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進新世紀的歷程:中國文學由古典向現代轉換

作者介紹

朱德發,男,1934年11月25日生,山東省蓬萊人,漢族,中國共產黨黨員。1951年至1960年在蓬萊縣從事教育工作。1960年被保送到曲阜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系學習深造。1964年大學本科畢業後,分配到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研究至今。先後擔任過山東師範大學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兼中文系副主任、山東師範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任、山東師範大學學報編委會副主任。山東省重點學科(中國當代文學)學術帶頭人和負責人,山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主要有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中國現代文學學會會長、山東省茅盾研究會會長、山東省比較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山東省華夏文化促進會副會長、中國作協會員、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全國第五次作家代表大會代表。
20世紀50年代,朱德發在家鄉致力於教育工作之際,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不少中外文學名著和通俗武俠言情小說,對文學發生了濃厚興趣;1958年著名作家楊朔回到家鄉蓬萊,在蓬萊閣上舉行文藝創作座談會,時在蓬萊縣教育局教研室工作的朱德發出席了會議,親自聆聽楊朔暢談《三千里江山》的創作經驗,進一步激起了他對文學的熱愛和嚮往之情,4年大學的苦讀深造又為他日後的文學評論或文學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文革”10年朱德發親歷了現代中國文學園地所造成的“重災”,也目睹了作家詩人、評論家學者所遭受的靈肉之苦;然而這一切,並沒有動搖他對現代中國文學的痴迷之心。於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朱德發沐浴著“改革”的陽光,感受著“解放思想”的洗禮,衝破了中國新文學研究的“禁區”,以銳意進取的探索精神和評論勇氣,對現代中國文學的文學運動形態、文學理論形態和文學創作形態,進行重新解讀、重新批評與重新言說,為恢復現代中國文學的本來面貌和開創中國新文學評論研究的新格局孜孜以求。從1978年參與撰寫田仲濟、孫昌熙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問世後至今,朱德發對現代中國文學的探索、研究和評論可以說是勤奮勇進而“一發不可收”,先後正式出版的獨著、合著、主編著作30多部,其中在國內外產生重要影響的有《五四文學初探》、《茅盾前期文學思想散論》、《中國現代文學史教程》、《中國五四文學史》、《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現代紀游文學史》、《中國情愛文學史論》、《20世紀中國文學流派論綱》、《中國山水詩論稿》、《主體思維與文學史觀》、《跨進新世紀的歷程》、《評判與建構:現代中國文學史學》、《世界化視野中的現代中國文學》、《20世紀中國文學理性精神》、《穿越現代文學多維時空》、《諾言貝爾文學獎得主全傳》等。曾擔任省委宣傳部向國慶獻禮項目《山東新文學大系》現代部分主編,主編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二百題》被翻譯成韓國文字出版,並在《中國社會科學》、《文學評論》、《文學評論叢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魯迅研究》、《茅盾研究》等國內重要報刊發表學術論文數百篇。
朱德發文學研究或文學評論的學術成果,先後獲省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與文藝評論獎達25項次,其中《中國五四文學史》於1988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1995年獲國家教委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20世紀中國文學流派論綱》於1994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1998年獲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五四文學文體新論》於2000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成果一等獎,《論四十年代中國文學的世界化與民族化》於2003年獲山東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愛河溯舟:中國情愛文學史論》於1992年獲山東省首屆文學評論獎,《中國文學:由古典走向現代》於1998年獲山東省劉勰文藝評論獎,《世界化視野中的現代中國文學》於2004年獲山東省劉勰文藝評論獎。
朱德發50年來始終忠於黨的文學教育事業,為繁榮現代中國文學研究、評論和創作事業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他曾6次主持華東地區師範大學、東北區部分大學和山東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現代文學史教材的更新和編寫,積極深化現代文學史本科教學的改革,特別對碩士研究生的教學改革更是花大力氣下深功夫。從1985年至今,親自指導培養碩士研究生60多名、博士研究生24名、博士後1名、留學生1名,他們都是從事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評論和教學的高級人才。由於教學科研成績突出,曾7次獲得山東師範大學優秀教師獎、教書育人先進個人獎、教學優秀成果獎,3次獲得山東省教學優秀成果一、二等獎,一次獲得國家級教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並於1993年獲得國家教委曾憲梓教育基金高等師範教師獎二等獎,2003年獲得國家級教學名師;1998 年和2001年兩次被省高工委評為全省高校優秀共產黨員,1988年和1994兩次被評為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1992年被批准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