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思想與修行

身體思想與修行

身體觀與“人的問題”密切相關,自我理解、互動理解和終極理解都離不開身體的維度。本書對早期中國經典中的身體觀,作了思想與修行相交融的通盤觀照;並在兩希傳統和印度傳統身體觀的考察基礎上,展開跨文化比較與對話。對中國古代“氣—身體”思想的深入開掘,不僅提供了不同於傳統心性形上學、也有別於西方理解的新維度,而且為更整全、真切地體認中國文化中的人心/人事/人生,展現出新的視野。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周與沉,原名瑾,字見山,別署水一方小舟、雪舟近山。壬子孟冬生於川南邛海,祖居青衣江畔,曾問學於錦水之湄、西子湖濱。四川大學文學碩士,浙江大學文學博士。現供職於中央美術學院學術科研辦公室。好讀書不求甚解,偶有得皆由本心。治學興趣在中國道術、佛耶諸教、冥契主義。習書有年,好詩文,京昆、雅樂、影像亦略曉一二。曾有數文載於《中國哲學史》、《中華文化論壇》、《美術研究》等刊。

目錄

原道文叢·總序
引言問:一種身體動姿
緒論從身體的角度看
一軸心時代
二“上帝的面具”
三身體的出場
四問題的提出和定位
五框架、材料與方法
第一章中國身體觀研究述評
一對問題的“觀”
二比較文化視野中的身與心
三身體:在大小宇宙互動網路中
四形一氣一心:從德性修養的觀點看
五作為思維方法、權力符號的身體
六身心關係:情·修煉·身體感
七視野、方法與前景
第二章基本景觀與理想類型
第一節思想的基本景觀
第二節早期中國的身體共識
第三章形軀之身:描述與評價
第一節形軀的形塑
第二節形體:外部的觀察
第三節藏府:內部的認知
第四節對官覺的態度
第五節如何看待形軀之身?
第四章心:“家族類似”的視角
第一節家族·地位·形成史
第二節知的考察
第三節從自然情感到價值情感
第四節志:一個“意”的範疇
第五節心與性:形而上的可能
第五章溝通身心的氣
第一節身心關係
第二節心氣之辨
第三節身心交通中的氣
第六章修行:踐行與轉化
第一節身心轉化的可能
第二節充養:儒家的進路
第三節減損:道家的證地
補論從“德感一樂感”說看身心觀
第七章他者的目光:天竺與泰西
……
第八章回到中國:自識·自省·自立
結語
主要參考書目
附:《甲申仲秋書懷一百二十八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