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小燕

車小燕

車小燕,珠江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共產黨員,1962年2月出生,1978年入伍,因病於2013年12月26日在廣州去世,年僅51歲。她歷任兒科醫師、講師、研究員、研究所所長、科室主任,是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

人物介紹

車小燕,女,1962年2月出生,1978年9月入伍,中共黨員,生前系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檢驗醫學部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廣東省政協委員,知名的突發傳染病檢測檢驗專家。因病於2013年12月26日在廣州不幸去世,年僅51歲。

工作事跡

1993年,車小燕作為訪問學者赴美國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醫學院學習,3年留美,她天天守在實驗室,主攻單克隆抗體的研究,取得了領域成果,她撰寫的論文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雜誌上。

回國後,車小燕在相對簡陋的檢測條件下開展科研。

2008年接手由臨床檢驗和醫學基礎研究所合併的檢驗醫學部後,她首先建章立制,嚴格規範管理,做到獎罰分明,同時她率先垂範,先正己後正人。

2003年春夏,傳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爆發,廣東是重災區,疫情十分嚴峻。起初醫療界對SARS的發病機制、傳染途徑、治療方案等許多情況尚未摸清,找到快速診斷、有效治療的方法迫在眉睫。有著豐富科研攻關經驗的車小燕主動向廣東省科技廳請纓,帶領課題組兵分三路,同時展開非典快速診斷的科研攻關。

她們在廣州和北京兩地之間奔波,不分晝夜,盛夏的廣州天氣異常炎熱,而實驗室更是悶熱難耐。車小燕他們穿著特製的三層防護服,戴著面具和口罩,在實驗室一呆就是十幾二十個小時,象一台高速運轉的機器,餓了泡一碗速食麵,困了靠一杯咖啡抵擋睡意,實在頂不住了就趴在桌子上打個盹。

工作中為避免其他同志被感染,車小燕總是把危險留給自己,主動承擔檢測非典患者血清的任務。奮戰8個月,終於成功研製出世界首個非典型性肺炎檢測試劑盒,為快速診斷和有效遏制非典立了一大功。

人物事跡

車小燕始終奮戰在醫療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第一線,把畢生的智慧和精力都獻給了人民的健康事業。她曾經是一名合格的軍人,軍營里長大,16歲入伍,一生不改雷厲風行、坦蕩正氣的軍人氣質;她是一名出色的醫學教授,治學嚴謹,甘為人梯,培養了數十個醫學博士和碩士;她更是一名優秀的女科學家,海外留學歸來,長期從事醫學檢測檢驗科研工作,鍥而不捨,成就斐然;她還是一名熱愛生活、善良高潔的知識女性,集孝女、賢妻、慈母於一身,始終煥發出獨特風采。

成功研製出世界首個非典型性肺炎檢測試劑盒,作為我國SARS研究的標誌性成果之一入選2004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獲2005年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被譽為SARS檢測“第一人”。

成功研製出I、II、III、IV型登革熱病毒抗原檢測試劑盒,獲得4項國家發明專利。

人物榮譽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國家傑出青年基金、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廣東省高等學校珠江學者特聘教授,入選廣東省“千百十人才工程”國家級優秀人才。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和登革熱病毒抗原試劑盒的成功研製者

2004年6月2日,車小燕研發的非典型性肺炎診斷試劑盒率先通過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審批,獲得SFDA頒發的兩個新藥證書和生產批准文號。這是廣東省防治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科技攻關取得的世界級重大成果,更是國際上首個研製成功的非典型性肺炎病毒血清抗原的檢測試劑產品,被國家衛生部列為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實驗室診斷的新指標,編入04年新修訂的《SARS診療方案》,並作為我國SARS研究的標誌性成果之一入選2004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獲2005年中華醫學科技一等獎。

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一等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廣東省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個獎項、國家發明專利9項、國家診斷試劑新藥證書兩項。

評為總後勤部科技新星、廣東省醫德標兵、廣東省創先爭優先進個人、廣東省“十大最喜愛的健康衛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