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行姝

趙行姝

趙行姝,女,1978年10月生,河北保定人,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2002級博士研究生,世界經濟專業可持續發展經濟學方向。

基本信息

教育經歷

1995—2002年就讀於河北大學,先後獲得經濟學學士和經濟學碩士學位。先後發表論文3篇。

2002年9月——2005年7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1999年9月——2002年7月:河北大學日本研究所,世界經濟專業,獲經濟學碩士學位;

1995年9月——1999年7月:河北大學經濟學院,國際貿易專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國際合作研究經歷

1. 2004年6月至8月,在德國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Hamburg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訪問研究,在著名經濟學者Axel Michaelowa的指導下,完成一篇學術論文,已經作為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的系列論文發表,並已經收到《Energy Policy》的用稿通知;

2. 2004年3月至5月,在丹麥UNEP Risoe Centre (URC)學習,由著名經濟學者Kirsten Halnaes指導博士論文;

3. 2003年12月,在義大利米蘭UNFCCC-COP9期間的論壇上,主題發言:開發中國家農村人口轉型所面臨的挑戰:人文發展目標和排放含義;

主要研究成果

1. CDM Potential for Rural Transition in China: Case Study on Options in Yinzhou District, Zhejiang Province, 2004年8月,漢堡國際經濟研究所論文系列,第291期(英文); (已經收到外國雜誌Energy Policy的用稿通知)

2. 農村商品能源的使用與可持續發展,騰藤等,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制度與政策(第二篇:全球可持續發展問題),社科文獻出版社,2004.4;

3. 財富與環境的關係,生態經濟,第136期,2004年1月,第42頁;

4. 中國農村能源消費的趨勢與挑戰,可持續發展,2003年第2期,第26至27頁;

5. 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潘家華負責,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開發實驗室課題,LC2004C-3,2005;

6. 氣候與環境變化對工業與交通的影響,秦大河 陳宜瑜主編,中國氣候與環境演變(第十五章: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社會經濟影響的利弊分析),科技部社會公益研究專項資金重點項目——“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編制及其支撐性研究”,2004;

7. 氣象與可持續發展,丁一匯 任陣海 主編,中國氣象事業發展戰略研究(第五課題組),氣象出版社,2004;

8. 瀾滄江中下游梯級電站建設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研究和評價,由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資助,ZY-W0312-09,2004;

9. 鄞州生態區規劃,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人民政府資助,2004.11;

10. 中國的氣候變化問題:影響,脆弱性和適應,中英關於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圓桌會議論文,2003.10.24;

11. 來自農村人口轉型的能源需求增長,從公平與滿足人文發展潛力看中國的排放需求及減排的政策建議,由EF能源基金會資助,項目號: G-0205-06343,2003;

12. 氣候變化與旅遊,2003年5月14日,中國青年報;

13. 氣候變化與鮮花,2003年6月4日,中國青年報;

14. 氣候變化與汽車,2003年7月14日,中國青年報;

15. 來自氣候保護的利潤,2003年8月20日,中國青年報;

16. 農村人口轉型引發全球變暖,2003年9月3日,中國青年報;

17. 氣候變化中的國家利益,2003年9月17日,中國青年報;

18. 氣候變化導致航空成本加大,2003年11月2日,中國青年報;

19. 氣候變化與財富,2003年11月12日,中國青年報;

20. 美國財政政策演變分析,衡水師專學報,2001年第1期,第5-7頁;

21. 國際資本流動的特點與原因,日本問題研究,2001年第4期,第28-32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