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東南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
11月1日)平裝: 19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64124865, 9787564124861
條形碼: 9787564124861
商品尺寸: 25.8 x 18 x 1.4 cm
商品重量: 358 g
ASIN: B004HW7RPS
內容簡介
《路面結構動力學》可以作為交通運輸工程和道路與鐵道工程研究生課程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課程的參考用書。同時《路面結構動力學》可作公路、城市道路、鐵道、機場等部門從事科研和設計的工作人員參考用書。
《路面結構動力學》涉及多個學科,專業面廣,限於作者水平,難免有錯誤和不當之處,敬請讀者和廣大師生批評指正,以便及時修改和完善。
1 緒論
1.1 路面材料動態參數
1.2 路面結構分析
1.3 路面動態檢測
1.4 路面結構疲勞斷裂特性
1.5 車輛與路面間的相互作用
1.6 小結
參考文獻
2 結構動力學基礎理論
2.1 結構動力學原理
2.1.1 達朗貝爾原理
2.1.2 虛功原理
2.1.3 拉格朗日方程
2.2 單自由度系統和多自由度系統的振動
2.2.1 單自由度系統的振動
2.2.2 兩自南度系統的振動
2.2.3 多自由度系統的振動
2.3 常用工程結構振動求解方法
2.3.1 能量法
2.3.2 瑞利法
2.4 小結
參考文獻
3 瀝青路面材料動態參數
3.1 瀝青混合料阻尼參數
3.1.1 瀝青混合料動態阻尼參數試驗
3.1.2 環氧瀝青混合料動態阻尼參數試驗分析
3.2 瀝青混合料動態模量參數
3.2.1 概述
3.2.2 動態模量|E*|的力學意義
3.2.3 動態模量指標|E*|/sinφ
3.3 瀝青混合料動態模量試驗研究
3.3.1 試驗準備與方案
3.3.2 試驗結果及分析
3.3.3 瀝青混合料動態模量主曲線的建立
3.4 瀝青混合料動態彎拉勁度模量試驗研究
3.4.1 試驗準備與方案
3.4.2 試驗結果與分析
3.5 小結
參考文獻
4 動載作用下瀝青混凝土路面力學回響
4.1 彈性體應力波
4.1.1 彈性體的運動微分方程
4.1.2 彈性體中的無旋波和等容波
4.1.3 彈性體表面波
4.2 瀝青路面動態回響理論解
4.2.1 路面動態回響的研究方法
4.2.2 移動線荷載下層狀半空間體動態回響理論解
4.2.3 移動面荷載及脈衝面荷載下層狀半空間體動態回響理論解
4.3 瀝青路面動態回響數值模擬
4.3.1 有限元動力方程
4.3.2 計算實例
參考文獻
5 動載作用下剛性路面力學回響
5.1 地基模型與彈性板理論
5.1.1 地基模型
5.1.2 彈性板模型假設
5.1.3 彈性板振動理論
5.2 動載作用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動態回響
5.2.1 Winkler地基上彈性板動態回響
5.2.2 雙參數地基——板動態回響
5.2.3 彈性半空間地基——Mindlin板的動態回響
參考文獻
6 路面結構動力學檢測的原理與方法
6.1 應力波波速測試方法
6.1.1 方法原理和試驗技術
6.1.2 理論假設
6.2 力阻抗法
6.2.1 復彈性模量
6.2.2 力阻抗函式
6.2.3 測試方法
6.2.4 試驗設備
6.3 波速法和力阻抗法在路面檢測中的套用
6.3.1 路基的動態檢測
6.3.2 路面層狀結構的動態彈性模量與剛度的檢測
6.4 FWD測試技術及其套用
6.4.1 落錘式彎沉儀構造及其工作原理
6.4.2 檢測方法
6.4.3 FWD在路面結構檢測中的套用
6.5 路面結構的其他檢測技術
6.5.1 雷達檢測技術
6.5.2 超音波檢測技術
6.5.3 雷射檢測技術
參考文獻
7 動載作用下路面結構疲勞斷裂行為
7.1 基於斷裂力學的路面疲勞裂縫理論
7.1.1 路面材料的斷裂力學基礎
7.1.2 常用的裂縫擴展準則
7.2 瀝青路面斷裂行為模擬
7.2.1 瀝青路面斷裂行為的有限元實現
7.2.2 帶裂縫路面的三維實體模型
7.2.3 動荷載作用下裂縫尖端的應力強度因子分析
7.2.4 帶裂縫路面的動荷載回響
7.3 瀝青路面結構裂縫監測
7.3.1 瀝青路面結構裂縫無損檢測
7.3.2 基於BOTDA的瀝青路面裂縫監測
參考文獻
8 大跨徑鋼橋橋面鋪裝動力回響
8.1 大跨徑鋼橋橋面鋪裝體系受力特性研究概述
8.2 移動恆載作用下鋪裝層動力回響
8.2.1 橋面車輛荷載模型
8.2.2 鋪裝層動力回響
8.3 考慮橋面不平度的鋪裝層動力回響
8.3.1 橋面鋪裝層不平度模擬
8.3.2 考慮不平度的鋪裝層動力回響
8.4 帶裂縫鋪裝層的動荷載回響
8.4.1 動力學及應力強度因子基本理論
8.4.2 計算模型及假設
8.4.3 計算結果及分析
參考文獻
歐美等國在19世紀初期開始路面設計研究,從1901年美國麻省道路委員會提出了第一個路面設計公式以來,路面理論經歷了古典理論設計方法、經驗設計方法、理論-經驗結合設計方法等階段。20世紀60年代起國外研究者開始關注路面材料和結構的實際工作狀況,部分學者也將研究成果總結寫入了教材或專著,如Dynamics of Pavement Structures(G. Marticek )主要介紹了剛性路面的動力學分析原理。(AASHTO)近年來開展了I.TPP長期路面觀測計畫、加速載入試驗、動態模量的研究等動態試G-驗與數據採集工作,並提出了力學一經驗法設計指南MEPDG(2002),於2006年對軟體作了升級。該設計方法採用了動模量作為輸入參數,以更加有效的評價瀝青混合料的黏塑性。但是目前設計軟體的力學計算部分仍然採用靜力學彈性層狀體系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