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

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

《跨語言的書寫: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是2011年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彭甄。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彭甄,文學博士,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著作有《俄漢—漢俄高級口譯教程》《俄國文學名著故事》(合著),譯著有《路標集》(合譯)、《結構詩學》,在各種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研究方向為文藝理論、翻譯理論和俄國文學。

內容簡介

本書以翻譯文學為研究對象,運用敘事學、文體學、比較詩學、接受美學、文化傳播學等學科方法對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進行系統考察,其研究成果成為揭示文學翻譯本質的另一維度。本書在對文學翻譯歷史作全面考察的基礎上,從新的研究視角——文學翻譯相對於“翻譯標準”的“非同一性”切入,對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結構——“譯者”形象、“譯者視點”、“譯者話語”等進行系統考察,探究其文化-文學動因、總體表征和價值效應,揭示出翻譯標準的“歷史模式”之於文學翻譯過程的功能和意義;其次,對建諸“集合話語”的翻譯文學文本的結構特質展開分析,並對作為“第二性文本”的翻譯文學文本之於總體文學體系的建構價值給予評定,以此認定文學翻譯及其文本作為特定形式的“文學事實”的功能和意義。

區別於傳統翻譯研究尋找“理想模型”的方法,本書從翻譯歷史(實踐的成果)出發,建構翻譯研究的本體理論,從而使傳統翻譯研究的諸多爭論得到合理的闡釋;同時,本書的結論對文學理論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將翻譯文學系統納入文學理論研究視域,克服傳統研究對象的預設和偏離,最終實現文學理論研究價值的普適性。

目錄

引論 第一章 “譯者”:翻譯文學文本的“異”性形象

第一節 “譯者”與“翻譯家”:概念界定及其意義

1.1 “譯者”概念與“翻譯家”概念的界定

1.2 “譯者”概念界定對於譯語文本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翻譯家”翻譯理念與“譯者”形象的生成

2.1 “翻譯家”:譯語文本的價值目標和翻譯理念

2.2 翻譯理念·翻譯策略·翻譯方法·“譯者”形象

第三節 “譯者”形象:譯語文本結構特質的總體表征

3.1 文學文本“作者”系統與“譯者”形象

3.2 “異”性“譯者”形象:譯語文本結構特質的總體表征

【個例分析】В.А.茹科夫斯基:翻譯“創作性”選擇與“譯者”形象

第二章 “譯者視點”:翻譯文學文本“異”性構成的動因

第一節 “譯者視點”與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概念界定

1.1 文學文本的“視點”概念及其實質

1.2 “譯者視點”與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概念界定

第二節 “譯者視點”: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歷史性變體

2.1 翻譯標準(規範):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同一性訴求

2.2 “譯者視點”:原語文本“視點原型”的歷史性變體

第三節 “譯者視點”:譯語文本“異”性構成的動因

3.1 文學文本“視點”功能:“文本世界”圖式的裁定

3.2 “譯者視點”:譯語文本“異”性構成的動因

第三章 “譯者話語”Ⅰ:譯語文化-政治價值指向的介入

第一節 形象的“譯語化”:譯語文化元素對原語文本的改寫

1.1 翻譯歷史:原語文本形象的“譯語化”策略及其功能

1.2 譯語文化元素對原語文本“文化形象”的改寫

第二節 主題的“工具性適用”:譯語文本作為“政治書寫”的特定空間

2.1 翻譯歷史:“工具理性”的規導與翻譯事實

2.2 譯語文本作為譯語文學“政治書寫”的特定空間

第三節 “譯者話語”Ⅰ與原語文本社會-認知價值的變異

3.1 文學的社會-認知價值:原語文本價值值變的向度

3.2 “譯者話語”Ⅰ與原語文本社會-認知價值的變異

【個例分析1】譯語“文化習語”和“文化概念”與原語文本“文化形象”的重構

【個例分析2】 嚴復的《天演論·譯例言》:翻譯標準(規範)作為 “譯者話語”的規導

【個例分析3】 從“Мертвые души”到“死魂靈”:“譯者話語”作為政治書寫

第四章 “譯者話語”Ⅱ: 原語文學文本詩學構成的改編

第一節 譯語文學傳統程式與原語文本文學手段的重組

1.1 文學歷史傳統:原、譯語文學程式的非對應性

1.2 翻譯作業:原語文本文學手段的增益、省略與改編

第二節 譯語文學文類譜系與譯語文本體裁形式的擬定

2.1 文學體裁傳統:原、譯語文學文類系統的非對應性

2.2 翻譯作業:譯語文本體裁形式的選擇與確定

第三節 “譯者話語”Ⅱ與原語文本藝術-審美價值的變異

3.1 原語文本風格·翻譯家(“譯者”)風格·譯語文本風格

3.2 文學的藝術-審美價值:原語文本價值值變的向度

3.3 “譯者話語”Ⅱ與原語文本藝術-審美價值的變異

【個例分析1】“文學習語”作為“譯者話語”:譯語文本風格的“異”性構成

【個例分析2】小說漢譯:“章回格式”作為譯語文學手段的介入

【個例分析3】詩歌漢譯:漢詩格律對原語詩歌體制的改寫

【個例分析4】林紓部分譯作(合譯)題名翻譯的解析

第五章 “異”性結構價值給定:翻譯文學文本結構特質

第一節 “異”性“譯者話語”與譯語文本“集合話語”的生成

1.1 “集合話語”構成:原作話語與“異”性“譯者話語”

1.2 譯語文本“集合話語”生成:語符I—審美意象—語符II

第二節 “集合話語”的譯語文本結構特質:“對話性”和“未完成性”

2.1 “集合話語”的譯語文本:“對話性”結構及其價值給定

2.2 “集合話語”的譯語文本:“未完成性”結構及其價值給定

第三節 “集合話語”的譯語文本作為“第二性”文學文本

3.1 “集合話語”的譯語文本:基於原語文本的“第二性”文學文本

3.2 “第二性”翻譯文學系統:總體文學體系建構意義

結論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