問他有關處理袁世凱一事的意見。慶親王沒有作答。皇太后說要殺了袁世凱,慶親王對此舉不太贊同,列舉了許多理由來說明。太后有點不知所措,詢問攝政王的意見,攝政王要她放心,說自己會親自處理這件事。

第20集

培倫告訴兆銘,端方乘船北上天津了。兆銘顯得很生氣。晚上,兆銘收到孫中山給他的信,看完信他很鬱悶。原來孫中山是要阻止他北上去搞暗殺,但他還是去意已決。他為了表明決心,還用血寫下了八個字,讓其他人很佩服。

第21集

方聲洞,林覺民等人在一起商討建立共和國的壯志雄心,大家都很激動。造炸彈的工作在熱火朝天地進行著,培倫向徐宗漢展示了成果,並對前景表示很有信心。黃部長將方聲洞介紹給大家,說他也是製造炸彈的專家,培倫說之前就和他是朋友。黃部長還讓他們都要聽從徐大姐的指揮。

第22集

廣州起義就要開始了,黃司令給大家做最後的激情號召,大家都很激動,紛紛準備武器。譚老突然來找黃司令,告訴他起義一定要推遲發動。因為今晚發動,香港黨人無法趕到,黃司令還是決定如期起義。譚老也要求加入起義隊伍,但黃司令沒答應。

第23集

孫中山給人解釋信中的內容,說這是不好的訊息,阿芬和馬湘都很傷心。孫中山讓他們要鎮定,當務之急是要弄清楚傷亡情況,然後想出營救的辦法。其實孫中山的心中也很難過。徐宗漢來看望黃司令,但她一臉愁容,原來醫生說黃司令的手指必須切掉。

第24集

官府覺察到革命黨人的行動,總督決定官兵提前至八月十四過中秋節,並調兵入城加強守衛。孫武在俄租界製造炸彈時,不幸發生爆炸。俄國巡捕搜走了起義的花名冊,並報給了官府。起義的炮聲並沒有按時響起,劉復基,蔣翊武等人不幸被趕來的清軍逮捕。

第25集

起義軍攻勢順利,湖廣總督瑞澄等人倉皇出逃。武昌起義取得初步勝利,革命黨人吳兆麟等人決定推舉新軍統領黎元洪為起義軍大都督。黎元洪拒不和革命黨人合作。遠在美國的孫中三等人聽聞武昌起義取得勝利,欣喜萬分。清政府聽聞起義後,十分慌亂。

第26集

各駐華使團紛紛向清廷發難,同時推舉袁世凱收拾殘局。慶親王等人逼迫攝政王授予袁世凱全權。袁世凱對清政府授予他湖廣總督拒不接受,仍然在等待時機,最終清政府不得不授予袁世凱全權。黃興、宋教仁等人此時也從上海趕到武昌。

第27集

漢口形勢危急,黃興親自到前線督戰,激勵士氣。袁世凱命令馮國璋猛攻漢口,革命軍節節敗退,馮國璋下令縱火焚燒漢口,漢口頓時成為一片火海,革命軍死傷無數。黎元洪任命黃興為戰時總司令,清廷下罪己詔,並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負責組閣。

第28集

袁世凱派人刺殺了吳祿貞,乘車回到北京執掌大權。革命軍此時內部也發生了分歧,黃興決心反攻漢口,但是由於革命軍內部矛盾,遭到失敗。英國政府支持袁世凱,令孫中山十分憤怒。

第29集

黃興由於漢陽失守,備受張振武孫武等人責難,被逼出走。馮國璋拒不聽從袁世凱的命令,執意攻打武昌。英國政府告訴袁世凱,英國願意做南北雙方調停人。蔣翊武私刻大都督印,在南北停戰議和文本上籤字。

第30集

南北議和代表在上海舉行會談。袁世凱一方面進行和談,一方面派兵繼續進攻其他省份。南方代表團要求立即停戰,袁世凱利用南方的矛盾,勸說南方部分代表支持他一統中國。孫中山回到上海,受到到民眾的熱烈歡迎。

第31集

黃興等人推舉孫中山為大總統,宋教仁提出不同意見,不贊同總統制。孫中山向大家闡述了實行總統制的理由,得到大家贊同。孫中山當選為中國民國大總統,袁世凱聽聞後,惱羞成怒。

第32集

孫中山在戲院看戲時,遭人行刺,多虧衛士搭救,逃過一劫。孫中山政府由於資金緊張,難以維繫,袁世凱聽聞幸災樂禍。孫中山發表聲明,只要袁世凱贊成共和,就同意讓出大總統一職。革命黨試圖刺殺袁世凱,但遭到失敗。

第33集

孫中山宴請蔡雲培,蔡請求孫中山給康有為安排職位,遭到孫的拒絕。袁世凱在報紙上發表聲明贊成共和。革命黨人在北京炸死宗社黨人良弼。隆裕太后驚慌失措,稱一切都交袁世凱處置。袁世凱逼迫清帝退位。

第34集

蔡元培作為南方代表進京面見袁世凱,提出袁世凱應該在南京就任大總統。但是袁世凱以北方局勢不穩為由推辭。袁世凱命令曹錕安排一次假軍事政變,製造動亂的局勢。

第35集

孫中山辭去了中華民國大總統一職。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後先後解散兩任內閣,引起社會不滿。袁世凱邀請孫中山等人來京,黃興建議先由他去探探形勢。袁世凱和黎元洪密謀殺死了張振武,隨後卻在報紙上公布了黎元洪發給袁世凱的密電,黎元洪氣的吐血。

第36集

孫中山前往北京,袁世凱在總統府會見了孫中山。袁世凱為防範孫中山,派他負責在全國修建二十萬里鐵路事宜,孫中山沒有意識到袁世凱的詭計,離京赴各地調研。宋教仁領導國民黨取得國會選舉勝利,引起袁世凱惱怒。袁世凱派人刺殺了宋教仁。

第37集

刺殺宋教仁的兇手被抓,供出幕後主使袁世凱的總理趙秉鈞,引起社會憤怒。孫中山自日本回國,參加宋教仁的追悼會。孫中山領導二次革命反袁,但遭到失敗。袁世凱將黎元洪誘騙到北京,加以軟禁。

第38集

章太炎北上面見袁世凱,卻遭到袁世凱軟禁。黃興由於和孫中山意見不合,離孫出走。宋靄齡因為戀愛辭去孫中山的英文秘書。宋靄齡推薦孔祥熙作孫中山的英文秘書。

第39集

宋慶齡第一次見到了孫中山,並代替孔祥熙作了孫中山的英文秘書。楊度等人按照袁世凱的意思組建籌安會,為袁世凱稱帝製造輿論。袁世凱為稱帝,同日本簽訂二十一條。蔡鍔在青樓與小鳳仙相識。

第40集

宋慶齡在照顧孫中山的日子裡,對孫中山漸生愛意。宋慶齡向孫中山表達愛意,最終孫中山接受宋慶齡。蔡鍔密謀逃出北京,到南方起兵反袁。因為家裡反對,宋慶齡被鎖在家裡,不能與孫中山見面。孫中山派人送信給宋慶齡。

第41集

宋慶齡逃出家裡,回到孫中山身邊,兩人舉行了結婚儀式。在小鳳仙的協助下,蔡鍔逃出北京。袁世凱正式登基稱帝。蔡鍔在雲南起兵反袁。袁世凱在內外交困中死去。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馬少驊孫 文簡介 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創始人,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國父。
姚居德黃 興簡介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的創建者之一,孫中山先生的第一知交。
張秋歌袁世凱簡介 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文 清宋慶齡簡介 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
張頁石宋教仁簡介 民主革命先行者,中華民國締造者,初期第一位倡導內閣制的政治家
王思懿陳粹芬簡介 自願隨孫中山奔走革命,照顧孫中山的起居飲食,身兼護士與衛士。
蕭薔秋瑾簡介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1907年,與徐錫麟等組織光復軍。
鉑 岑胡漢民簡介 中國國民黨元老和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之一。
關丹俐盧慕貞簡介 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原配夫人。
于榮光蔡 鍔簡介 護國起義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
於小慧倪桂珍簡介 清未民國初餘姚縣最傑出的女性人物之一,宋慶齡之母。
劉伯英宋嘉樹簡介 孫中山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重要財力支柱。
劉 岳黎仲實簡介 十四學生之一,1905年加入同盟會。
尼格木圖徐世昌簡介 前清舉人,後中進士,與袁世凱並為盟友,一文一武,互為同道。
翟萬臣黎元洪簡介 1894年,參加中日甲午海戰,袁世凱死後,由副總統繼任總統。
石 涼張振武簡介 因助徐錫麟舉義受連避走日本,後創辦體育會及公立學堂聯絡同志。
馬光澤汪精衛簡介 曾謀刺清攝政王載灃,《建設》雜誌創辦者。
馬赫遙陳璧君簡介 同盟會中最年輕的會員,汪精衛之妻。
羅憶楠方君瑛簡介 中國同盟會會員,在清末時主張暴力革命,負責組織刺殺行動。
王 楠蔡元培簡介 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高 宇廖仲愷簡介 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國國民黨左派領袖,民主主義革命的先驅。
郝笑雨何香凝簡介 廖仲愷妻子,中國同盟會第一位女會員
王雅迪陳其美簡介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青幫代表人物,與黃興同為孫中山的左右股肱。
張睿涵張 繼簡介 國民黨元老。同盟會的法務部判事,直隸主盟人。
楊俊勇袁克定簡介 袁世凱長子,拉攏汪精衛。後鼓吹帝制,幫助父親袁世凱復辟。
紀 帥馬 湘簡介 1909年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
白 瑤尹維峻簡介 尹銳志之妹。1905年加入光復會,到紹興明道女學堂學習。
王卓婭尹銳志簡介 辛亥革命時期著名女傑之一,15歲入明道女學堂,後加入光復會。
楊 帆孫 武簡介 野外戰術及新式炸彈研究員,同盟會會員。
孫磊岩居 正簡介 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指揮者之一,辛亥革命元勛。
萬毅夫袁克文簡介 民國總統袁世凱的次子,被稱為民國四公子之一。
馬曉偉章太炎簡介 民主革命家、思想家、樸學大師,光復會發起人之一,《民報》主編
張世會譚人鳳簡介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家。義和團運動前後,與會黨秘聯,進行反清活動
魯 林朱執信簡介 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思想家。同盟會評議部議員兼書記。
趙 凱劉揆一簡介 華興會組織者,民國國會議員。
李曉楓陳天華簡介 革命家,清末資產階級革命派出色的宣傳家。
林毅傑喻培倫簡介 民主革命者,曾研製炸彈,組織暗殺團。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范雨林徐錫麟簡介 紹興體育會、大通師範學堂創立人,規定入校學生均為光復會會員。
郝曉東蘇曼殊簡介 參加過中國在日留學生的愛國組織革命團體青年會和拒俄義勇隊。
魏鵬章士釗簡介 《蘇報》主筆,經常發表激烈的革命言論。
李巍巍宋靄齡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支持中國工業合作社。
於 千吳兆麟簡介 武昌起義的元勛之一,把黎元洪推上武昌起義領導人的主要人物。
國文學熊希齡簡介 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於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被迫辭職。
王 喆馮國璋簡介 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
王 偉段祺瑞簡介 民國時期政治家,“北洋三傑”之一。皖系軍閥首領。
王凱陽魯迅簡介 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新文化運動領導者。
葉 進胡道南簡介 因涉嫌出賣秋瑾,被人槍殺。直至辛亥革命後,其冤才大白天下。
趙立新楊 度簡介 中國近代史上一個奇特的政治家,先後投身截然對立的政治派別。
李宏偉趙秉鈞簡介 鎮壓京津一帶義和團運動者。
賈媛媛何震簡介 同盟會成員。後於章太炎鬧翻。劉師培夫人
張 粟劉師培簡介 1903年結識章太炎、蔡元培等人,並改名光漢,參入反清宣傳。
鹿 昊黃 侃簡介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為章氏(章太炎)門下大弟子。
張 波湯壽潛簡介 清末民初實業家和政治活動家,是晚清立憲派的領袖人物。
孫 格小鳳仙簡介 原名朱筱鳳,曾幫助共和名將蔡鍔將軍逃離袁世凱的囚禁。
何泓姍袁世凱六姨太簡介 袁世凱的六姨太太葉氏,本是南京釣魚巷的妓女,誤嫁給袁世凱。
鄭天庸奕 劻簡介 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孫。宣統三年任首任內閣總理大臣。
陳 周倪嗣沖簡介 鎮壓革命黨有功者,後任總統府(袁世凱時期)軍事顧問。陸軍上將
王茂蕾載 灃簡介 清攝政王,末代皇帝溥儀生父。
周 卿隆裕太后簡介 慈禧太后的內侄女。
樊曉洋梁啓超簡介 戊戌變法領袖之一。倡導文體改良的“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
董 照張之洞簡介 洋務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張春林鐵 良簡介 鐵良潛心研究陸軍,自詡知兵,被時人視為滿族中傑出的軍事人才。
馬文波鐵 忠簡介 原名鐵良,因避兵部侍郎、江寧將軍鐵良之名而改名鐵忠。
王國京恩 銘簡介 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的女婿。1907年被徐錫麟開槍殺死。
米岡寬純宮崎寅藏簡介 中國革命事業支持者,孫中山的日本好友。

職員表

出品人萬克
製作人倪祖銘
監製唐海波
導演唐國強、李偉、姜瑞林
編劇王朝柱
攝影孫冶平、紀偉
配樂蘇聰
剪輯張吉
配音導演廖菁、張偉
美術設計孫吉明
錄音鄧健如

角色介紹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孫中山 演員馬少驊
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宋慶齡 演員文清
孫中山妻子,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和共產主義戰士。她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袁世凱 演員張秋歌
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陳粹芬 演員王思懿
辛亥武昌起義前孫中山蟄居日本期間,她以妻子的名分掩護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蔡鍔 演員于榮光
中華民國初年的傑出軍事領袖。辛亥革命時期在雲南領導了推翻清朝統治的新軍起義;四年後積極參加了反對袁世凱稱帝、維護民主共和國政體的護國軍起義。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辛亥革命》[2011年唐國強執導大型史詩電視劇]
秋瑾 演員蕭薔
中國女權和女學思想的倡導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為推翻數千年封建統治而犧牲的革命先驅,為辛亥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提倡女學。

資料來自:

音樂原聲

曲名作詞作曲演唱
片尾曲世界潮流丘樹宏蘇聰廖永昌
圖冊1 圖冊1
圖冊2 圖冊2
圖冊3 圖冊3

獲獎記錄

時間屆次獎項獲獎者獲獎/提名
2013第29屆中國電視飛天獎優秀編劇獎王朝柱獲獎
長篇電視劇特別獎《辛亥革命》獲獎
2012第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電視劇《辛亥革命》獲獎
最佳編劇王朝柱獲獎
最佳攝像孫冶平、紀偉獲獎
2012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五個一工程”獎《辛亥革命》獲獎

幕後製作

《辛亥革命》是中共中央宣傳部列為的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重點獻禮作品之一,由天津市委宣傳部、天津電視台負責製作,2008年開始策劃,2009年上半年組織創作完成。2010年10月24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次日在天津正式開機,2011年3月15日殺青。

《辛亥革命》劇中歷史人物多達200多位,《辛亥革命》的拍攝行程達到六萬餘里。劇組南北轉戰13個景點,從天津、北京、武漢到廣州、深圳、中山以及日本、越南等,全部是在歷史事件發生地取景拍攝,力求真實還原歷史。

電視劇《辛亥革命》2011年春節在中山城影視基地取景拍攝,持續兩個月。拍攝了歷史上著名的“倫敦蒙難記”和民主革命“女俠”秋瑾在日本爭取觀看孫中山演講的場景。劇組導演李偉說,劇組之所以選擇到中山拍攝,既是因為中山城影視基地有較多的關於民國、孫中山元素的建築和風景;也是因為中山是孫中山先生的故鄉,意義特別。

該劇主題歌《世界潮流》,由中山市委常委、宣傳部長丘樹宏作詞,奧斯卡音樂獎獲得者蘇聰作曲,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廖永昌演唱。

播出信息

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
時段播出時間
黃金劇場(周一到周日 20:00 - 22:00)2011年9月27日 - 2011年10月14日

劇集評價

《辛亥革命》生動地展示了辛亥革命這一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成功塑造了革命先驅孫中山的形象,也成功塑造了黃興、宋教仁等革命家群體,深刻揭露了竊國大盜袁世凱假立憲、真復辟的醜惡面目,頗具現實意義。

《辛亥革命》由王朝柱擔任編劇,唐國強擔任總導演,李偉、姜瑞林擔任導演,這支強大的主創團隊,讓《辛亥革命》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同時也兼顧了孫中山與宋慶齡的愛情、孫中山與黃興的友情等生活化的內容。《辛亥革命》對 歷史的客觀把握和正確態度,足以令那些戲說成風的古裝劇的創作者感到汗顏, 是觀眾認識歷史、了解歷史的合格的教科書。

《辛亥革命》全景式地描寫了辛亥革命的整個過程,內容客觀、豐滿,沒有空洞的說教,比如劇中首先刻畫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描寫了帝國主義列強對中國 的瓜分和欺壓,因此辛亥革命的爆發更強有力地激起了觀眾的共鳴。

通過《辛亥革命》中生動的故事,可以讓觀眾牢牢地銘記近代中國的屈辱 歷史,深刻汲取落後就要挨打的教訓,而這種感悟又能轉化成一種力量,鼓舞人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忘我地工作、無私地奉獻,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同時,也警醒人們,正確認識中國的國情,去尋找、探索一條符合本國實際的 革命、發展、振興之路,是如此的重要,也是如此的艱難。

馬少驊與孫中山可謂緣分頗深,1983年還在上海戲劇學院上大學時就收到導演丁蔭楠的邀請,希望他在電影《孫中山》中扮演孫中山。但畢竟因為年齡太小、資 歷尚淺,結果沒能如願出演。

上世紀80年代末,電視劇《李大釗》開拍,馬少驊如願出演孫中山,並受到肯定。馬少驊在20多年的時間裡6次扮演孫中山,在今年熱映的電影《建黨偉業》和電 視劇《辛亥革命》中,馬少驊更是連續以孫中山的造型出現在螢幕上,給觀眾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馬少驊坦言雖然自己在外形上與孫中山有相似之處,但越演越覺得演孫中山非常難,最初他曾經一味地追求與人物外在的形似,比如走路的姿態、說話語氣等,但演多了卻越發覺得自己在神韻上仍然不到位。(北京娛樂信報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