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能力

軟能力

硬能力,是可定量的專業能力,是你從事某職業所必需的工作技能。 只具備硬能力而缺乏軟能力的人是跛子,是有餃子倒不出來的茶壺。 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由多方面的因素組成,既有“硬能力”,也有“軟能力”。

(圖)軟能力軟能力

硬能力,是可定量的專業能力,是你從事某職業所必需的工作技能。如果你是醫生,你的醫學院畢業證書和醫生執照,都是硬能力的指標;你治好了或救活了多少病人,這種業績可定量來顯示你的硬能力。如果你是學生,你的學習能力就是硬能力,它可用你的每科成績和學歷來定量。相反,專業以外的能力都可稱為軟能力,通常沒有證書執照作為考核的指標,大多很難定量。比如,團隊精神、當眾言說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等。有的軟能力可定量,比如非運動員的體育運動能力,它是一種非常好的軟能力,它本身又衍生出很多讓我們生活快樂和職場成功的軟能力——吃苦耐勞, 無畏,敢於冒險,不怕競爭……

定義概述

(圖)軟能力軟能力

軟能力是社會心理學術語。它們和人的情商很有關係。它們是人格特質、社交禮儀、語言溝通能力、個人習慣、品德和樂觀態度的體現。它們把我們個人與同等硬能力的他人區別開來。而硬能力是職場上對專業技術的要求,更多的是智商的體現。軟能力,如前所述涵蓋面非常廣。並且每個人的情況都不盡相同。譬如說在紐約當地的國中強調“character education”(性格教育),往年有“good citizenship ”(好公民)和“sense of community”(社區意識)教育。這些都是素質教育的軟能力部分。美國的中國小教育強調能力培養和潛力開發,很多都是軟能力.

只具備硬能力而缺乏軟能力的人是跛子,是有餃子倒不出來的茶壺。缺乏軟能力實為影響今日中國年輕一代就業的死穴。只有軟硬結合,才能勝任職場的需求。

目前最迫切需要提高的軟能力是:性角色塑造能力、當眾言說能力、獨處能力、體育運動能力、誠信能力和公共事務參與能力。

這六種軟能力,是國人整體最缺乏而又普遍被忽略的。然而,必須指出,這些軟能力的缺乏並不在同一層次,總的來說是正面多過負面:重視教育,聰明勤奮,吃苦耐勞,數學好……不是讓我們看到自己的差距而自卑,而是正視自己,接受自己,揚長避短,改變素質。期望能幫助年輕人吸取教訓,早點培養自己的軟能力。因為軟能力不像英語那樣可以通過專業學校的短期突擊得以迅速提高的。

背景

(圖)軟能力軟能力

“軟能力”不硬成大學生軟肋

在就業競爭激烈的今天,哪些能力才是制勝法寶?山東建築大學大學生就業、創業走訪調查社會實踐團花兩個月的時間調查採訪,得出結果認為,約六成的企業受訪者在招聘時,更看重大學生學習能力、行銷和實踐能力等“軟能力”,學習成績則是次要的,“軟能力”不“硬”成為大學生就業的軟肋。

學習能力重於學習成績

有26%的受訪者認為學習成績非常重要,是衡量學生在校表現的重要指標;而68%的受訪者認為,相對於學習成績,學習能力更重要,他們認為,工作中更需要的是強的學習能力,只要學會學習,不管在校期間分數如何,在以後的工作中會有優秀的表現。

針對大學校園英語學習熱,有36%的受訪者認為在工作中,確實會或多或少地用到英語,要具備一定的英語水平。但也有57%的受訪者認為,除非進入外資企業,否則英語在實際工作中用處並不大,但是英語能力卻能從側面反映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熱情,因此,招聘單位對大學生英語水平的考察能夠起到篩選的作用。

行銷能力是必備素質

相對於簡歷上的學歷及成績等“硬指標”,在個人“軟能力”要求上,60%的受訪者表示,招聘時最看重的是應聘者的行銷能力。他們同時表示,應聘者在相關行業的從業或實習經歷及其他社會實踐情況,也是他們看重的因素之一。

齊魯晚報齊魯創業聯盟秘書長、濟南南瑞通信系統有限公司董事長董振全表示,他最看重大學生的行銷能力和思維方式轉換能力,這也是創業所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素質,他一般通過大學生在應聘時的表現來考察。他說,應聘時,大學生應首先會推銷自己,工作起來推銷產品和企業時才能得心應手;思維方式轉換能力則反映了一個人在處理不同問題、與不同人打交道時,能否靈活應對。

“軟能力”不硬影響就業

如何培養行銷能力?受訪者普遍建議,行銷能力需要在課外專業實習或社會實踐中鍛鍊出來,如今,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高行銷能力,其中最普遍的方式是做銷售工作,另外,在學校中擔任學生幹部、參加社團活動時,大膽發表意見、推介自己,也能間接提高行銷能力。調查實踐團綜合受訪者的分析得出結論,“軟能力”不“硬”是導致應聘者找工作受挫的主要原因。

如何提高

(圖)軟能力軟能力

大學生在學校時,學業以外的方面鍛鍊不多,因此也影響了自已找工作或者在工作中的發揮,或者得不到領導的器重,於是很多人紛紛求助於專業培訓改變精神面貌,增強自信心。對他們來說,應聘時如何著裝得體、如何打動人心,這些細節問題看似簡單,但處理不當會使人陷入尷尬境地,也會失去心儀的崗位。

大學生培養問題,特別是工作態度、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以及人際關係的處理等軟能力培育是當前高等教育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提高大學生的軟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起碼應從大一就開始。現在比較大的問題是,高校很少關心大學生的軟能力培養,特別是一個大學生在求職前,究竟應當具有什麼素質和能力,並不清楚。現在,就業成功的機會似乎越來越小,而市場的要求日益挑剔。因此,教育機構不僅要教會大學生們專業知識,軟培訓也應正式進入課堂,幫助學生能提前了解企業流程,強化自已不足的方面,對於學生畢業後直接上手是一個很大的幫助。

當然,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需要政府、大學、企業等部門單位的支持和幫助,比如大學開設相關課程提高軟能力,學校、政府舉辦招聘模擬、企業提供職前實習等服務。人才的成長是長期的,應從學校、生活中方方面面去留意,在生活中也能汲取營養。

影響

一些用人單位的人事主管說:同一個職位,高學歷的人競爭不過“底”學歷的人的原因很多,特別是應屆畢業生的“硬”、“軟”能力不足,導致高學歷的人競爭不過“底”學歷的人的重要因素。

一個人的工作能力由多方面的因素組成,既有“硬能力”,也有“軟能力”。所謂“硬能力”是指知識、經驗、技能等。所謂“軟能力”則是指創新意識、團隊精神、處理突發事件能力等。

應屆畢業生在“硬能力”方面不足在於經驗,缺乏實踐經驗,有理論沒經驗等於缺了一隻手;只有“硬能力”而缺乏“軟能力”的人是 “跛子”,只有軟硬結合,才能勝任職業崗位的需求,具備更大的發展潛力。

業內人士認為:‘軟能力’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漸進過程。‘硬能力’的培養來源於專業學習,‘軟能力’的形成則更多地依賴於自我修煉。這就像在政治課上能學到政治常識,卻不一定能提高政治覺悟一樣。‘軟能力’,說到底不只是能力,還有道德、操守與精神等多方面內容。大學教育注重知識、技能教育,而輕視職業道德、團隊合作精神、創新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誠信品質等方面的培養鍛鍊。

求職者也應該認識到有了“硬能力”還不夠,還要有“軟能力”。“軟能力”要靠長期養成,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提升自己,在社會實踐中磨礪自己。只有“軟”“硬”兼修,才能馳騁於職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