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日本文化

身邊的日本文化

《身邊的日本文化》是(日)多田道太郎編寫的一本書籍,由南京大學出版社於2008年出版。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多田道太郎,原畢業於京都大學法國文學專業,是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學者。本書從身邊的各種現象,諸如餐具的使用、建築形式、插花及園林藝術、生活習慣、語言和人際交往方式等等,深入剖析日本文化的深層結構和獨特的價值體系,從日本人生活的表象窺見日本文化的神髓。內容包羅萬象,語言幽默諧謔。

目錄

《學術文庫》版前言

一 身邊的日本文化

1 筷子為高級用具

2 充滿神秘色彩的餐具

3生活中的美學與宗教意識

4 春夏秋冬和日本人的秩序感

5 日本和歐美在席位上的差異

6 緩衝型的交流方式

二 日本人的審美觀(1)——日常生活中的關聯與界限

1 為什麼“日本人論”經久不衰?

2 不斷增多的虛有其表的文化

3 禁區與心靈的界限

4 隱匿於“空間”的可能性

5 “氣”與日本文化

三 日本人的審美觀(2)——日常生活中神靈的替身

1 肌膚引發的預感美學

2 對自然的信賴感

3 匍匐於地面的審美意識

4 作為神靈替身的神輿

5 日本文化的模仿性和動力來源

四 繁華街區中的美

1 何為都市的魅力?

2 “替代”的觀念/103

3 “正式、公開”、“日常、私下”和“不潔、污穢

4 繁華街的原型來自廟會

5 大眾消費文化的起源

6 庸俗低劣的美學

7 日本的民族主義美學

五 日語的人類學

1 有關語言的普遍性

2 支撐起民族基石的平假名

3 穿鞋的文化和赤腳的文化

4 有文字的國家、沒有文字的國家

5 由平假名連線起來的過去與現在

原書後記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一 身邊的日本文化

1 筷子為高級用具

筷子文化圈

進一步考察人們如何使用餐具,會發現很多有趣之處。與歐洲人使用刀叉不同,我們使用筷子。那么筷子和刀叉哪個更“高級”呢?當然把文化分為高級、低級本身就非明智之舉。我認為只能說不同的民族擁有不同的文化,而且這些文化都各具特色。當然通過仔細分析、歸納,我們仍然能找出區分文化的一些基準。

例如,仔細考察叉子,就會發現叉子其實從縱向延伸了人類的手指,也即叉子是人類手指的延長。有一種“延長說”認為人類發明的任何工具都是人類身體的延長,汽車是人類雙腳的延長,電視是雙眼的延伸。而這種“延長”的最樸素的形式就是叉子,人們用它來叉食物。叉子雖有三叉、四叉之分,但其本質不外乎模仿手指,是“野蠻”物品。

與之相比,筷子必須手握兩根小棒加以操作。如果不加操作,根本無法發揮其工具的作用。用叉子時談不上任何操作性,需做的動作僅有“握緊”、“叉下去”而已,相當簡單甚至近乎“野蠻”。由此可見,筷子屬於更高級的文化。

可是,正如前文所述,文化之間很難進行孰優孰劣的比較。在某一方面卓越出色的優點,換個角度就可能變為缺陷。人類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工具可以把食物送進嘴,那就是手。用手進餐可能是最為“原始”的做法了,但觸覺也是進餐時的重要感覺,因此從觸覺的角度來看,用手進餐的效果最佳,筷子、叉子則次之。若從用手指靈巧操作這一點來看,或許能說筷子是最高級的工具,在這一點上叉子無論如何都不占優勢,當然前提是撇開其來自歐洲這一“尊貴”的“出生背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