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軍[畫家]

路軍[畫家]

路軍,又名:路霖君,男 ,研究生學歷,山東師範大學畢業 、留學俄羅斯國立工業大學、2005年中央黨校畢業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盆景協會書畫院副院長, 齊魯書畫協會常務理事、山東省衛生系統書畫協會副秘書長、中國名流網常務理事 。

基本信息

藝術之路

2009年至2010年中國國家畫院劉牧老師指導。

路軍[畫家] 路軍[畫家]

2010年至2011年中國國家畫院黃格勝工作室深造。

2011年開始中國國家畫院張志民工作室班長。

2006年“走進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品獲優秀獎。

2006年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獲優秀獎。

2006年“走進鄭州”第五屆海峽兩岸書畫大展,其作品“夢回故鄉”榮獲山水百強獎。並被組委會收藏。

2006中國曲阜國際孔子文化節組委會舉辦的“走進洛陽”其作品榮獲優秀獎。

2007年山東美協第四屆寫生展獲優秀獎。

2007年紀念鄧小平南巡講話十五周年,作品“春澤山韻”獲優秀獎。

2008年在警魂頌書畫大展中獲優秀獎。

2009年中國文學第十一期刊登其作品。

2010年紀念十大元帥授勳55周年“全國書畫大賽作品集”收藏。

2011年“世界書畫名家作品交流展”在台灣展出並被收藏。
2011年紀念建黨九十周年省文化廳舉辦的“書情畫意獻給黨名人名家書畫作品展覽”獲優秀獎,並捐獻給了老區。

2011年齊魯頌山水畫晉京展獲創作獎山東美協永久收藏。

2012年情系沂蒙中國國家畫院展優秀獎。

2013年1月《山東新農村》刊登其作品,3月《法制經濟觀察》刊登其作品,4月《旅遊與文化》刊登其作品,4月收入山東雙年展官方網站。

畫家感言

格物與境
現代人繪畫把禪隨時掛到了嘴邊,然而卻很少到大自然中寫生,一年中去不了一兩次。也許是忙於工作,沒有時間,身不由己。古人早有“外師造化,終得心源”之說,但真正把這一點做得好的人並不多。黃賓虹語錄中曾講:“絕似物象者,此欺世盜名之畫;絕不似物象者,往往託名寫意,亦欺世盜名之畫;惟絕似又絕不似於物象者,此乃真畫。”我曾經從山東跑到廣西拜山水畫大師黃格勝為師,學習黃老師的繪畫精神、技法、理念。然後又拜山水畫大師張志民為師研習山東人對山水畫的獨特視角。綜觀大師對國畫山水的理解,都包含著一個共同的思想:重視寫生,重視到大自然中通過切身體會尋找適合自己的答案。同時,也十分重視看書學習、鑽研理論。中國的山水繪畫和西方風景畫不同之處在於中國山水畫是托物而寫意,即“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的境界。學習中國山水畫唯讀老莊之類是遠遠不夠用的,還要把中國文化中所包涵的更廣泛的哲思與知識學好。我平時好買書看書,空閒時間常去圖書館看書。我也喜歡遊歷,喜愛寫生。每次出去寫生我習慣帶著問題進入自然。雖然有時感覺自己運筆不暢,但眼有所觀心有所感,收穫是無法當場就體會深切的。我喜歡追求與別的畫家不一樣的東西,哪怕顯得不那么潮流。我認為,一個山水畫家,其縱的知識要向上學到夏、商、周。橫向的則是週遊各地,踏足世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學過俄語、英語,自學過日語;學過經濟學、醫學。所以我對山水畫的感覺可能更特殊,更超越繪畫本身。黃老師講:“道法自然,以形媚道,無形而形。”張老師講:“見山是山,見水是水;而後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最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兩位老師的教誨我會深深去冥想。學到大師的思想和對世界對山水畫的認識。畫道論:技藝之法,如近乎道;則濃、淡、虛、實之沖盈。也就不在乎外界的評頭論足,而暢敘自己心中的大鵬之氣、天地之氣,宜靜為上。神、妙、逸品乃是人之定也。畫貴高,乃脫胎換骨,有帝王之氣吞山河之概。方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筆寫墨染山川秀

筆寫墨染山川秀

----略談路軍的山水畫藝術

作者:靳鶴亭

畫友路軍,是活躍在當今畫壇前沿的畫家。他勤奮好學,經常寫生,其創作精神,十分可佳。由於他謙恭好客,朋友較多,遠近多知他是山水畫家。其學畫之路,歷盡甘苦。在學畫路上,踏過無數名山,細觀奇峰,心得頗豐,由此創作了一些得意之作。其畫雄姿壯觀,讓人讚嘆!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愛。余在此只談,路軍的繪畫構圖、用筆特點、用色技法及其創作風格。余皆略之。
凡繪畫作品,形似神似,能神形具佳,乃為上品。一般而言,先求形似,後得神似,若神形共鳴,乃寫生之要也。特別是山水畫寫生,應抓其根本特點,例如,畫泰山就得象泰山,突出其雄;畫黃山就得象黃山,突出其秀。此乃山水畫寫生之重點。畫家路軍,立志山水,為此奮鬥。幾十年來,風餐露宿,為山川寫照,創作構思,積累素材,為繪畫之基礎。凡山水畫,先取其勢,再取其貌,為創新之意也。
(一)路軍的山水畫構圖
山水畫家路軍,深知繪畫構圖,是創作的關鍵,如構圖不理想,作品是無論如何,也沒法補救。特別是山水畫,應先取其勢。唐·王維《畫訣》曰:“凡畫山水,意在筆先。丈山寸樹,寸馬分人。遠人無目,遠樹無樹,遠山無石,隱隱如眉;遠水無波,高與雲齊。”(《中國古代畫論類編》第596頁)此訣比例明確,關鍵在於把握分寸,法不可違矣。凡山水畫,表現祖國大好河山,應氣勢磅礴,雄偉壯觀,若做到如此,須深入生活,用心構思,才有奇焉。
余見路軍所作《山鄉清幽圖》構圖(見附圖),對於三遠在透視角度上的處理,把握分寸。例如,他對於平遠做到了:視野開闊,意境遠大,借遠景群山取勢。山路景物,設在近處;左邊密林深處,通一條大路,使整個畫面顯得活潑。遠景只做陪襯,但不可少。如果沒有遠景的襯托,便沒法表現其勢,近遠之間的虛實構成關係,是相互依存的。通過對比關係,把近處強烈的感染力,釋放到遠處,並由近及遠。平遠的章法格式,其景在近,而意則遠矣。再如,路軍對高遠、深遠的把握關係,亦恰到分寸,深遠的模糊不清,使之如隔煙霧,景物不清,如深山的雲,大海的霧,以無代有,以半代全,通過高運透視關係,感覺繪畫的完美性。路軍作品《泰岱盡染》(見附圖),近景、中景、遠景明確,氣勢磅礴,水勢滔滔。觀其山水畫作品,構思有變,能取得如此效果,主要是由於構思源於生活、高於生活,他在幾十年的風晨歲月中,跋山涉水,深思瞑想,勤於創作,才取得如此成果,實非易也。
(二)路軍的山水畫用筆
路軍用筆,剛勁有力,畫石剛毅,畫樹挺拔,為山水骨矣。骨力壯者,顯山水之神也。凡畫山者,應把握皴法,併兼用點線面結合,看似紋理亂法,能給畫面帶來生機。凡看似有線,而又不成線者,是沒有條理造型,若二次補筆,輪廓雛形就比較突出了,顯示用筆,強勁有力,繁雜中略顯舒朗,拙中有巧,用筆酣暢,待畫三遍之後,便使青山綠水,畫面生輝。所有線條,隱隱約約。皴法雖各有別,加工幾遍之後,就越來越顯清晰。例如:路軍作《泰岱盡染》,使用皴法,山石裂縫,青綠山水,多用荷葉皴法,筆法多有變化。畫面用枯樹配之,更顯壯觀。再如:路軍創作的《古樸的村莊》(見附圖),畫山使用披麻皴法,其線條長短不一,其筆多用中鋒,兼用偏側,相互補充,顯示其用筆穩健。
路軍繪畫用筆,有骨有肉,知其骨氣取勢,是其智也。五代荊浩《筆法記》曰:“凡筆有四勢:謂筋、肉、骨、氣。筆絕而斷謂之筋,起伏成實謂之肉,生死剛正謂之骨,跡畫不敗謂之氣。故知墨大質者失其體,色微者敗正氣,筋死者無肉,跡斷者無筋,苟媚者無骨。”(見《中國古代畫論類編》第606頁)路軍知其用筆之理,畫而用之。從《古樸的村莊》看,所畫山村房舎,用筆縱放,斷連有之。筆從左起,轉向右而收筆,起筆略重,行筆稍輕。悠揚輾轉,收筆復重。筆筆圓潤,顯其力量。畫石多如園形。此不見皴法,多見苔點碎整,有大有小,隨其意者為佳也。還使用亂麻皴法。給青山以靈魂,還綠水以生命,使之有動有靜,在互動中表達出美的境界。例如:他創作的《唐人詩意圖》、《雲涌千峰奇》、《嶗山北九水》等,給賞者一種清幽的感覺,所見巍巍群山,皆雲霧繚繞,顯煙雨濛濛,呈雲霧騰騰,使群山沐浴在雲霧之中,顯得更加壯麗,使賞者心情舒展,如臨其境,甚感其山水之美也。
(三)路軍的山水畫用墨
路軍的山水畫,用墨較為和諧,其濃淡乾濕,自有特色。在山水畫中,水墨占據很重要位置。畫家利用筆墨的無窮變化,描繪大自然的景觀,給人一種美感,是其藝術之佳也。
凡畫山水畫,“略用赭石、花青等顏料烘染的,稱為‘淺降’山水;以墨為主,略使皺擦,而照以石綠、石青等不透明顏色的,稱為‘小青綠’山水;只用墨線構輪廓,純以石緣、石青表現樹木山石的,稱為‘大青綠’山水;若在大青綠的山水基礎上,再沿山之結構勾以金線者,外稱為‘金碧山水’。”(見《怎樣畫山水》前言/弭菊田著,山東美術出版社1987年)此乃山水畫的一般知識常識,路軍畫的山水畫,若以墨線勾畫,應視墨為珍者為上,絕不可失其墨也。“墨有六彩,黑白乾燥濃淡是已,六彩俱而山之氣韻全。若使黑白不分,是無陰陽明暗;乾濕不備,是無蒼翠秀潤;濃淡不變,是無凸凹遠近。凡畫山石樹木,六字不可缺一。”(見《三希堂畫寶》九思齋主輯選第12頁/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3月)由此可見作畫用墨的重要性。我見路軍作畫,例如:《泰岱盡染》(見:附圖)其底色是用清淡墨,然後用較濃墨略罩一遍,等半乾之後,再分層次上色,如此反覆,以達到滿意為止。雖然都是墨色,分層上色可達到不同的效果。“設色即用筆用墨意,所以補筆墨之不足,顯筆墨之妙處。今人不解此意,色自為色,筆墨自為筆墨,不合山水之勢,不入絹素之骨,惟見紅綠火氣,可憎可厭而已。惟不重取色,專重取氣,於陰陽向背處,逐漸醒出,則色由氣發,不浮不滯,自然成文,非可以躁心從事也。”(見《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上第171頁)此處所云,說色不可過矣。對於用色,應融為一體,層層著色,要簿而清,求其柔和,且不能匆忙從事。從路軍《山鄉清幽圖》、《泰岱盡染》畫面看,設色清淡,墨色層次分明,山石配有赭色,並用水墨勾勒,在皴染山石的基礎上,敷設赭石為主色的淡彩山水畫,使畫面帶有水暈墨脹之感,使墨生五色,觀有韻味。此乃用色之明也。
路軍畫山水畫,其用色調和,墨勻色亮,色墨混用。只有如此,才能做到自然流暢,少留痕跡。應特別做到,“山頭不得一樣,樹頭不得一般。山藉樹而為衣,樹藉山而為骨。樹不可繁,要見山之秀麗;山不可亂,須顯樹之精神。----能如此者,可謂名手之畫山水也。”(見《中國古代畫論類編》第597頁)此語,乃為唐代王維《山水論》畫名言。從路軍的山水畫看,色少墨多,淡雅清幽。例如:《泰岱盡染》畫面,近景多樹,配有亭樓;遠為群山,雄姿高聳。若保持和諧,中間須有過渡。路軍的用色之處,在於用了一片寬闊的雲帶,使之畫面,融會貫通,前後呼應;融為一體,色調清新。
凡作畫者,其要領層次清明。細觀路軍的山水畫,山石壯觀,水若有聲。筆動如龍,潑墨如雲,筆快如風,寥寥數筆,高山流水,千姿百態,活而傳神。把山石雲霧,村寨樹景,展現於畫面之中。吾見路軍作畫,看似隨意,實則胸中有數,特別是畫巨幅山水,他用筆簡潔,用墨張揚,富有質感,對高山流水中的飛動之態,刻畫入微,活龍活現,似有傾山倒海之勢。如《雲涌千峰奇》、《泰岱盡染》、《清幽山嵐》等,這些作品,均顯示路軍的用墨藝術功力。
(四)路軍的山水畫藝意境
路軍的畫風,質樸厚道,意境深邃,觀之清新。余從他諸多的畫中,看到他繪畫的功夫,看到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其心與大自然融合,才能感到畫的美觀,這從他的藝術創作之中,展現出他的精神世界。曾有多位明家,對他的山水畫作品,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可賀;有些作品,在報刊選登,可喜;有些作品,被館堂收藏,可贊。所有畫作,皆是路軍筆墨功夫的一種展現,是他繪畫藝術的一種標誌,他幾十年來,勤於筆墨,所有作品,是他從事丹青藝術的榮耀與自豪。
余近所知,省展、國展、行業展,展現出他的藝術魅力,朋輩多人向他求畫,難以應酬,但他樂此不疲,這是對他山水畫的肯定。足見他繪畫事業的成功,亦是山水畫界的驕傲。
路軍的山水畫,內容廣泛,畫面石橋仙界,草木豐盛;村莊人物,廟宇亭台,把山水融為一體,山動水流,畫意不拘一格,生動祥和。如宋.郭熙所云:“山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髮,以煙云為神采。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花,得煙雲而秀媚。水以山為面,以亭榭為眉目,以漁釣為精神,故水得山而智,得亭榭而明快,得漁釣而曠落,此山水而布置也。”(《中國古代畫論類編》第638頁)由此可見,山水畫內容豐富,其意更為深遠,賞之更有韻味,是其畫之美也。
概之,路軍作畫,尊重傳統,學習傳統,曠野渾然,並不僵化。而是在學習傳統的基礎上,坦誠塗抹,走自己的路,別管對錯,任其評說,堅持自我,其精神可佳。縱觀路軍的山水畫作品,成績可觀,若以高標準嚴要求論之,還有一段差距。關鍵的問題是與誰比?但不其美,因其美多矣。
畫家路軍,奮進多年,卓有成績,感觸甚深,知其難哉。
畫學無止境,山高水更長;深山不可測,神秘藏無量。
松柏如雲海,蒼勁滿山岡;山水皴法多,氣勢分陰陽。
畫家路軍,能知其畫理,又勇於實踐,只要加倍努力,堅持不懈,技藝逐漸提高,作品明快亮麗,在前進的道路上,定會做出更大成績。余之翹首以待,為期不遠矣。

代表作品

作品 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