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書院

輔仁書院

清道光年間,西北角地區成為天津文化經濟中心,商貿發達,人文鼎盛。道光7年(1827年),翰林院庶吉士、直隸分巡天津河間等處兵備道兼長蘆鹽運使司金洙奉道光皇帝之命視察天津府。而當時正值文昌宮落成典禮,金洙在津門官吏等眾人陪同下參加了文昌宮落成典禮。國子監學正王天錫,著名詩人、學者梅成棟,三品守備候肇安等人提議在文昌宮建立書院,將津門書香子弟聚集其中,邀請文人名士授課,以進一步提高津門文人素質,達到“文昌”之目的。金洙身為著名學者,欣然同意,並命令天津知府陳彬、天津知縣沈蓮生負責籌辦。 在王天錫、梅成棟等人具體操辦下,書院很快建成。輔仁書院希望以“仁”來輔助天津學業,因而命名為輔仁書院。書院授課分為朔課和望課,(朔是指每月的第一天,望是指每月的第十五天),分別在每月的月初和月中進行。朔課又稱齋課,經費為公共捐資。望課又稱官課,經費由道、府、縣3級衙門共同支付。每天課程安排為:上午請名士授課,中午在書院用餐,下午作文,太陽落山之前交卷。書院實行嚴格管理,制定了《輔仁書院條規八則》、《月課學規十六則》,從嚴要求學生,以力求培養出高質量人才。

書院管理機構

書院的行政管理機構為司事人,共設21人,書院負責人稱為山長,由梅成棟等4人擔任。

書院規模

書院每年收學生80名,錄取很嚴格。到清道光16年止,有的學生名聲已超過了老師,其中7人為優績之人,均列為津門名人學士,不少學生考中舉人、進士,其成就超過其它4個書院。

道光16年(1836年),王允中接替金洙後,書院成立了董事會,以黃紹廉、梅成棟為首總計13人任董事。光緒13年(1887年),輔仁書院開創了接收外籍學生的先例。

從道光初年至光緒末年,輔仁書院馳名全國南北,垂名70餘年。光緒29年(1903年),直隸總督袁世凱在天津創辦新學,在輔仁書院設立校士館。科舉廢除之後,輔仁書院積極開辦新學科,並幾次更名為:“天河兩級師範學堂”、“直隸第一師範附屬國小堂”,1933年更名為“河北省立天津師範學院第一附屬國小”。解放後,相繼更名為八區第23國小、紅橋區西北角回民國小、紅橋區文昌宮回民國小。2003年遷入先春園小區新址更名為“紅橋區文昌宮民族國小”。

邑人王允中撰《輔仁書院立山長薪水並籌齋課經費碑記》碑在文昌宮,高一尺七寸,廣三尺五寸,三十行,行十九字,正書。允中時任天津道。錄於《天津縣新志》卷二十四之三。

金洙(1770-1837),字文波,號五泉,原籍浙江會稽,寄籍歷城(山東濟南),先後在文登、福山任訓導。嘉慶六年任黃縣訓導,允中從之學。嘉慶十四年(1809年)進士,選庶吉士,歷任深澤、清苑知縣、易州知州、保定、廣平、正定知府,擢天津道、大順廣道、浙江督糧道,卒於任。

二〇一三年九月十六日

附錄:輔仁書院立山長薪水並籌齋課經費碑記

昔文波師司鐸吾邑,以師道自重,時余方為諸生,化雨春風,相得最深。嗣先後分歷仕途,文波師於丁亥歲膺簡任觀察津門,創立書院,顏之曰:“輔仁”,黜虛文,崇實行也。越八載,余來茲土,公餘之暇,課諸生院中,見其規模嚴肅,諸生亦魚魚雅雅,爭自琢磨,余欣且慰,夫乃嘆文波師之樂育津門,猶是樂育吾邑之素志也。既而諸生習乏請於余,謂齋課乏經費,山長無薪水,二者均不能無憾,而山長薪水之缺,余尤訝甚。詢之,有告余者曰:蓋將以防薦剡也。書院有薪水,不無營托,延之既久,竟至奉行故事,惟第於邑紳中擇一人閱文,無薪水之奉,亦無山長之名,或合文波先生崇實之意乎?然口不能繼也。是以復請余曰:諸生之見儻,所謂今是而昨非者乎?爰進諸生而謂之曰:爾諸生亦知名實有相需者乎?古者入學必以幣,而修脯之行先生不廢,非貨之也,以將敬也。蓋敬不將,則名不正;名不正,則師不尊;師不尊,則道不立。而欲善人之多也難矣!且膺斯任者,果能訓迪不倦,為士林矜式,固鄉之望也。蒞茲土者,方宏獎之不暇疇,復以薦剡,故重拂諸生意乎?今日之請是也,既語諸生,爰籌庫款大制錢三千千文,發質庫一分生息,以百五十千歸款,以五十千擬添經費,而以百千作山長薪水,雖為數無幾,於諸生束修自行之意,庶有當乎?事固有不相謀而適相合者,文波師崇實行,而余不盡黜虛文者,蓋必使之顧名而思,而後可循名而責也,名也功;實也,爰記而泐諸石。

賜進士出身、吏部文選司掌印郎中、欽命直隸分巡天津河間等處地方兵備道王允中撰。

道光十六年十二月朔,董事人黃紹濂、梅成棟、解道顯、張紹齡、李晌、韓兆齡、沈秉義、寇蘭皋、陳鼎元、鄭大鏞、金鳳池、孟瑄同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