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席

為避免新娘下轎後腳踏地所鋪的席。古人認為新娘腳與地接觸會沖犯鬼神,故上轎時由娘家近親背負,一下轎時,則在所經之地鋪上蓆子,因席短路長,須一路轉移接鋪,故稱轉席。或用氈代席,稱轉氈,或用布袋、麻袋代席,稱轉袋。

基本信息

概述

舊時婚俗,迎接新婦入門時,須以氈席、褥席鋪地,新婦腳踏氈褥走進夫家,謂之“轉席”。宋代龔頤正《芥隱筆記·轉席》:“今新婦轉席,唐人已爾。白居易《春深娶婦家》詩云:‘青衣轉氈褥,錦繡一條斜。’”清代褚人穫《堅瓠續集·傳席撒帳》:“又新婦入門,不踏光地,必傳席始行,唐人呼為轉席。

婚俗

“轉席”和“轉氈”的名詞,最一旱出現在唐詩中,因此可以證明,此舉至少在唐代已風行於士庶之間了。宋龔頤正《芥隱筆記》,據白居易詩推其源說:“今新婦轉席,唐人已爾,樂天春深娶婦家詩一雲:青衣轉氈褥,錦繡一條斜。”“青衣”是指當時的僕婢,氈褥就是鋪地的紅氈,只用一條不夠長,所以要人傳遞。既有錦繡氈褥,又有僕埠,可知是富貴人家的排場,當然沒有用席鋪地那么寒酸了。

流傳到宋代,世俗娶媳婦,不論貧賤富貴,地上都一律有鋪墊之物,至少是用氈、用席、或是用布袋,任君選擇,大都以家庭經濟狀況而異其取捨,且以令新娘足不沾地為原則。吳自牧《夢粱錄·嫁娶》敘此俗說:“一妓女倒朝車行拜鏡,.又以數妓女執蓮炬花燭導前迎引,遂以二親信女,左右扶侍而行,踏青錦褥,或青氈花席上行,先跨馬鞍背平秤,過一中門,至一室中少歇。”《東京夢華錄》也曾記此俗,意思與《夢粱錄》大體是一樣的:“新人下車檐,踏青布條或氈席,不得踏地,一人捧鏡倒行,引新人跨鞍,驀草及稱上過。”看來,南北宋的習俗大體沒有改變。

元代陶宗儀的《輟耕錄》及顧張思的《一上風錄》,都曾記述元代轉席之俗,略謂:“今新婦到門,則傳席以入,弗令履地。”傳席就是轉席,這證明宋以後此風仍流傳不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