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重型貨車、越野汽車或大型貨車上,當要求有較大的主傳動比和較大的離地間隙時,往往將雙擊主減速器中的第二級減速器齒輪機構製成同樣的兩套,分別裝在兩側驅動輪的近旁稱為輪邊減速器。
在重型貨車車,工程和軍事上用的重型牽引汽車及大型公共汽車等,要求有較高的動力性,而車速相對較低,因此其傳動系的低擋總傳動比很大。為了使變速器、分動器、傳動軸等總成不致因承受過大尺寸及質量過大,應將傳動系的傳動比以儘可能大的比率分配給驅動橋。這就導致了一些重型汽車、大型汽車的主減速比必須很大。越野汽車要求在壞路上和無路地區具有良好的通過性,即要求汽車在滿載情況下能以平均車速通過各種壞路及無路地帶時有足夠離地間隙,因此在設計上述重型汽車、大型公共汽車、越野汽車時,需要在車輪旁附加輪邊減速器。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公路運輸得到了很快的發展,為了降低運輸成本,緩解鐵路壓力,促使了汽車的運輸能力和載貨量逐漸加大。因此,重型汽車輪邊減速器在我國的套用前景十分廣闊。國外已開發國家在汽車輪邊減速器方面的研究開展得比較早,如針對其結構和傳動比的最佳化,結構的輕量化,以及在機構上能妥善處理制動器、輪轂等分總成與輪邊減速器的布置關係,目前已達到產品成熟化階段。因此,發展我國的輪邊減速器產品是非常必要的。輪邊減速器屬於汽車減速零部件的關鍵總成,是為了提高汽車的驅動力, 以滿足或修正整個傳動系統力的匹配。
工作原理
輪邊減速器主要是由太陽輪、行星輪、齒圈和行星輪架組成,一般其主動件太陽輪與半軸相連,被動件行星輪架與車輪相連,齒圈與橋殼相接,採用輪邊減速器是為了提高汽車的驅動力,以滿足或修正整個傳動系統力的匹配。目前採用的輪邊減速器,就是為滿足整個傳動系統匹配的需要,而增加的一套降速增扭的齒輪傳動裝置。從發動機經離合器、變速器和分動器把動力傳遞到前、後橋的主減速器,再從主減速器的輸出端傳遞到輪邊減速器及車輪,以驅動汽車行駛。在這一過程中,輪邊減速器的工作原理就是把主減速器傳遞的轉速和扭矩經過其降速增扭後,再傳遞到車輪,以便使車輪在地面附著力的反作用下,產生較大驅動力。從而減少了輪邊減速器前面各零件的受力。
輪邊減速器7通過花鍵與半軸12相連線,隨半軸轉動。齒圈3與齒圈座2用螺釘10連線,而齒圈座2被鎖緊螺母8固定在半軸套管l上不能轉動。在中心齒輪7和齒圈3之間裝有三個行星齒輪4,行星齒輪通過圓錐滾子軸承和6支撐在行星架5上。行星架5用螺栓9與輪轂1l相連。差速器的動力從半軸12經中心齒輪7、行星齒輪4、行星架5轉給輪轂而驅動車輪旋轉。
製造中存在的問題
在行星齒輪傳動中,如果2K-H漸開線行星齒輪傳動中太陽輪與內齒圈的齒數與行星輪個數選擇不合適時,行星輪之間出現偏載,且會發生齒頂干涉,造成齒輪之間無法正常嚙合傳動。
行星齒輪在傳動過程中因齒輪承受載荷時會發生彎曲和扭轉彈性變形,齒輪製造中的齒向誤差,軸的平行度誤差以及齒輪箱軸承座孔的誤差,箱體在受力時的扭轉變形,高速齒輪離心力引起的變形和熱變形等,都會引起沿齒向嚙合接觸的不均勻,造成輪齒偏一端接觸,減小齒輪的壽命。為了防止這種偏一端接觸,可以進行鼓形修形或齒端修形。鼓形修形遍及整個齒寬,而齒端修形是把靠近齒端的一部分齒面修薄。
發展方向
齒輪減速機經過四十餘年的發展,該行業已初步形成了科研、開發、設計、製造、服務等比較完整的製造業體系,雖然量是有,但和進口比較還是有很大差距。
自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務,新技術消化吸收,自主設計開發和技術攻關、技術改造等,使減速機行業得到飛速發展,從而使產品的技術水平、製造水平和生產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為國家重點工程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部分產品替代了進口,滿足了市場的需要。
並且在圓弧齒輪減速機、漸開線少齒差擺環減速機、星輪減速機等傳動領域,不論是產品開發、技術創新、製造水平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等方面我國在國際上均處於領先地位,擁有一定的競爭優勢。但是目前我國的蝸輪蝸桿減速機產品總體水平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對一些面廣量大的減速機的開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產品並不多,暫未形成批量和規模化生產。多數企業界規模小、技術進步慢、標準化意識缺乏、產品創新投入少。同時產品結構落後、質量不穩定、可靠性差,特別是大型和特殊要求,高檔次的產品還不能滿足要求。
雖然高水平的加工工具機的引進從齒輪精度方面漸和國外水平接近,但是由於基礎性技術和基礎性標準研究投入少,因此在傳動件的材質、熱處理、箱體結構能整機的性能、承載能力、可靠度、壽命長、以及控制技術等方面與國外水平還有一段距離。
而面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加入WTO的今天,我國國了經濟在快速和穩定的發展,為減速機行業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市場。未來減速機將從單一的傳動向著更高效能發展,有量變帶動質變。另一方面,國外產品競爭的壓力不斷加大,從而又要求減速機行業必須加快科技進步和科研創新的步伐,加大力度調整產品結構,加大科研和新技術設入的比例,積極開發市場急需的產品,提高產品的可靠性,提高國際競爭力,以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需要,滿足國際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