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
大規模的調水工程對水循環和水量平衡將帶來深刻的影響,首先是改變水循環的路徑,此外還會破壞原來已經形成的生態平衡的狀態。
最近20年來,環繞著我國“南水北調”的工程的實施,開展了大量的調水水文效應研究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遠距離調水》一書的出版及各種刊物大量論文的刊出,標誌著我國調水水文效應的研究已進入重要的階段。
歷史
中國古代的靈渠、大運河等跨流域通水工程的作用,主要是航運兼有灌溉之利,因調水規模不大,故尚未見有明顯的副作用。以大規模多目標遠距離為特點的現代調水工程,在國外是20世紀中期以來陸續提出的。已建成的大型調水工程有:巴基斯坦1960—197O年興建的“西水東調”工程,調水量達148億立方米;蘇聯1962—1972年興建的額爾齊斯河調水工程,調水量22億立方米;美國1961—1971年在加利福尼亞州興建的“北水南調”工程,輸水道長達900公里,調水52億立方米等。目前世界上正在規劃的大型調水工程有:北美洲的跨國調水計畫,打算從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調水至加拿大中部,美國西部和墨西哥北部,年調水1375億立方米;蘇聯歐洲部分的“北水南調”工程,計畫調水310億立方米;中國的“南水北調”工程,其中東線方案從長江下游引水到天津,枯水年規劃調水300億立方米,中線從漢江的丹江口水庫引水到北京,每年平均調水109億立方米。
影響
跨流域調水對環境影響的過程,大體可歸納為如下的模式:調水→改變原有的水文情勢→自然環境的變化→社會經濟的變化。跨流域調水的水文效應可分3個影響區來分析:水量輸出區主要是由於水量減少,從而於枯水季節在引水口以下會導致泥沙的沉積,河道特性改變,河水自淨能力減低,河口海水入侵加劇等;輸水通過區的水文效應,是由輸水環境效應、滲水環境效應、阻水環境效應和蓄水環境效應等一系列水文環境效應引起的,調水後將抬高輸水線兩側和蓄水體周圍的地下水位,加重土壤鹽鹼化,並給水質、湖泊水域環境和水生生物帶來一定的影響;水量輸入區的永文效應是由外水大量引入造成的,可能導致地下水位升高,水溶鹽的積累,蒸發量增加,土壤次生鹽漬化和農田小氣候的變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