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路由信息協定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基於距離向量的路由協定,通常利用跳數來作為計量標準。RIP是一種內部網關協定。由於RIP實現簡單,是使用範圍最廣泛的路由協定。該協定收斂較慢,一般用於規模較小的網路。RIP協定在RFC 1058規定。概述
RIP的版本
RIPv1、 RIPv2和RIPng,前兩者用於IPv4, RIPng用於IPv6。RIP的歷史
Xerox公司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在80年代初都開發了RIP的早期版本。1988年的RFC 1058對RIP協定做了說明,後來被稱為RIPv1。
1998年,IETF推出了RIP改進版本的正式標準RFC 2453,即RIPv2:支持子網掩碼信息;支持路由對象標誌;支持路由更新鑑別。
1997年IETF推出了下一代RIP協定——RIPng的建議標準RFC 2080。
距離矢量的計算
RIP度量的單位是跳數,其單位是1,也就是規定每一條鏈路的成本為1,而不考慮鏈路的實際頻寬、時延等因素,RIP最多允許15跳。RIP利用度量來表示它和所有已知目的地間的距離。
當一個RIP更新報文到達時,接收方路由器和自己的RIP路由表中的每一項進行比較,並按照距離矢量路由算法對自己的RIP路由表進行修正。
RIP定時器
周期更新定時器
用來激發RIP路由器路由表的更新,每個RIP節點只有一個更新定時器,設為30s。每隔30s路由器會向其鄰居廣播自己的路由表信息。每個RIP路由器的定時器都獨立於網路中其他路由器,因此它們同時廣播的可能性很小。逾時定時器
用來判定某條路由是否可用。每條路由有一個逾時定時器,設為180s。當一條路由激活或更新時,該定時器初始化,如果在180s之內沒有收到關於那條路由的更新,則將該路由置為無效。清除定時器:用來判定是否清除一條路由。每條路由有一個清除定時器,設為120s。當路由器認識到某條路由無效時,就初始化一個清除定時器,如果在120s內還沒收到這條路由的更新,就從路由表中將該路由刪除。
延遲定時器
為避免觸發更新引起廣播風暴而設定的一個隨機的延遲定時器,延遲時間為1~5s。定時器的作用
觸發路由更新識別無效路由
清除無效路由
RIP優點
簡單,易用,管理方便
局限性
跳數限制:15跳為最大值
“無窮”計數:收斂速度慢
靜態度量:無法根據網路性能進行選路
拓展信息
路由信息協定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是內部網關協定IGP中最先得到廣泛使用的協定。RIP是一種分散式的基於向量的路由選擇協定,是網際網路的標準協定,其最大優點就是簡單。RIP協定要求每一個路由器都要維護從它自己到其它每一個網路的距離記錄。RIP協定的“距離”也稱為“跳數”,因為每經過一個路由器,跳數就加1。RIP允許一條路徑最多只能包含15個路由器,因此“距離”的最大值為16時,相當於不可達,可見RIP只適應於小型網際網路。RIP按固定的時間間隔,只和相鄰的路由器交換信息,交換的信息是自己知道的全部信息,即整個路由表。
當路由器收到RIP的一個報文時,看項目中有沒有目的網路,若沒有,則把該項目添加到路由表中,否則,若收到項目種的距離小於路由表中的距離,則進行更新,若3分鐘還沒有收到相鄰路由器的更新路由表,則將此路由器記為不可達的路由器,即將距離改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