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與發展
關於跳水運動的歷史,在倫敦大不列顛的博物館裡,陳列著公元前500年的一隻陶質酒杯,杯上繪有一個人正勇敢地從船舷上跳入海中,這是至今所見跳水運動最古老的物證之一。中國早在宋代(公元960~1275年)就有了跳水活動,並且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中海、紅海一帶的碼頭工人、船工、漁民在17世紀就盛行從懸崖陡壁或固定的建築物上跳水,並逐漸發展到現代的跳台和跳板跳水。現代的競技性跳水運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於歐洲。1904年第3屆奧運會將跳水列為比賽項目,1908年第4屆奧運會確定了正式比賽規則,1912年第5屆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跳水項目,從此跳水運動在世界各國都開展起來。目前,世界性的大型比賽,除奧運會之外,還有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賽。
當今世界跳水運動的水平,以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處於領先地位。
主要規則
1、跳水競賽規則規定,比賽項目分為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和無難度係數限 制的自選動作兩類。2、在每一個項目的比賽中,運動員都應跳完全部比賽動作,隨後將所有比賽的得分數累加,以得分數多者為優勝。
3、跳水比賽的動作須在跳水競賽規則的“動作難度表”中選定。
4、跳板跳水比賽,男女分別有六個和五個無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以及各有五個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係數的總和不得超過9.5。
5、跳台跳水比賽,男女分別有六個和四個無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以及各有四個有難度係數限制的自選動作,其難度係數總和不得超過7.6。
6、國際游泳技術委員會規定,凡是奧運會跳水比賽和世界性跳水比賽都須進行預、決賽,從預賽中選出十二名成績最好的運動員參加決賽。決賽時必須重複預賽時的全部動作,以決賽成績總分多者為優勝,我國也采有這一規定。
7、運動員的比賽動作必須在不同組別中選出,不能重複。
8、在跳水比賽時,運動員選跳的每一個動作必須一次完成,不能重跳。
常規知識
1、跳水的世界性管理組織:FINA(國際泳聯)2、重要的國際跳水比賽是世界跳水錦標賽和歐洲跳水錦標賽。
3、裁判人員一般由7名裁判人員的(專門)小組成,一名總裁判和兩名秘書(記錄員)。 總裁判的職責是管理競賽過程和對裁判工作進行檢查監督。
4、跳水的6組正式動作是向前跳水,向後跳水,反身跳水,向內跳水,轉身跳水和臂立跳水。(跳板跳水不用臂立跳水。但高台跳水這6組動作都要進行)
5、參加決賽的運動員跳的動作:
跳板項目:男子跳11個動作(5個規定動作,6個自選動作),女子跳10個動作。
跳台項目:男子跳10個動作,女子跳8個動作。
6、規定動作是一次向前跳水,一次向後跳水,一次反身跳水,一次向內跳水和一次向前跳水轉身半周。這些跳水動作可以是直體,屈體或抱膝。
7、在完成動作的過程中運動員可採用幾種姿勢來完成:直體,任意姿勢,屈體或抱膝。
8、運動員入水可以用腳或頭先入水,頭先入水時身體必須保持垂直足趾伸直併攏。雙臂伸過頭並與身體成直線,雙手併攏。
組別姿勢號碼和難度係數
競技跳水動作類型繁多,從現今的國際跳水競賽規則來看,共有87個不同 種類的跳水動作。一、動作組別
跳水動作根據運動員起跳前站立的方向和起跳後身體運動的方向,分為以下6個級,
第1組——面對池向前跳水。
第2組——面對板(合)向後跳水。
第3組——面對池反身跳水。
第4組——面對板(台)向內跳水。
第5組——轉體跳水。
第6組——臂立跳水(僅在跳台跳水中採用)。
二、動作姿勢
跳水動作的姿勢。可分直體(用“甲”表示)、屈體(用“乙”表示)、抱膝(用“丙”表示)、翻騰兼轉體的任意姿勢(用“丁”表示)4種,在國際跳水規則中分別用英文字母A、B、C、D來表示。
三、動作號碼
每組的跳水動作都有自己的號碼數,以表示動作組別和翻騰轉體的周數。例如:
1~4組動作的號碼均採用3位數。第一個數代表動作組別;第二個數代表飛身動作(如果第二位數是“0”,則表示役有飛身動作)第三個數代表翻騰周數(以“1”為半周,“2”為一周,“3”為一周半,以此類推)。例如“201”,表示第二組向後跳水翻轉半周;“305”,表示第三組反身翻騰兩周半;“113”,表示向前飛身翻騰一周半。
第5組轉體動作採用4位數。第一位數表示第5組(特指轉體跳水);第二位數表示翻騰轉體的方向;第三位數表示翻騰周數;第四位數表示轉體用數,計算方法同前。例如:“5136”動作中,“5”表示第5組轉體跳水,“1”表示用第1組向前跳水的方向完成翻騰轉體,“3”表示翻騰一周半,“6”表示轉體三周。再如“5337”動作是指第5組轉體動作,採用第3組反身跳水方向完成翻騰轉體,翻騰一周半,轉體三周半。第6組臂立動作也採用3位數。第一位數表示第6組(特指臂立跳水);第二位數表示臂立跳水的方向;第三位數表
示翻騰周數(計算方法同上)。例如“614”動作中“6”表示第6組臂立跳水,“1”表示採用第一組向前跳水方向翻騰,“4”表示翻騰兩周。再如“632”,是指第6組的臂立跳水動作,用反身跳水方向翻騰一周。
四、動作難度係數
動作難度係數是表明運動員完成動作的難易程度。國際跳水競賽規則為每一個跳水動作確定了相應的難度係數,它根據動作組別、競賽項目(跳板、跳台)、器械高度、動作姿勢和翻騰轉體的周數等方面的差異來確定其數值。運動員跳水時,動作簡單,難度係數就低;動作複雜,難度係數就高。例如:3米板1O3乙,難度係數為1.6。10米台307丙,難度係數為3.4。對於同一動作,因器械高度不同,難度係數也有區別。例如同是405丙,1米板的難度係數為3.0,3米板的難度係數為2.7。目前,國際跳水競賽規則難度表上列出的最高難度動作是;3米板109丙和307丙及10米台109丙,難度係數均為3.5。
跳水是在跳水台板上跑跳,完成空中動作,以入水為結束的一項水上運動。跳水運動的項目有跳板跳水和跳台跳水兩項。
跳板跳水有1米板和3米板兩種。自60年代鋁合金板問世後,已出現了向前翻騰4周半和其他多周翻騰轉體動作。隨著跳板彈性越來越大,對運動員掌握身體平衡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跳板跳水的關鍵是合理利用跳板的反彈力,獲得最佳起跳角和高度。所以走板和起跳是跳板跳水的基礎。
跳台跳水是在堅硬而沒有彈性的5米、7.5米或10米高台進行,世界高手都選用10米跳台。因從10米台起跳到入水大約是1.41秒,相對來說比5米和7.5米台有較長的騰空時間,便於做出難度更高的翻轉動作。跳台跳水起跳穩定,與跳板跳水技術截然不同,一般採用快助跑低跨跳,騰空後迅速攏緊體形,縮短縱軸鏇轉的半徑距離。縱軸翻騰力和橫軸轉體力處理是否協調、連貫、適當,是做好既翻騰又轉體的關鍵。關於跳水運動的歷史,在倫敦大不列顛的博物館裡,陳列著公元前500年的一隻陶質酒杯,杯上繪有一個人正勇敢地從船舷上跳入海中,這是至今所見跳水運動最古老的物證之一。中國早在宋代(公元960~1275年)就有了跳水活動,並且有一定的技術水平。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地中海、紅海一帶的碼頭工人、船工、漁民在17世紀就盛行從懸崖陡壁或固定的建築物上跳水,並逐漸發展到現代的跳台和跳板跳水。
現代的競技性跳水運動,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出現於歐洲。1904年第3屆奧運會將跳水列為比賽項目,1908年第4屆奧運會確定了正式比賽規則,1912年第5屆奧運會又增加了女子跳水項目,從此跳水運動在世界各國都開展起來。目前,世界性的大型比賽,除奧運會之外,還有世界錦標賽和世界盃賽。
當今世界跳水運動的水平,以中國、美國、俄羅斯、德國處於領先地位。
場地設施
比賽場地
跳水池面積為25×25米,池深為5.4米。
跳板
跳板跳水在一條離水面3米高的有彈性的板上進行。3米跳板按國際泳聯規定,跳板應最少長4.8米,寬0.5米,並於表面覆蓋防滑材料。
觀賽禮儀
觀眾進出場地要有序,要在比賽前到達賽場,這是對運動員、教練員和裁判員最起碼的尊重。
玻璃瓶、易拉罐飲料都是不允許帶進場地的,
比賽時只允許帶軟包裝飲料進入賽場。垃圾要用方便袋或者紙袋自行帶出。
觀眾的衣著要整潔、大方,不可太隨便。
在比賽開始時,特別是運動員準備出發時一定要保持安靜,不要吃東西或互相聊天、喧譁。在比賽中,最好不要走動。
觀眾一定要記住不允許在游泳館內使用閃光燈。
手機要關機或設定在振動、靜音狀態。
場館內禁止吸菸。
看比賽可以高喊自己喜歡運動員的名字,可以在啦啦隊的統一指揮下高喊口號,但不能喊出不文明語言。
運動員發揮得好,觀眾要鼓掌。介紹各國運動員時也要給予運動員支持和鼓勵,不可喝倒彩。
比賽結束後,為優勝者發獎牌,同時演奏其國歌。這時,觀眾應全體起立並肅靜。
代表名人
姓名:彭勃(Peng bo)性別:男
籍貫:江西
生日:1981.2.18
身高:1.65米
體重:62公斤
項目:跳水
明星簡介及輝煌戰績
個人愛好:玩遊戲
最好成績:2004年雅典奧運會男子3米跳板金牌
運動經歷:
1987年在江西省南昌市體校接受訓練,1991年進入江西省體工隊進行專業訓練,1998年進入國家隊。
主要成績:
2001年世錦賽男子雙人3米跳板冠軍;
2002年世界盃男子3米板亞軍、團體冠軍,亞運會男子3米跳板雙人冠軍;
2003年世錦賽男子3米板亞軍;
2004年世界盃跳水賽男子3米板雙人冠軍、個人第三名;
2004年奧運會男子3米板金牌。
姓名:熊倪(Xiong Ni)
性別:男
籍貫:湖南長沙
生日:1974.1.6
身高:1.66米
體重:55公斤
項目:跳水
1988年瑞典杯國際跳水賽男子跳板、跳台兩項冠軍;
1988年第24屆奧運會跳台亞軍;
1992年第25屆奧運會跳台第三名;
1993年七運會1米板冠軍;
1991-1995年世界盃獲得多枚跳台和3米板金、銀牌;
1996年第26屆奧運會跳台冠軍;
1997年八運會跳台冠軍;
1999年溫州站國際邀請賽跳板冠軍,瑞典大獎賽跳板冠軍,全國冠軍賽跳板和雙人冠軍;
2000年世界盃與肖海亮合作奪得跳板雙人冠軍;
2000年悉尼奧運會與肖海亮獲得男子3米板雙人金牌;
2001年九運會男子3米跳板單人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