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鑫[礦床學博士]

趙永鑫[礦床學博士]
趙永鑫[礦床學博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永鑫,男,1952年6月出生,礦床學博士,現任教授。從事專業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研究方向金屬礦床成因、成礦規律。

基本信息

主講課程

1、礦床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 110 學時)、地質力學專業、地層古生物專業、岩礦專業(90 學時)以及經濟管理專業(40 學時))

2、流體包裹體地質學(碩士研究生)

3、專業英語(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地質工科基地班)

4、礦床地球化學(資源勘查工程專業、地質工科基地班)

5、資源科學概論(地質學、理科基地班)

指導實習

自1982年任教以來,指導本科生生產實習和畢業論文的形式分為3個階段:

1982-1994 :以科研項目為依託,每年指導學生2-5人,共約 28 人;

1995-1998 :教員自由結合在鄂東集中實習,年均4人左右,共約16人;

1999-2004 :建設鄂東南生產實習基地,每年指導6-9人,共約45人。

分別於1991年、1994年和1996年承擔周口店教學實習任務,並任礦產系聯繫人(副隊長)。

較早地參與指導本科生科技活動,約8人次,其中沈少瑩同學(83級)獲得省級二等獎。

作為中年教師熱心指導青年教師,樂於與青年教師探討教學和學術問題,比如張志堅、何文武、楊梅珍、孫華山等。

課程建設

在任礦床教研室主任期間,組織了學校一類課程建設,礦床學於 1993 年被評為學校一類課程, 1994 年建成為湖北省優質課程,本人在其中作了大量的工作;為資源勘察工程專業首開了“礦床地球化學”選修課。

在礦床學實驗課和實驗室建設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曾經主動為教研室提供了柿竹園超大型礦床實習標本 14 套等。

自 1999 年以來,擔任鄂東南生產實習隊隊長,通盤負責實習基地建設和實習過程組織。

礦床學第三版第四章岩漿礦床編著工作

2003 年任礦床地球化學-礦田構造-流體包裹體地質學-礦相學-區域礦床學教學組組長。

曾對礦床學作了系列教材規劃,本人參加了“資源地質學”教材中“岩漿礦床”一章的編寫;

自編了“地質礦產專業英語”試用教材。

教學研究

1993 獨立完成校級項目“礦床學課堂內外一體化教學模式”,獲得三等獎,同年獲批省級立項;

1998 年主持, 2000 年完成校級“礦床學試題庫”,實現了命題自動化;

2002 年參加, 2003 年年完成部級項目“地學標本模型庫”,負責礦床實例部分。

發表教學論文 2 篇。

在 2002 年資源學院發展研討會上發言 , 題目為:圖更強群醫會診,求發展眾策良方。

學術成就

先後參加的科研項目有 10 多項,提出具有一定創新性的學術觀點有:

1. 對湖南柿竹圓超大型 W-Mo-Bi-Sn 多金屬礦床的研究,發現了該礦床成礦作用是與複式成礦岩體的第一期斑狀花崗岩有密切關係,第二期及其以後侵入的岩石雖然也伴有礦化現象,但對礦床的貢獻很小,這些現象對複式岩體晚期成礦的傳統觀點提出了挑戰,據此本人提出了一個“岩漿分異—構造篩”的成礦模型(趙永鑫,就千里山岩體與成礦的關係探討湖南柿竹園鎢多金屬礦床的成礦機理,地球科學, 1988 。)

2. 通過對長江中下游寧蕪鐵礦的系統對比研究,針對寧蕪南段的姑山、白象山和鍾九等鐵礦床的礦化類型與其所處的構造—圍岩環境的關係,提出了“相同來源的成礦物質,相似性質的成礦流體,在不同的構造—圍岩環境,發生不同路徑的演化,形成不同的礦床類型”的礦床系列成礦模式。特別對於以充填為主的姑山礦床,提出了“成礦流體沸騰濃縮”的成礦機制。這些認識當時被多位專家評價為“具有創造性的學術成果”和“獨樹一幟”。(趙永鑫,長江中下游地區接觸帶鐵礦成礦機理,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1993 。)

3. 對湖北大冶地區的接觸帶環境的鐵及鐵銅礦床的細緻的觀察研究,對其中一類礦體與圍岩直接截然接觸、圍岩矽卡岩化不明顯的礦床或礦體,注意到這些礦體內部經常發育明顯的層狀構造——層狀孔洞或條帶,而且與其相鄰的大理岩的層理保持一致,提出了這類礦床或礦體屬於熱液交代成因,並從成礦反應動力學上對交代礦體這種截然接觸關係加以闡明。(同上,另: Zhao Yongxin , Discussion on the genesis of Tieshan iron-copper deposit and its key evidences, Exploration of Geosciences, 1992.)

4. 在對遼寧東部若干金礦的研究中,發現了一種具有花崗斑岩的斑晶,卻有閃長岩質的基質的岩石,根據這種岩石在礦區岩漿演化中的位置,提出了深源高溫偏基性岩漿對其上部正在分異演化的酸性岩漿房的再充填,從而可能幹擾了該區金的成礦作用的觀點。(趙永鑫等,遼寧岫巖金礦成礦系統分析,地球科學, 25 ( 4 ), 2000 。)

另外,近年來在礦床的深部預測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受到礦山的高度評價。作為主要成員在遼寧五龍金礦找礦預測研究中,在已驗證的 12 個靶區中有 10 個見工業礦體,已驗證金的儲量超過 10 噸。

所獲榮譽

1991 年和 1997 年分別獲得校級教學優秀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

1993 年獲得地礦部優秀教師獎

學院級教學優秀獎 6 項

校級優秀班主任 2 項

學院級優秀班主任 3 項

大學生科技活動優秀指導教師獎 1 項

校級教學研究成果三等獎 1 項

寧夏煤礦安全監察局黨組成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