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當今常用於口語的“跳槽”,不能單從字面上來理解。這個詞語的來源,明代楊慎在《楊慎詩話》里有解:
“魏明帝初為王時,納虞氏為妃,及即位,毛氏有寵而黜虞氏,卞太后慰勉之,虞氏曰:‘曹氏自好立賤,未有能以令終,殆必由此亡國矣。’其後郭夫人有寵,毛氏愛弛,亦賜死。……元人傳奇,以明帝為跳槽,俗語本此。”
資料記載
雖說出於元代,但“跳槽”的用例大量見諸明清。如明代馮夢龍編的民歌集《掛枝兒》,就有一首《跳槽》:“你風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兩情深,罰下願,再不去跳槽。”男女雙方表達的是用情要專的願望。由於風月場上的嫖客,拋棄舊識的妓女,另搭新歡與用情不專有相同之處,“跳槽”自然也用於此義。例如: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便有幫閒鑽懶一班人兒出來,誘他去跳槽。大凡富家浪子,心性最是不常,搭著便生根的,見了一處,就熱一處。”又清沈復《浮生六記》:“秀峰今翠明紅,俗謂之跳槽,甚至一招兩妓。”
同理,僱工另尋新主,又與“跳槽”的“不專”相似,“跳槽”後來也用指離開原來的職業另謀出路。例如:清陳森《品花寶鑑》:“那姬師爺更不好,如果好,我也不跳槽了。”這個用法就是現在“跳槽”的常用義。廣州話從清代起,承用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