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

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

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是北京市海淀區一處中華民國早期紀念墓遺址,屬於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位於中國北京市海淀區溫泉鎮老年醫院(原胸科醫院)內,該建築皆建於公元1937年4月,1936年是馮玉祥將軍為了紀念灤州起義殉難烈士。共有園門、石碑、衣冠冢碑、石刻、高台及塔。該紀念園直接記載了1912年1月3日同盟會會員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率灤州新軍起義情況,具有重要歷史研究價值。1984年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5月被國務院定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1月,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一座無字碑竟遭拆分,碑座斷成兩截被棄山野。

基本信息

建築特點

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辛亥灤州起義紀念園

紀念園由3部分組成,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園門由米色花崗岩製成,門額刻“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兩柱書楹聯"此日園林簇錦繡,當年勇烈動山川",背面門額上刻"努力革命",聯為"尺山尺水永留血跡,一花一木想見英風"。前後落款均為"民國二十五年十一月馮玉祥"。
進門西行87米處,是一條規整的南北向軸線,紀念建築物隨山勢一字排開,分布在軸線上。最南端是一座紀念堂,堂北有一座經亨頤撰並書"灤州起義紀略"方碑,碑四面刻字,記述了起義經過。紀念堂和方碑已先後被毀,現已無跡可循。
園門北向有紀念碑,漢白玉制,方首石座,碑高2.85米,碑身正面刻"辛亥灤州革命諸先烈紀念碑",碑陰題為"國民政府優恤灤州殉難諸先烈明令",下署"馮玉祥恭錄"。碑首上鐫青天白日徽和雲朵紋。碑建於長、寬各5米的石台上,台前後有台階。
半山腰處有八棱形石幢1座,幢身正面刻“辛亥灤州革命先烈衣冠冢”。和王金銘等14人的姓名和追贈軍階,幢座各面均有題字。
幢北有一石屏,空白無字,是清代臥碑磨去字跡立在此地的,據傳烈士衣冠葬於其下。衣冠冢以北有一片寬廣各約17米的自然山石斜面,為馮玉祥所書,節錄節錄《禮記·禮運篇》:"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一段文字。山頂為紀念塔。塔為八角七級密檐式,石砌,通高12.2米。塔座陽面刻馮玉祥題“精神不死”,陰面刻“浩氣長存”。

歷史背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成功,南方多省相應。12月下旬孫中山回國,就任臨時大總統職。1912年1月3日,同盟會會員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率灤州新軍宣布起義,通電全國,宣布獨立,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推舉王金銘為都督,施從云為總司令,馮玉祥為參謀總長,白雅雨為參謀長。4日,起義新軍發表檄文,聲討清廷,準備攻打京津。後因第三營管帶張建功叛變及清政府軍隊的鎮壓,起義失敗,大批官兵被捕。王金銘、施從雲、白雅雨等14人從容就義。在烈士犧牲後的1935年,在馮玉祥等人的大力倡導和積極支持下,在北平西郊溫泉村修建"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園"和山東泰山修建紀念祠堂。

偷盜事件

2016年8月21日凌晨,被盜損的無字碑碑身頂端為僧帽狀,束腰須彌座(碑座)由上下兩部分拼接而成,斷成兩半的是上半部分的須彌座。一名退休老職工發現並通知了醫院保衛科工作人員,但當時偷盜者已經逃跑。他們隨後向區文物部門、市文物局匯報,警方也已經介入調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